随着高考临近,最近很多学生问如何预测考试问题。除了茫茫的题海,考试前应该读什么书?
近年来,对高考预测感兴趣的学生会发现《人民日报》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的关注。特别是高考作文和阅读资料,越来越多的线索隐藏在《人民日报》。
今天我们就请杨洋大神跟大家聊一聊,为什么要读《人民日报》以及我们能从获得什么?
人民的视角
我们都知道,语文试卷的阅读材料来自于中国的现实、写作的主题和素材来自于中国的现实,但我们很少思考,这是在为今日的中国选拔这样的一种人才:关心现实、关心人民。更重要的是,我们很少会思考,其实关心人民不单单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视角、一种思维习惯。
然而,如今当我们打开热搜,就会各种顶流明星的消息狂轰滥炸,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一个中国:明星吃饭,明星说话,明星结婚,明星道歉,为了出圈的哥哥姐姐,博取眼球的各类网红,即使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即使我们感受得到广大民众的活力,但我们要知道,中国还有另外一种样子。
于是,打开《人民日报》,“扶贫攻坚”映入眼帘,这个国家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他们衣食无着、他们风餐露宿,而这个国家有一份叫做“人民”的报纸,没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忘记他们;“北斗升空”星耀天幕,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猛追一流的科研人员,他们任重道远、他们上下求索,而这个国家有一份叫做“人民”的报纸,没有在娱乐明星的光芒后忘记他们;“这个国家还有很多的边防战士,他们正当青春、他们挥洒青春……
这是《人民日报》的情怀,更是一种人民的视角、人民的思维。
如果说第一人称是最好用的文学创作手法,那么,自怨自艾牢骚满腹、自视甚高、自惭形愧就是最容易表现的状态。每一人都会说,我想我要我知道,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想,他们想他们要他们不知道。
在沧浪旁逡巡的屈原哭诉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在自己的茅草屋子里自问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想象着远方的岳阳楼发出感叹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今天,你想学会像这些伟人一样思考和共情,继续听到这样的声音,不妨拿起这样一份“人民日报”。
当你看到醒目的标题时,你要知道,用人民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意味着你不能只在乎自己的痛苦,意味着你不能只看到少数人的快乐,意味着你要理解更多的人,接近整个人类那样多。”
今天,当你打开《人民日报》,你将再次看到广大的中国、广大的世界。那里有为生活而艰苦艰辛的人们,有为人类进步而探索的人们,还有用生命去保卫他人的人们。看到他们,你就能看淡小是小非、小得小失,你就能胸怀大志而又脚踏实地,你就将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成为谁。
官方的头脑
近期,一款名为clubhouse的声音交流软件很火。人们可以在这里开一个又一个的虚拟讨论间,然后在里面围绕一些话题自由讨论。自由,是诗歌、浪漫、理想所追求的,这种自由的色彩镀在西式价值观里,更显其优越。
然而,在美国发生国会大厦暴动事件之后,1月7日,Facebook宣布将无限期封禁特朗普的脸书和Instagram账号。第二天,推特宣布永久封禁特朗普的账号,并删除了账号所有的历史信息。同时,这两家社交媒体平台还清理了许多极右翼团体的账户。几天后,YouTube宣布冻结特朗普的账号至少一周,还将查封特朗普发布的视频下的评论。
这看似对信息自由完全相反的两种处理方法,不禁让我们反思,自由是什么,它的边界在哪里?
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而那些潇洒的诗人似乎总是远离朝堂、脱离世俗,这让我们对政治产生了距离感。我们拥有无比富饶的文学遗产,但我们似乎忽视了一点,文学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更无法脱离现实生活。
一个字,要有固定的意思才能被理解;一首诗,有了规范的韵律才能朗朗上口。
同样,考场上的一份作答、一篇文章,要有约定俗成的规则,才能被评价。推而广之,没有规范的知识无法传播和发展,没有法律的社会即将陷入战争的混乱。
一旦你成为班长,就懂得纪律的重要,一旦你成为校长,就明白稳定的价值。
我在课上经常举一个例子,我们很少见到学校公开批评学生,更不会细数其所犯的错误,因为这容易引起好奇心重的同龄人的模仿。
最好的方法是多多树立正面的榜样,让美好的行止被更多人看到。我们成为家长,管理的是几个小孩,我们成为小公司的经理,管理的是一个团队,我们面对越多人就越能够理解什么是官方的思维模式。
自由与规范,永远相生相制的彼此,没有规范的自由会陷入混乱,没有自由的规范则会化成桎梏。
重新看clubhouse里的自由和Instagram等大型社交平台的限制,其实并不矛盾,它们都是在动态里寻找自由与规范的平衡。前者的聊天室里如果出现大量不当内容,同样会被监管查禁。
匠人的手艺
2018年,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筹办报史展览时,人们发现了一份便条。
便条是胡乔木于1950年5月18日写给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总编辑邓拓的。便条末尾有“乔木”字样的签名,下面有“十八日”字样。
便条共两张纸6条意见,部分引述如下:
范(长江)、邓(拓):
看了今天人民日报,就所见者将以下意见奉告。
“
1.头条新闻前一般地应不加其他新闻为原则。登陆舟山是一件非常大的事,但在题前加了(东)张家庄支部的信,究竟哪一条是头条呢?
2.(北)京文艺··大会新闻(此标题全文为:“京文艺工作者联合会昨日举行发起人大会选出市文联筹备委员三十五人”本文作者注)和《观察》改组《新观察》纠缠在一起,这种纠缠的排法是该消灭、坚决无保留地消灭。今曰“人民园地”,原亦有此排法,被我纠正了。
3. (北)京文艺新闻,老舍讲话全文另发,未见何版。4版老舍讲话,只有文题,并未说明是何日何地何事的讲演,是一种不应有的疏忽。 (后略)
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胡乔木,大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宏观宗旨、重要社论立意和标题,小至普通文稿的行文结构、病句错词、编排版面的字号大小乃至标点符号,都在关切之中。这在他的讲话文稿、批示和写给人民日报社负责人的信件中均有述及。
看到这段资料,我才想起,我讲《人民日报》选文时,常常先讲其立意之深切现实,再讲其结构之巧妙楷范,最后往往选出其精准恰当的用字选词造句。我每年都认真读《人民日报》的文章,其评论文章更是精选细讲。
胡乔木很重视对评论员文章作者的培养,动笔修改他们的稿件时,会首先考虑评论的主题思想和基本观点是否正确或准确,是否阐述充分。社中一位亲历过的评论员后来回忆胡乔木审改《人民日报》社论时说:
从选题到立论,从标题到全篇,从理论到政策,从观点到材料,从谋篇布局到层次结构,从引语数字到标点符号,经过他的细心掂量和推敲,但凡有什么毛病、偏差和缺欠,都难以逃过他的眼光。
他对文稿中的一个概念、判断和推理,每一个表述和提法,都力求准确、恰当、贴切、得体,合乎实际,合乎逻辑,合乎政策意图。有人说乔木同志看稿时心中有一把精密很高的尺子,一篇文稿用我们的尺子衡量似乎还蛮不错的,用他的尺子衡量就不合格了,甚至基本上不能用。我们起草的评论稿到了乔木同志手中,极少有一字不改通过的,相当一部分作了较多的修改,有不少稿件改得面目全非,还有的他另起炉灶重新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