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尤其造句】我被《参考消息》“施了魔法”

参考消息网10月24日报道(文/吴田蜀)

单位阅览室订有多种报纸和期刊,每天时间再紧,我也一定会利用反战后或午饭时间去。

《参考消息》是首选,没有之一。

有年春节,随家人去广西桂林旅游,在观赏桂林旖旎山水之余,无意中我发现闹市中的报亭有当日《参考消息》出售,不禁大喜过望,感慨真是不虚此行,好像在异乡遇见久别重逢的朋友,捧读起来,恨不得把每一个字都吞进肚子里,急睹为快,从心底里羡慕桂林当地人,真是有福气啊!

遇有去外地探亲访友,稍事安顿下来,首先一件事我便打听何处《参考消息》有售。一次去上海我妹妹家走动,妹夫说报亭就在附近不远,好找得很。按照他指点的路径,我单枪匹马地直奔目的地。可能初来乍到,转了好几条街也未找到目标,心急火燎地返回小区,硬逼着妹夫亲自带我去报亭,直到如愿以偿才罢休。他嗔怪我说,莫非《参考消息》施了什么魔法,让你着了迷?一家人呵呵大笑。

正是得益于长年累月阅读《参考消息》,对于国际和国内要闻,如政局、经济、文化、科技等这些喜爱的内容都能略知一二,与人谈论起来可以插得上嘴。每个星期的双语版也是必读的选项之一,尤其是“时人语录”不会轻易放过。见到合适的语句,便将英语原文的译文抄录下来。有的译文自认为略微改动,可能更贴切或者优雅一些,附在下面两相对照。以后不时翻出来温习一下,感觉不会将所掌握的知识全盘还给老师。

我上大学之前曾学过几年俄语,时下看到《参考消息》刊载的图片上有俄语的短语和标题时,会借助字典浏览一下。兴之所至,我还常常将文章中俄罗斯作者的姓名,尝试着反过来译成俄语。

由于受到《参考消息》潜移默化的熏陶,其文章的结构和表达、遣词和造句,久而久之无形之中给予我深刻的影响。撰写论文是我的本职工作之一,发表于学术期刊的论文无疑属于理工科范畴。有趣的是,有同事读了我的文章后大惑不解:“怎么有点《参考消息》的味道?”看来,《参考消息》对于我这个工程技术人员来说,真是受益匪浅。(作者为湖北省武汉市读者)

来源:参考消息网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