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花间集》是第一个文人总集。之所以是最早的文人词,是因为《云谣集杂曲子》比《花间集》早很多。
然而,因为《云谣集杂曲子》收录的大多数都是社会中下层人士的作品,极少数是文人所作,所以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词,属于民间词。而《花间集》收录的都是真正文人作品,还有些是宫廷文人。除此之外,阅读《花间集》的人社会地位往往也较为显赫。一、《花间集》的出现
1.《花间集》出现的地区
《花间集》出现在西蜀地区,后蜀的赵崇祚在广政三年主修编纂,编成了《花间集》十卷,总共收录了五百首作品。在《花间集》中,严格按照一卷五十首作品的规格来进行收录,多一篇少一篇都不行,因此出现了词人有的作品在上一卷,而有的作品又被编排在了下一卷的情况。《花间集》收录了一共十八位花间词人的作品,其中以温庭筠、韦庄、孙光宪为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人物。其中温庭筠收录了六十六首作品,可见温庭筠对于花间派的意义之重大。
《花间集》
2.出现在西蜀地区的原因
一种文学样式能够出现,必然有它的社会原因的。《花间集》之所以诞生在西蜀地区,是因为在西蜀地区有着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在那个时期文人纷纷向西迁移逃避灾难,于是在西蜀地区有了较为集中的文人集团。如果文人可以较为集中,那么来往的应酬场合也会变多。这样一来,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以及文学样式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具有优势的。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也可以给文人们创造一个安心写诗作词的氛围,对《花间集》的产生提供了有利因素。
除此之外,西蜀地区生活节奏较为缓慢舒适,即使在今天看来,成都地区的生活节奏也是比较舒缓、适宜的。而且西蜀地区的民众都比较会享受生活,能够轻而易举地寻找到生活的乐趣和独特的滋味。所以说,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再加上舒适宜人的生活氛围,西蜀地区很适合花间词的创作和发展。因此,《花间集》出现在西蜀地区是有着社会环境和地域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原因的。
二、《花间集》的内容
1.《花间集序》
一般来说,一本词集的序往往承载着重大的意义的,可以用简单精炼的语言,起到概括词集的写作对象、写作风格、写作体制等各个方面的作用。《花间集序》同样对《花间集》起到了很强的概括作用。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写道:"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
《花间集序》
从"绮筵公子,绣幌佳人",我们便可得知,《花间集》写作对象常常是公子佳人,而且往往是富贵人家的公子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这大概就是公子佳人的一些活动。"不无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这里意味着花间词的选词用句都十分娇娆、艳丽。"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最后两句是从起源来对《花间词》进行描述的。从《花间集序》中便可以概括出花间词"词为艳科"的创作基调。《花间集》继承了南朝宫体诗的特色,多以描写女子和爱情为主。
2.花间词的影响范围
而且花间词几乎笼盖了词史的全部,很少有词人不会受到花间词派的影响。即使是苏东坡、辛弃疾这样的豪放派的词人,也会受到花间词派的影响,创作出一些风格较为婉约轻绮的词。由此可见,花间词影响范围之广,在我国词史地位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花间集》里面,有很多作品都是狎妓之作,意思是说那是写给歌妓舞女唱的词。所以风格大多侧艳婉转,哀切多情。而"词为艳科"就是《花间集》的主要特点,并以此为感情基调。
三、花间词人温庭筠
1.温庭筠的词史地位
和说起北曲杂剧,大家就会想到元曲四大家一样,说起花间词派,温庭筠也是一定不会被遗忘的词人。温庭筠和韦庄等人作为花间派的代表人物,备受当时士人的推崇。而且温庭筠的出身较为显赫,出身于官宦世家,是宰相彦博的裔孙。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往往会对温庭筠的少年时期,产生一定的影响。换句话说,温庭筠能有后来的成就,与当时的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
温庭筠画像
温庭筠曾和晚唐时期的李商隐并称为"温李"。这里的并称,指的是温庭筠的词和李商隐的诗能够并称。实际上,李商隐写诗不写词,而温庭筠的诗作却远远比不上李商隐的诗作,温庭筠的诗仅有一首《商山早行》比较有代表性,其他的诗作籍籍无名。在诗作这一方面,李商隐的成就要比温庭筠高得多。而在词作方面,温庭筠和李商隐的成就可以相提并论。除此之外,二人的写作风格也有着一定程度的相同之处。
李商隐画像
温庭筠作为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在我国词史中具有较高的地位。温庭筠创作出来很多脍炙人口的词作,比如,《菩萨蛮》、《望江南》等流传较广的作品。其中,这首《菩萨蛮》,被今人创作成歌曲传唱,并成为电视剧《甄嬛传》的插曲。由此可见,温庭筠的诗作不仅在当时的时代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当今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温庭筠的作词能力
温庭筠从小就思维敏捷,在词作等方面悟性很高、感悟能力很强,这对于写词来说极为重要。而且温庭筠才思妍丽,写出来的词作韵格清拔。除此之外,作词是要配乐唱和的,而温庭筠自身就具有较高的音乐才能,因此他在格律等方面都掌握得十分精准,甚至可以既作词又谱曲,令当时的士人敬佩不已。
温庭筠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都没有考上。他的思维十分敏捷,每次科举考试,一共八叉手的时间就可以写成诗作。所以温庭筠又被称为"八叉手"。在考场这样高度紧张的环境中,极其容易发生创作不出词作的事故,然而,温庭筠却可以在"八叉手"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创作出佳作。由此可见,温庭筠才思敏捷,文如泉涌,创作之快。
温庭筠作词
3.温庭筠的品格
元好问曾在《论诗三十首》中这样写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这就意味着写文章的能力以及自身的才华,和个人的品格、气节是有距离的,文章写得好,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温庭筠就是如此,虽然他在写词方面成就颇高,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他在生活方面放荡不羁、不知检点。温庭筠相貌奇丑,手指修长,被称作是"温钟馗"。温庭筠常常混迹于风月场所之中,留恋歌妓舞女,生活得风流不羁。在生活方面的作风不正,往往使得温庭筠为后世文人所诟病和诘责。
歌妓
四、《菩萨蛮》的内容
1.上半段内容
"小山重叠金明灭",这里的"小山",一种解释是女子的发髻,那么"金明灭"就是说女子头上的头饰在阳光的映照之下一明一灭;还有一种解释是屏风,据说古代的屏风是用竹片连接而成的,如果恰巧有风的话,那么竹片就会被吹动,就形成了"金明灭"的景象。"鬓云欲度香腮雪",这句是说富丽的妇人还没有起床时的仪容,美丽的鬓发和雪白的香腮,都是在描写女子的秀美和富丽。
《菩萨蛮》
这两句都是在描写,前一句描写出了环境的富丽,后一句描写出了女子的美貌。"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这两句是叙事,写出了女子起床之后所做的事情。而这里的"懒"和"弄"都写出了妇人的慵懒情态。都说女为悦己者容,而在这首词中,却是"懒起"、"梳洗迟",这就意味着女子的心上人不在自己的身边,女子也没有心情去为自己装扮打点。
这样的叙事要比直接说女子思念心上人,更加委婉多情。从梳洗、打扮这样的生活小事之中提炼出思念之情,这大概就是温庭筠这首词的高妙之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是我国的文学艺术比较推崇的一种方式,不直接说出相思之情,反而用看似不着边际的小事来反映出思念之意,极为高妙。
2.下半段内容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这句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一句是在叙述自己梳好发髻之后,但是由于看不到后面的发髻,所以拿起镜子来,一前一后照着自己的发髻。后面一句描写的是自己在化妆之后簪花。这两句写了女子化妆时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女子的精致和艳丽。
"新帖绣罗儒,双双金鹧鸪",前一句在承上叙述女子的服饰,而后一句用"鹧鸪"成双来反衬女子的孤单与落寞。这样的反衬在晏几道的词中也有所体现,"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和温庭筠的词一样,都是用成双来反衬自己的孤独和寂寞,更加体现了词人或者是词中女子的思念之情,可见情感之浓厚。
女子在簪花
五、花间词的艺术特征
1.花间词的音乐性和艺术性
花间词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构思、语言、格律这三个方面。而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物质文化总结艺术特征的这一现象。花间词的语言精致秀美,富丽堂皇,可是也有着轻浮、编织滥造的缺点。因为花间词的基调是"词为艳科",所以用词造句也免不了会使用一些华丽、侧艳的字词。但是由于太过频繁的使用,反而会给人造成堆砌之感。除此之外,花间词热衷于爱情、想念、思妇、游子等题材,尽管用情饱满,但是词作的深度并不够。
2.花间词的气象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直贯穿于花间词的是高贵的气象和丰富的物质文化。花间词之所以影响广泛,是因为其精致小巧,构思也十分精细,往往会通过很小的事情来传达情感。调式的选择也不长不短,便于配乐歌唱,丰富群众的娱乐生活。花间词的用词也十分考究,押韵也很和谐,格律完全符合词曲的传唱要求。
总结:这一时期的文人词进一步地走上了成熟、规范的道路,并且具有了格律化的倾向。而且这一时期出现了新的文学样式:代言体。就是意味着词人本来是男性,但是却以女性的口吻去写词。"代为之思,其情更远",以这样的方式写词会让词的感情更加饱满、更加深远。这种文体能够兴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女子能够填词的极其稀少,像李清照那样的才女更是凤毛麟角。所以说,如果要想去表达女子心中的思念之情,只能通过男性的口吻去传达。
在这样的文学样式中,很多意象也被发掘了出来。比如说,"香炉"、"红蜡"等意象,用来反衬秋思浓重,以及孤独、落魄、思念家乡之情。还有常用月光来反衬夜长、孤独、难耐。语言也十分富艳精工,清丽自然。花间词在我国的词史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影响也十分广泛。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有代表性的文人,如温庭筠等。这一时期的作品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较为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