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年度总结要早一点准备,只是拖延症严重的患者的我还没有动笔。(莎士比亚)。
但细想来,2021年对我个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已到而立。正是人生成长和发展的中间节点,前三十年厚积,后三十年薄发。
这一年,也已成家。与妻子校服变婚纱,今年也有了爱情的结晶,生活的重点慢慢在向家庭靠拢。
这一年,北漂已满九年。这九年一半蹉跎一半清醒。相比同龄人,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有不小的差距。
想到这里,回首往事,好与不好历历在目。决定将这几年的成与不成,以及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并做深刻反省,再回看,总算是觉得自己有反思过、努力过。
01 | 北漂多年没结果:学历和认知困境
来北京工作已经九年了,论资历算是老北漂,但目前看看自己所收获的,跟自己当年意气风发下的预期大相径庭。
最初年轻不懂事,看了《北京青年》电视剧,于是屁股决定脑袋,没有一技之长的我,怀着对一线城市的向往,决定来北京闯一番天地。
也曾站在西三环的天桥上,暗自发誓要在北京扎根,但几年过去,大半个北京城只留下了我匆匆的脚印,却未得一处落脚。
来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北漂人很多,大家都各怀梦想,有靠谱的也有不靠谱的。
那些聪明的、有规划的年轻人来了北京后,通过自己所学一技之长进名企、升职加薪,买房扎根;而另外一些,则是一股脑蹲在北京电影学院蹲群演的机会,当演员、走红成腕成了他们不切实际的理想。
而我,则是没目标、没规划、没资本,只知道要来北京做一些事情,但不知道做什么,更不知道从何做起。
对于外地人来北漂,基本都是奔着一个结果来的。但具体是想要什么结果,每个人可能都不一样。但无论哪一样,只要是想在北京长久发展,都需要解决买房落户的需求。
都说北漂不容易,能在北京买房定居更是难上加难,但最近这两年,也陆续看到身边有同事在规划、甚至已经落地了在北京买房落户的计划,反观自己却毛都没有。最开始也会安慰自己,这只是幸存者偏差,但最近在接触了一些优秀的人之后,不得不承认,不是大部分人不行,而是“你自己”不行。
据我了解,身边在北京买房的同事,也并非全都是家大业大,更多的还是普通人,普通的人家、普通的背景。只是因为他们在该学习的时候努力读书,然后考研拿户口,在学校时就有了职业规划和目标,进入职场后正好赶上了互联网、自媒体的快车,然后经过几年拼搏,凑足了首付,获得了北京买房的机会。当然,也有另外一部分朋友则是去到准一线、二线城市安家落户。
从我认为的结果来看,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优秀的、成功的。于是,对比自己,我也反复思考和论证了,究竟是什么差距,才导致我没有达成自己的结果。
换句话说,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什么别人就可以,而我就不行呢?
据我这几年的职业发展经历来看,能造成人和人之间显著差距的,学历和认知,是我认为最关键,也是最符合发展底层逻辑的两点。同时,这两点的不足,也是对我个人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的重要因素。
学历,在我理解并不是浅薄的一纸文凭,它更多的是代表你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力、自我管理以及对自己负责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你能取得多高的学历,就代表你拥有相对应程度的能力,以及对应的综合素质。
在21世纪最不缺人才的人才市场里,企业为了快速筛选候选人,自然会从学历方面入手作为简历筛选的第一标准,毕竟这通常是相对感性决策,最靠谱、ROI最高的招聘方式。
因此,当一个学历条件不好的同学,第一次进入社会后往往会被泼冷水,这是正常现象,反而那些学历不好的进了名企大厂,才是幸存者偏差。
那么,有了好的学历后,怎么才能快速打开职场向上通道,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呢?自然是提高认知水平。
拥有好学历的候选人,通常能进入不错的企业,自然遇到职业水平相对较高的同事的概率会变大,随之而来的,就是自己的见识会比其他人更广,认知水平也会变高。
跟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优秀,其实就是这个道理。跟他们在一起工作,看优秀的人如何思考、沟通、决策,然后根据自己的工作不断提炼,最后形成自己的方法,这就是认知的提升。
有了好的认知水平后,你能很快知道事物的变化规律、发展潜力以及知道如何思考投入回报,而不是仅仅通过自我感觉、屁股决定脑袋的方法来决定一件事。
学历代表了一个人在正常环境下获取信息、快速整理并内化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则代表了做事的见识和思维能力。有了这两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反复尝试,就能抽象出属于自己的决策模型,自然离结果越来越近,也会越来越成功。
当然,学历和认知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还需要善良、努力、专注、坚持、高逆商等等,但是,如果没有学历作为起点、提升认知能力加持,即使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坚持,结果也仅仅可能是,你毕业五年,不及人家一两年的情景。
2013年年初,我刚来北京不久,当时一起上班的小伙伴私下找我问我有没有兴趣写软文,给一个啤酒品牌写软文推广。可当时因为认知能力欠缺,觉得没听过、不理解、不会写,所以很直接就拒绝了。
但现在再看,在互联网环境下,自媒体内容行业发展很火,我的朋友圈里也出现了多个因为写作事业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比较励志的,有可能很多人听过的“粥佐罗”,一个同龄人靠写作逆袭,在北京买房买车,奔向幸福生活的真实故事。
对于当初那份软文兼职,如果以多年后的认知,我大概率会再多继续思考,这个兼职能让我学到什么技能?有了这个技能对我会有什么帮助?我还能用他来做什么?
照这样来看,即使可能因为学历不足进不了一线名企,但依靠这个技能,也能加入一家有潜力的自媒体创业公司,从小编开始,一步步夯实自己的写作能力,也说不定能按照前辈的路径,找到一条自己的写作自媒体发展之路。
再退一步讲,哪怕写作的路子没走通,当时还是一片蓝海的环境下早些进入互联网公司,早早树立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样几年下来,无论是物质还是认知水平也都一定会高于现在。
所以,如果你现在是学生,那么就珍惜你的学习机会,多了解拓宽自己的眼界,好好读书、多多思考;如果是已经混迹职场多年的打工人,那就多多想办法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尽量去一些好的平台,去接触比自己优秀的人。
这也是我自己在2022年及以后的行动准则和目标。尽管抓住当下做好未来的规划,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就交给时间吧。
02 | 工作的转变:专注于让自己变好的那一面
我是一名产品经理,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产品人,从事产品经理岗位已有多年,并且未来计划会继续做下去。
从最开始入行做产品助理、产品专员、产品经理一路走来,是一步一个脚印。经历过的公司也从初创公司、创业公司再到中大型公司。参与、负责过的产品有toC的工具类C端产品,以及toB的企业信息化、SaaS服务的B端产品。
今年,在职业发展上也有了一个小的改变,做出了一个“在别人看来不靠谱”的选择,加入了一个与之前产品领域不太一样的商业化平台。主要是为了弥补自己在产品从业经历中,对于产品商业化经验的不足。
这一年下来,整体回顾我个人的收获,从最开始的功能模块策划、业务系统搭建到现在负责的商业化平台,职责也从最初的产品设计、产品规划向现在产品营销增长一体化转变。
因为经历的不同规模的公司、不同体量、不同类型的产品以及不同的工作方式,让我对产品经理这一岗位职责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今年工作方面有一个明显的认知就是,自己做的事情越来越是一个产品经理应该做的。
行业理解、客户洞察、需求管理、产品设计、项目管理、增长运营、销售赋能等工作内容,虽然看起来有些多而杂,但从产品经理本质上理解,这才是最全面的工作内容,只不过不同产品阶段侧重点不太一样。
毕竟,产品经理可是有迷你CEO称号的。单纯的产品功能策划肯定不是产品人的核心竞争力和目标。产品经理越往后发展,就越要求需要有商业化经验或者业务增长经验。
这点很好理解,公司发展业务是需要盈利的,招聘产品经理来是为了发现机会、设计产品及商业模式来支撑公司完成业务目标的。如果工作多年后还只是盯着局部功能做优化,没有商业化产品经验、没有商业模式、成本意识,就很难在市场长久生存。
也是基于以上考虑,才选择这次的产品机会,来负责商业化平台的业务增长,通过产品、运营增长手段达成业务目标。工作期间也接触了一线销售、售前、交付等商务团队,也尝试与厂内其他业务线寻求合作来探索完善产品的商业模式。
到今年年底,因为负责的商业化平台而获得了一些成就感,不仅只是因为超额完成了业务目标,更是因为在达成产品业务目标过程中,不断通过改变产品设计来尝试一些可以让业务增长的方式,都让我在工作中充满动力。
能达成业务目标,就说明产品提供的价值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度(PMF)是可以的。此时,产品设计的目的不再是优化视觉交互体验,而是想要测试增长来获得更多用户和提升留存、转化率。
在增长设计方面,我所做的也不仅局限在产品本身上,而是覆盖到整个客户链路中,从咨询到销售,再到交付、售后,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优化带来客户增长,为业务增收。
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尽快总结出自己的toB业务增长模型和方法论,并通过它来不断验证和反馈。
03 | 生活的变化:喜迎我的第二增长曲线
今年,我个人在生活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有了小孩,从此就多了一个角色,也多了一份责任。
前几天谈起年终总结,有朋友建议平时多拍照记录,这样在回顾的时候才会清晰地想起自己这一年都做了什么。于是我打开相册,上下滑动三四屏,发现几乎全都是儿子的照片,从出生到一周岁,密密麻麻、形形色色。
在生活中,我常把自己比作产品,也常把家庭比作公司,成员相互协作,贡献积极情绪和价值,让这个家庭更加美好。按照这个思路来说,我此前是这家公司的第一款产品,我的孩子就是这个家庭的新产品,在这个时间点诞生,担负着第二增长曲线的责任。
通常一家产品主导的公司,在发现原来的核心产品从现金牛变成了瘦狗,不再富有市场竞争力,就会积极推出下一款明星产品,或者发明新的技术,可以带领公司业务步入第二曲线发展,让公司可持续运营和发展。
惭愧的说,我作为我们家率先投入市场的产品,因最初产品定位不清、迭代路径不明确,视觉体验不太好等显性问题,导致本来是具备良好的交互体验的产品,却面临差点被市场埋没。
好在近两年积极调整产品规划,跟进竞品分析,明确了产品迭代方向,PFM程度才有了好转。
今年儿子的出生,原生良好的产品开发环境以及视觉体验,也让我决定吸取自身经验,倾力投入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尽管距离投放市场时间至少18年,但从长远来看,这项工程的投入产出比应该是很高的。
今年对于孩子的陪伴,我认为密度是挺高的,但是在媳妇眼里,我这个大直男还是有很多不足,希望后面慢慢可以改善。
去年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写作,今年也不间断停更好久。现在想想,表面上貌似是因为帮忙照顾小孩精力不足,但其实是因为自己以此为借口,放任自己加重了自己的拖延症,这个得改。
04 | 年度总结:人生的迭代记录,你要去哪?不妨回头看看
以前没有做过年度总结,今后打算先持续做起来。
时间一长,这些总结回过头来再看,就像App应用商店各个产品的迭代记录。清晰的发展脉络,某些关键节点的关键活动,都能为你今后的规划和发展做分析和参考。
我的1.0版本已迭代,这次的总结就当是我自己产品的2.0版本记录,之后的每一年,希望我能够不断迭代、更新,有所改变,有所增长,未来才能可期。
那么,这一次的总结,可以简要归纳为:
1、理解个人发展底层逻辑;
2、明确未来产品路线图;
3、熟悉探索新产品;
4、todo:拖延症待修复。
都说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在通往理想职业发展的顶峰,我仿佛在刻意寻找充满荆棘的坎坷小路,但其实也并非是想走捷径,而是对于我来说,可能弯路才是必经之路。
而立之年,虽慢且行。往后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依然乐观向前。
平平无奇产品人,不定期分享个人成长、产品经验、职业思考。关注我,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