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由《中师生》公众号发起的“中沙体育运动历史”活动正在进行中。
我们已经发布了多篇回忆文章。有许多中师生已给我们消息,确定动笔,写写当年自己的人生经历。欢迎大家写写自己的故事,给岁月一个深深的回眸。2月7日起,我们发布榆中师范学校俞海云的系列文章,欢迎阅读。(11)原题:悠悠榆师
作者:俞海云
1986年9月1日早晨,乘着远赴榆中县城的长途客车,从此踏上漫漫求学之路。一路欢悦却也不安,在县城客车北站,接待新生的石老师登记了通知书,把行李抬到一辆写有“榆中师范”字样的黄色宇通客车车顶。坐车人渐渐多了,皆是同一批次录取的同级新生,憨头鼠脑,黑不溜球。中午时分,大客车载着三十多位新生,沿着县城至夏官营那条斑驳狭窄的柏油路飞驶。办妥报名手续,抬着行李找到学校东北角二楼13号宿舍,整理好床铺,便与刚熟识的同学呱嗒起来。
榆中师范(简称“榆师”)位于榆中县三角城镇王家营村附近,是“专门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地方。”(时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开学典礼讲话)。“榆中师范”大门端庄凝重,进门左右各列一排二层小楼,是老师办公室兼宿舍。前方150多米,是全校女生宿舍,这是一栋土白色红砖包裹的二层楼。女生宿舍右侧是一间可容纳约600人的大厅,用来听讲座、开展文娱活动,旁边紧邻着师生食堂和男生宿舍二层小楼。左侧是三排教室,侧门外,建有几间停产的校办厂房、厕所和一间小卖部。我们班是榆师九零届3班,53位同学(男28名,女25名),班级实行学号制。
师范一、二年级时段,作为一名学生,一切唯学校规章制度是瞻,循规蹈矩,安分守己,认真听讲,努力学习,孜孜以求,笃学求知,平平淡淡,波澜不惊:早操—食堂—教室—厕所—宿舍。记忆中:学校不收学费,免费发放课本、作业本,每月按时领取31斤饭票,24元菜票,8元(后涨为11元)现金补贴!居家附近的同学若从家里带来一些咸菜疙瘩、锅盔馍馍、水果小吃等,便招呼伙伴共享。运动会期间,学校统一发放餐票,享受一份肉香四溢的红烧洋芋蛋。
学校每两周安排一次全校性活动。诸如开学典礼、文学讲座、“说唱舞奏”四联赛、文艺汇演、书画展览、普通话演讲、科技制作、趣味游戏、猜灯谜、越野赛、韵律操、田径运动会、理化生晚会、茶话会、联欢会、颁奖会、参观夏官营氮肥厂、赴兴隆山采集标本、去许家台飞机场实践、毕业典礼等。我们班曾承办过一次全校性革命历史歌曲比赛(我负责拉幕布)、主办一场汇报演出。印象中开学一个月的典礼,同班俏丽女生一曲《上班》,声甜音美,备受瞩目,震动全级。毕业前一次班级郊游,端庄优雅的班长率领全体同学,来到白虎山脚空阔场地,众人席地围坐,轮流表演节目。诗人才女小组长一曲《编花篮》,优美大方,清纯动人。
周六晚上,学生科干部在餐厅播放电影或录像。那几年,看过好多部电影:譬如《无敌小子》、《风流女探》、《天下第一剑》、《笑破情网》、《走过迷魂谷》、《东陵大盗》、《血洒天涯》、《最后的罪恶》等。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电影《红高粱》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恣肆汪洋的红高粱、野性强悍又羞涩内敛的九儿,为她的两颗小虎牙和甜甜的微笑痴迷。很长一段时日,校园里飘荡着“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啊……”苍凉雄浑的男高音。学校周末学生科也举办舞会,可惜我未曾参加过。
榆师有一间图书室,藏书虽陈旧却很多,课外活动可随时借阅。只要看到喜欢的书,就被书中人物和情节所吸引,不舍昼夜,一览为快。至今记忆清晰:《山海经》、《世说新语》、《诗经》、《爱的复活》、《平凡的世界》、《简爱》、《安娜.卡列尼娜》、《静静的顿河》、《死灵魂》等,被简﹒爱那双纯清的眼眸、自尊的品格所折服,也为美芳的不幸遭遇和痴情而感怜。
周末时光,舒适闲淡,几位同学相伴溜达。学校东墙外是阔达的操场、庄稼地和林地,栽植着一些松柏、云杉等常青树。我们在树林里穿梭自如,选择一两棵云杉间隙,坐在坝塄上,谈天说地,评古道今。星期天的早晨,我们会沿着学校东墙外水渠向北走2里路去攀爬白虎山。赫赫白虎山,高耸廓大却不陡峭,山凹和山脚处栽植着野杏树、枣树。每到初春,杏花初开,漫山遍野,灿烂嫣然;秋季,则漫山遍野,层林尽染。屹立山巅,清风掠耳,心旷神怡。晚归时,顺即在苗圃称几斤低廉的苹果尝尝。
1988年秋季,我们已是三年级“老生”,班风开化,男女同学不再拘束羞涩,可以围聚在一起研讨习题,相约打排球、兵乓球、羽毛球,甚至篮球,甚或可三五成群结伴散步。下午时光,还可赖在宿舍床上呼呼睡觉。师范四年级,自由开放多了,学校成了真正的乐园。这个阶段,同学们由性格、兴趣、地域、友谊等因素自愿组合,形影不离,个别同学据说去谈什么“恋爱”,神神秘秘、“鬼鬼祟祟”。夜深时分,“舍友”们各自发布见闻感慨,并对班级女孩进行等级研判,那位娟秀玲珑的女孩最美。这期间,一位温柔可爱的女同学把30多张饭票,在晚自习后悄悄给我。
这个阶段的周末,往往跟着同学回家转转。一次,天色已晚,同学招呼我骑着自行车一同回金崖镇张家湾村。六十多里路,顺山顺水,疏忽到达。朴素的阿姨迅疾端出一馍(“油护旋”)一菜(喷香的腊肉洋芋块)一汤(小米汤)的丰盛食物,热情的叔叔拿出一瓶白酒。我们几位频频碰杯痛饮,酒香飘飘,谈兴浓浓。月色朦胧,一行4人,沿着宛川河畔徐徐前行。
实习前,学校专门组织全级同学赴陕西“七日游”。班主任对全班同学分组,每组8人,4男4女,反复叮嘱要求:一路关照帮助,必要时拉手前行,以防走失。这是一场刻骨铭心之旅,一路欢欣,心醉神迷,美不可言。归来,便去三角城乡孙家营学校实习。匆匆40天,500多名学生列队欢送,依依惜别,返校后自由活动,写留言册,收拾行李。
1990年7月10日早晨,我们皋兰籍40名同学把行李放在车顶,坐上“榆中师范”的客车,隔窗与榆中籍同学一一握手道别。那位叫小燕子的女生不禁“哇——”的哭出声来,惹得大家双眼婆娑,珠泪滚滚。离别的美,美的令人心碎。从此,飘渺的榆师还演绎着那些浪漫的故事,家乡的村小却多了一位朴素儒雅的年轻教师。
细思榆师四年,“天桥”、“水帘洞”、“护城河”、“小西湖”、“都江堰”、“快活林”、“午夜小雨”、“世纪冰川”……每每想起朴素随和、学富五车的老师,心底陡升敬意。记得有位副校长,知识渊博,凌然正气。更有那满腹经纶的历史老师,抑扬顿挫的语基老师,慢条斯理的生物老师,趣味盎然的政治老师,为人和善的音乐教师,谈笑风生的教材教法老师,腼腆内向的文选老师,娃娃脸灿烂的美术老师,年轻靓丽的实习老师。
师范时光,女生宿舍轻易不敢涉足。那是一个雪花飘飘的日子,同班几位女生召集一个座谈,事先备置好瓜子糖块,开水茶叶,盛情邀约几位情投意合的人聚聚。那是一个温暖的夜晚,我们坐在床沿,聊天闲谝,意犹未尽。
榆师同学,寒窗数载,朝夕相伴,执着共勉,情牵心扉:品学兼优,豪爽乐施,沉稳真诚,清秀俊美,聪慧睿智,桀骜不逊,凡此种种,不一而论。曾记得一位男生理直气壮的造句:“我爱你,爱得牵肠挂肚,死去活来!”全班同学笑得流泪。“今当远离,白虎烟雨,华山绝顶,其可再乎?寝室夜谈,糟糠同食,亦算有幸。别则别矣,而今而后,幸则昼晤,不幸则梦中矣!白虎山下握别。”“人间之可爱,就在于它的有情有爱有牵绊。”“告辞,我曾爱过的人。珍重,珍重!!”
山水依旧,此情悠悠。三十年,弹指一瞬。一路走来,同学遍及榆中、皋兰及兰州市区,从教为师,从政为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如今人到中年,月共一轮,天各一方,一别卅载。“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夏花绚丽秋叶美,此生原不算蹉跎;一段好景君需记,恰是榆师烂漫时!
悠悠卅载思榆师,魂梦牵绕念同学!
作者简介:俞海云,甘肃皋兰人,中师生,九零届榆中师范学校毕业。兰州市作协会员,习作散见于《新民晚报》、《甘肃日报》》、《兰州日报》及“中国甘肃网”、“上海文艺网”等,出版散文集《向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