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好品质】适用任何年龄内驱力培养:谨记3个原则,发展主动、自主的好品格

门/37度温暖的爸爸

为了保护当事人,最好不要坐在座位上,隐瞒所有隐私信息,经过加工,只传播心理育儿知识!(大卫亚设)。

凤舞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有意境,好像期待自己能做九天凤舞一样。

但是这位31岁宝妈的生活并没有如己所愿,反而是一地的鸡零狗碎……用她自己的话说:“上班太累,考公太难,我也不知道想做什么!”

是不是听起来很可笑?她和这篇《你还认为听话才是好孩子?他或是在构建出虚假自我,配合你的表演》里的秋晨一样,活得很拧巴。不同的是:秋晨在23岁爆发出来的自我认同危机还比较好处理,因为年轻,没有家庭负担,也未正式进入社会。而凤舞已经31岁,需要顾及到家庭、爱人和孩子。

要说起来,凤舞恐怕是大多数人眼中的“幸运儿”!家庭经济条件还不错,一路求学也算是顺利,从小乖巧听话。凤舞说:“我基本上是被我父母一路安排着长大的。”

又是一个被安排着长大的“孩子”……这篇,不说假自体,从内驱力角度聊一聊孩子的发展。

父母普遍的状态是“我觉得”,孩子要的是“我觉得”

姚旭妈妈说:“我们孩子报什么班都愿意,你看着他回家之后疲惫的样子,真的是心疼。”

“这是你的感受,还是孩子自己的感受?”我立刻反问。

姚旭妈妈显然没想到我这样问,有些惊讶:“孩子自己也说累呀!”

“那他参加完兴趣班开心吗?还愿意去吗?”

“嗯,高兴,也愿意去,他可喜欢在外面上课了。”

你发现了吗?妈妈“觉得”的事情,是她自己的感受,而并不是孩子的感受。孩子或许身体感觉疲惫,但是在精神上是富足的,是有获得感的。

这种获得与富足,是孩子的期望被满足、目标达成之后身心一体的紧张释放。也是孩子通过在兴趣班获取知识后,自己精神世界的愉悦。

多数家长在养育过程中,消耗掉了孩子的内驱力

有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态度感到忧心。如果从内驱力角度来看,是在养育过程中,家长消耗掉了孩子的内驱力。我简单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2岁左右的孩子,对周围一切充满好奇,同时也拥有了行动能力,当家长对于孩子的安全感到担忧,就会限制孩子的行动。次数多了,家长的要求和担心,会内化为孩子自己的规则,同时孩子的探索、好奇内驱力会得到抑制,不再去进行家长认为的“具有危险性”的探索行动。


6岁左右的孩子,在认知、思考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开始对一些“有意思”的培训项目感兴趣。常见到家长的说辞是:“别报了,你又坚持不下来,你忘了上次……”这样的对话中,家长告诉了孩子:你不是一个善于坚持的人,同时也抹杀了孩子对于某个科目的探索兴趣。

关于养育中对于孩子内驱力的“破坏性事件”还有很多,我就不再一一列举。失去内驱力的孩子,最让家长忧心的表现就是:没有学习动力、懒散、无好奇心、没有探索欲。关于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说起来,讲几天恐怕也讲不完,我总结几条原则,尽可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你实用的方法。

谨记3原则,发展孩子主动、自主的好品格

温尼科特认为:当小婴儿,调动自己的各项能力,各种感官,主动与外部世界接触,参与外部世界。外界的东西就会被他接纳,他把它们纳入自己体内,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觉得是自己创造了它们,搞定了它们,它们是属于他的。

而如果,婴儿被动接触外界,外界的东西,就会被他挡在自身之外,不被他接纳。他觉得这些东西,是入侵者,不是他的,不属于他,他和外界的东西存在隔阂,如同油和水,不相溶。同时,婴儿会将被动送来的“外界”,视为对自己的侵犯,随之做出与之相对抗的行为。

温尼科特的这段话,很好地说明了孩子的内驱力发展机制。简单来说:就是调动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愿意主动与外部世界链接,而不是父母带有强制性的给予,如侵略者般地入侵孩子的世界。我想告诉你的是:鸡蛋从外打破叫做食物;由内啄破叫做生命!

1、向上发展是每个生命体具有的发展驱动力

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身体中蕴含着一种不断向上、向前、向好发展的驱动力,对于孩子的决定不妄做干涉。不能总是按照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式,不断地建议、指点,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方式来行事。每一个生命都有适合自己的生长方式,父母要做的就是适应孩子的生长方式与节奏。

2、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每一株植物都会以自己擅长的方式、适合自己的方式汲取营养,不断生长。例如,仙人掌喜欢干燥,如果非要按照水仙的方式养殖仙人掌,人为干涉多浇水,那么仙人掌还能生存吗?

孩子也是如此,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且完整的个体。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了差异性,这个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或许孩子因为内向,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他肯定是失去一些东西,但如果父母允许他这么做,那么他的主动和兴趣会得以幸存。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最重要的就是忌讳攀比,尤其是拿孩子的缺点对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我这么说是希望你能意识到:那是我们心目中完美的孩子形象,是我们自己的投射,而不是孩子的期望。

3、尊重孩子的话语权、选择权

就像本文开篇讲到凤舞的故事,你仔细琢磨一下:她有选择权话语权吗?完全没有,从小被安排到大,包括学习、工作。再对比一下温尼科特的观点,是不是正好相悖?

当孩子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选择权,才会有主动性和内驱力。就像温尼科特提到的观点:当孩子主动与外部世界链接时,他们才会接纳,否则会被视为入侵。

就拿上面那一段父子对话来说,孩子报兴趣班,而后放弃,再选择新的兴趣班,实际上是孩子在探索自己兴趣取向的过程。家长要允许孩子试错、探索,寻找自己的兴趣方向,然后再考虑重点培养。否则,你怎么判断孩子在哪一方面感兴趣,有天赋呢?

尊重孩子的话语权、选择权,说白了就是要家长适应孩子,而不是孩子适应家长。或许,你可能会有疑问:万一孩子的选择是错误的,不合适的,比如想要拿菜刀探索电视的硬度,我也允许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自由,并不是无限度的自由,社会有公众认可的一系列约定俗成的规范和道德约束。给孩子的各种自由和尊重也一定是在这样的范围之内,而不是无限度、无止境的自由。

结语:发展孩子的内驱力,精炼两个字就是“尊重”,但做到尊重孩子又是何其难?因为常常与父母自身的想法相悖,面临着不可预知的风险。但是要让孩子发展出内驱力,拥有主动、自主的优秀品格,父母需要突破这道心结。

发展出内驱力的孩子,他们往往都很幸福!因为他们内心自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选择的衣服、食物、学习、工作……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