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感恩老师的话】回忆我的中师班主任

【据《中师生》公众号受到天下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于打造一代师生的精神家园。

今天,我们分享呼和浩特师范学校李华老师的文章《师范印象之白乙拉》。感谢《老师范的故事》一书编委会对我们的转载授权。】

原题:师范印象之白乙拉

作者:李 华

师范毕业已经32 年,忆起三年的师范生活,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身姿矫健、朝气蓬勃的穿着牛仔衣服的年轻老师,正带领一群十六七岁的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稚气少年在草原上奔跑,蓝天碧草,笑语阵阵。是的,我的师范生活,从我的班主任白乙拉老师开始。

白乙拉,蒙古族,从内蒙古师大毕业来到呼和浩特师范学校,他的教师生涯从我们普师82 班开始,任教《语基》和《文选》两门课程。不记得是开学的第几天,白乙拉老师课堂上宣布,李华为语文课代表,因为录取时语文成绩最高。这对我来说很是突然,没走任何程序,没有征求意见,简单直接甚至有些武断。不过,接下来,我也以一次次的语文成绩证明白老师的任命未失公允。

白老师和我们

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我们已习惯了老师按部就班一章一节地讲授,而白老师的课却打破了这一常规,使我们最初很不适应。他没有按照教材编排来教学,而是自主从某一单元中挑选一篇文章来讲解,分析作品特点,探究作家风格,由此及彼,类推铺展。我们的思路常常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老师问题抛出时要求立刻交流,而我们却因反应不及支支吾吾。渐渐地,我们适应了老师的讲课方式,并为他在讲授中所流露出的文学素养深深折服。后来我们也体会到,老师的课不在于去传授一些语文知识,而在于创造更多的自由空间,让我们去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感受不同文化的精髓和意义。

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学校组织测试时,我们班的考试内容无法和其他平行班相同,试卷全由白老师自己出。而这样的考试是我最喜欢的,不用耗费时间去复习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如白老师用我和同学的名字出题,“李华给赵琳寄来一张明信片,请大家找出存在问题”,或者出一句上联让我们对下联,或者出现一段文字,让我们去分析是哪位作家的作品,语言风格是什么等等,所以我们的语文要想取得好成绩,只能凭借平时的积累和感悟。

喜欢上老师,不仅因为他的课堂不循规蹈矩,更重要的是他用他的果敢、率性、豪放不羁带着我们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节假日,为我们留下了青春时期最美好的回忆。

我们去过白塔,望着工艺精美、雄伟壮观的白塔,同学们喜不自胜,争相合影留念,羞涩的我低着头与宿舍五姐妹拍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来到机场,抚摸着这些只在天上或电影里才能看到的飞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同学们看着摸着,久久不愿离开。我们去过大召、小召,三五成群,骑车前往,庄严肃穆的召庙让我们首次了解了明清时期汉藏结合的宗教文化。去过公主府小花园,穿梭在桃花丛中,一边闭眼嗅着花香,一边想象着和硕恪靖公主年少时的美好时光。去过郊外郭红霞同学的村子,一路走一路看,到了家里时,饿极的我们狼吞虎咽地吃着阿姨一盆盆的油饼和粉汤。直到现在,每每想起那些油饼来,仍然口中生津,回味无穷。

宿舍六姐妹

我们去过喇嘛洞、小井沟。坐上大巴车,带上录音机,一路高歌。到了目的地,望着眼前巍峨的高山、葱郁的树木、清澈的溪水,彻底放松了同学们平日里学习的紧张神经,赶跑了校园里所有的枯燥乏味。大家几人一组开始爬山比赛。什么学习,什么想家,什么烦恼此时都交给了身边的大山、远方的蓝天和偶尔出现的羊群。

白老师和我们在机场

夕阳西下,微风带着青草的芬芳阵阵袭来,同学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聚在山脚下开始跳迪斯科。录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声,同学们随着激烈的节奏疯狂扭动,是那般忘我陶醉,是那般酣畅淋漓。偌大的天地间你只看到青春的旋律在流淌,青春的烈焰在燃烧。群情沸腾,欢乐的气氛充斥着整个山谷。记得当天我还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有几句是这样描写的:

黄昏,被一盏小灯点缀,几根电线打底。

录音机里“叮叮咚咚”,“咚咚叮叮”,声音大,大得出奇。

草原上,红红绿绿,“群魔”、“乱舞”,疯狂恣意。

欢笑声,打闹声,此起彼伏,

似乎在嘲笑寂静的天宇。

……

我不怀疑,

属于我们的终将属于我们自己。

白老师和我们在公主府

要知道,在八十年代学校是不允许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学生跳舞的。刚开始我们也是常常来到学校后面的礼堂,看着教育学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跳舞,一脸羡慕。后来,在白老师的支持下,我们不仅在郊游时这样玩,而且在教室里过元旦时也悄悄进行。这在当时着实令其他班同学羡慕不已。


白老师不仅默许我们跳舞,而且还带领我们去大剧院看过杂技,对于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来说,首次看大型杂技,新奇和震撼是不言而喻的。他还带我们偷偷看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和《老井》。记得看《老井》时,回学校天已经很晚了,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这些经历直到现在还恍若昨天。

正是由于白老师身上这些勇于挑战、敢于承担的个性,才使得我们作为82 班的学生是多么的幸福,又是多么的幸运。是白老师为我们早早地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窗,让我们领略到生活是如此多元和美好,未来更值得期待,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也正因为此,同学们送了白老师一个雅号“革命的白乙拉”,“革命的”一度成为白老师的代名词。

年龄相差不大,白乙拉和同学们亦师亦友。为人师,白乙拉是称职的。他酷爱读书,知识丰富,课堂上能够旁征博引,文学故事信手拈来。若是感兴趣话题,他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论朋友,他像是同学们的大哥哥一样,吃在一起,玩在一处,那时的他没有师道尊严,更像是一个豪爽义气的邻家兄长,带着他的弟弟妹妹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抬起头挺起胸,面对风雨,迎接未来。

我们爱师范,师范留住了我们的青春,带给了我们最纯真美好的回忆,师范也是我们每一个学子梦想起航的地方,是满载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思想和能量投身于社会事业中的师范生的精神家园。我们爱老师,老师影响了每一个82 班的学生,像他一样正直果敢、情深义重,像他一样创造创新,充满激情地工作着、生活着。

时光飞逝,芳华依旧。

作者简介:李华,1986—1989 年就读于呼和浩特师范学校普师82 班。毕业分配到呼市托县新城二小任教。后调包头市东河区河东学区所属小学任教、副校长,包头市东河区河东学区工作。小学的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从教20多年,先后被评为包头市东河区教学能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包头市优秀教师、优秀工会工作者、低碳生活创新明星等。期间所撰写的论文和承担的课题分别获得市级、自治区级和国家级奖项。现任包头市东河区工商业联合会办公室主任。

朗读者:杨 敏, 1988—1991年就读于呼和浩特师范学校普师88班。从教三十年,成长为一名高级教师, 并走上教育管理岗位。三十年来的教育生涯中,始终铭记老师范精神,爱岗敬业,无怨无悔。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