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区)
进入中学后,学校开始抓教学质量,我那四个班一个是快车班,三个是普通班。
我是快班班长,成绩自然名列前茅。语文老师许老师,学生造句或作文写的好且有新意,会用一个红圈好字或在好句下面圈红波浪。作业本发下来我最迫不及待的就是看有多少红圈好字和红波浪,然后绞尽脑汁想怎么写的更好以得到更多的红圈好和红波。数学老师洪老师,她教的数学让我真正爱上了数学,课余以解题为乐,其乐无穷。感谢我的阿爸姆妈,虽然家里不富裕,但初中以后他们就没让我们参加任何劳动,还买了两套当时非常有名的数理化自学丛书。一套10几本,20几元一套。这在当时不是小数目,千方百计托人买来的,先后买了两套。那确实是套好书,循序渐进,难易结合,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内课外作业,这套书的所有习题我都做过,纯粹是喜欢去做,不觉得有什么苦。
话说回来,从读书开始,爸妈对我的学习基本不管,是否做班干部是否是三好学生他们都不介意也从未赞赏,期末成绩报告单发下来,随便翻翻便完事,不发表看法,更不会给我压力,当然,我也从没有在学习上让他们操心过。
可是在今天,我推翻了之前的想法,我知道,他们对我的学习其实是很重视的。在整理阿爸的遗物时,从他收藏的一个文件夹里发现了我们的初中高中毕业证书,若干成绩报告单,甚至还有准考证等等。那个年代的人,情感表达很含蓄,尤其阿爸,总是默默的干活,讷于言,敏于行。
初二那阵子似乎经常考试,有时简单有时很难。心理素质超好,遇见难题不曾慌过,没见过天外天山外山,总觉得连我都做不出别人就更难了。也不知哪次是中考,稀里糊涂的初二就结束了,懵里懵懂的还考取了金华重点中学,过了很多年才知道,那是那一届整个农场唯一的一个。我的同学们,少数进了普高,大多留在了初中,读了初三。
接下来的场景却是我至今清晰终生难忘的:
入学的那天,阿爸挑了一只木箱子(那是夏天他专门托木工给我打的)和我搭乘便车到了农场运输队下车(现金华五百滩的位置),有位农场职工对阿爸说:啊呀,你挑到学校去啊?还有好多路的哎!吃不吃力啊?阿爸回答:不吃力。怎么会吃力呢,如果女儿能考上大学,就算挑到大学去也心甘情愿啊!
当时我就在边上,阿爸的话传递过来的信息,对我来说,有心酸,更多的是鞭策。阿爸很宝贝孩子,从小到大,无论我们怎么调皮怎么闯祸,别说打了,连句重话都不曾有过,也从未和我们提过任何要求,但这句话,在我听来,却是明白无误的目标和要求。如果说之前的读书是兴趣是顺其自然,那么在这一刻,我真实感到了压力,也知道,爸妈对我的学习是有期盼的。我在心里对自己说:静静,你一定要考上大学,绝不能让阿爸姆妈失望。
两年后,我实现了我的愿望,而阿爸,也真的是把行李挑到了我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