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新闻(纳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信新)“找一名收银员的工作简单而平凡。
”近日,在“四川戒毒”直播间,戒毒志愿者肖某在介绍自己从吸毒到戒毒,再到回归家庭的人生经历时,披露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寻亲路。在直播间,她对网友们说,要把这13年来对母亲缺失的陪伴弥补回来,并以此劝诫所有人引以为戒,切勿沾染毒品。
时针拨回到2021年6月22日。当时,四川省成都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成都二戒所”)操场上,正在举行一次特殊的远程直播亲情帮教活动,让部分戒毒人员和亲人实现“云会见”。
当镜头转向在分会场等待已久的戒毒人员亲属团时,主会场的一张张面孔死死盯住大屏幕,期许着接下来发言的是自己的家人。肖某也一样。
离家出走的这13年,对于才27岁的肖某来说,足以冲淡记忆中回家的路,尽管明白视频那头不可能有自己的至亲,但她还是不由自主地看着屏幕。
“女儿,我等到你回来,犯了错不要紧,改正了就好,妈妈永远爱你。”偌大的广场上,话语挤压着肖某的泪腺,内心深处,她希望说这句话的是自己的母亲。
“警官,你们能帮我找妈妈吗?”活动结束后,肖某找到民警,第一次主动谈起了自己的亲人,并提出,想要和失联多年的母亲重新见面。
肖某的话让民警感到惊讶。在一年多的戒治中,肖某从未联系过家人。每次民警试图和她聊起家人的话题,她都态度坚决:“我没有家,不想回家。”
在肖某声泪俱下的讲述中,民警终于得知了肖某生活的一些细节。10岁前,由于父母离婚,母亲常年在外打工,肖某跟随姥姥和姥爷一同生活。由于母亲长期不在身边,肖某时常产生“母亲是否爱自己”的疑问,性格脆弱敏感。
尽管母亲很快就回归家庭,将她接回身边一起生活,但并未改善这种情况。肖某说,她当时误认为自己是一个毫无尊严的布娃娃——母亲想把她摆弄到姥姥家就摆弄到姥姥家,想把她接到身边就接到身边。
肖某的亲属给成都二戒所赠送锦旗,表达感谢。四川省戒毒管理局供图
与母亲的隔阂如同隐秘的伤口,待到两人发觉之时,已经变得难以愈合。14岁那年,热爱跳舞的肖某到成都学习舞蹈,本以为摆脱了母亲的“专制”,却卷入和高年级同学的纠纷,拳头和刺骨的冷水让她害怕又委屈。然而,肖某自始至终都没和母亲提起过一个字。
后来有一次,母女俩爆发了激烈争吵。第二天,揣着零用钱,肖某叫上自己的一个“姐妹”,一同坐上了开往海南的火车,理由仅仅是“想看海”。
在海南,肖某靠跳舞和陪客人喝酒为生。期间,她结识了一个男人,生下一个女儿,又看着女儿被男人带走,从此再无音讯。四年后,肖某又辗转来到湖南,因为“那里有很多矿老板”。安顿下来后,肖某重操旧业。
在肖某迫切想要宣泄心中的郁闷、失落和无助之时,她堕入毒魔的深渊。2019年,肖某因吸毒被公安机关从湖南带回了成都,并在成都二戒所开始了戒治生活。
由于时间久远,肖某只依稀记得母亲的姓名、年龄和模糊的家庭地址。根据支离破碎的线索,民警展开了寻亲调查:查阅当地学校的集体户口,没有肖某家人的信息;依照地址查询常住地,行政区划管辖早已变更;好不容易找到肖某老家,却被告知其家人早已搬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多方打听,通过肖某以前居住的社区,民警找到了肖某母亲工作过的工厂,终于打听到一个和描述条件相符的孙某。民警核实身份后,确认了孙某就是肖某苦苦寻找的母亲。
孙某告诉民警,自从女儿离家出走以后,自己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登报、上寻亲栏目……即便是一次次的失望,她也相信,总有一天能重新和女儿团聚。临近搬家时,她还忧心不止,害怕女儿找不到回家的路。
“13年了,我总算找到了孩子,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临行时,孙某向民警提出能不能到戒毒所亲眼看看离家多年的女儿。但由于疫情影响,戒毒所不能进行面对面探访,民警表示可以通过录制视频代替探访。
“怕找不到,又怕找到。”得知找到母亲后,听民警说还录制了视频,肖某迟迟不敢观看,握着写有电话号码的纸条,也始终没有拨出。
终于拨通电话后,话筒那头传来稍显沙哑的声音。短暂哽咽过后,肖某不停擦拭脸上的泪水。
寻亲成功后,肖某也有了重返正常生活的希望,更加积极配合戒毒场所开展教育戒治。顺利通过评估后,肖某重新回归社会,与母亲团聚。
“如果我没有离家出走,没有吸毒,这个家不会是这样,我的人生也不会是这样。” “如果没有民警的帮助和鼓励,我找不回母亲,也无法弥补这段缺失的亲情。”在直播间,肖某紧紧抱着母亲,眼含热泪。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