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俄罗斯战术导弹公司(KTRV)总裁鲍里斯奥博诺夫(Boris Obnosov)向塔斯通讯社方面确认,准备量产对外贸易的RVV-BD超远程空空导弹。
该弹的俄军自用版本R-37M已经在2014年完成了初步服役试验,进入了试生产,同时也在米格-31BM截击机和苏-35S战机上进行过实弹打靶了。RVV-BD与目前国际军贸市场上已有的中距弹产品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射程大,它是目前各国出口的中距弹中射程最远的,但同时也是重量最大的。图:RVV-BD超远程空空弹
这个R-37M是90年代配合米格-31M战机使用的R-37超远程空空弹的改进型,而R-37则是80年代开始研发的产品,它是冷战时期配备米格-31截击机使用的R-33超远程空空弹的“接班人”。由于这两款弹都是苏联三角旗(Vympel)设计局的产品,所以在设计上R-37对R-33有一定的继承性,比如两弹的弹体直径都是380mm,气动设计都是小展弦比中部弹翼加尾部修正舵翼的方案,只是R-37中部弹翼与尾翼之间的距离比R-33更大。长度上两弹也差不多,R-37长4.2米,R-33则是长4.25米,但是重量方面R-37比R-33重了近109公斤,达到了600公斤。
图:R-33空空弹
图:R-37空空弹
增大的重量主要都是集中在导弹动力舱段的增强,R-37使用了单室双推力发动机,它的发动机装药有两种,一种是燃速较快,主要是用于初段加速,另一种燃速较慢,主要是用于维持导弹巡航速度。在更强发动机的支持下,R-37的高空射程比R-33(160公里射程)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目前它的射程有200多公里和300多公里等多种说法。而可以确认的一次打靶数据是1994年4月叶利钦发贺电中提到的304公里命中靶机,只是打的可能是模拟轰炸机或者预警机一类的目标。制导方面,R-33是中段惯导加指令修正,末段半主动雷达制导。而R-37则是改为了中段惯导加指令修正,末段主动雷达制导,降低了对载机的依赖。
图:苏-35S发射R-37M
R-37M相比于R-37,主要是在导弹导引头方面进行了改进,它换用了更为紧凑的9B-1103M-350主动雷达导引头。相比于R-37重达40公斤的9B-1388主动雷达导引头,新头的天线尺寸更小,换成了平板缝隙天线,重量大幅减轻,只有13公斤,但是目标捕获距离依然有40公里(雷达反射面积5平米的目标)。得益于导引头和弹体其它部分的减重,R-37M的总重量减轻到了510公斤,同时弹体长度也缩短了0.14米,射程方面则是基本不变。而作为R-37M的出口版,RVV-BD公布的射程是200公里,主动雷达导引头捕获距离为30公里,相比于R-37M有一些降低。
图:R-37的9B-1388主动雷达导引头
图:R-37M的9B-1103M-350主动雷达导引头
从射程上来说,RVV-BD在目前的军贸市场上的确是个很吸引眼球的亮点,但是它的巨大尺寸和半吨的重量也使得该弹的挂载适配性比较糟糕,使用它的载机总的挂弹量要降低,而且挂载多枚后,机动性也受影响。另外它的大射程也要求载机本身的雷达探测和跟踪性能也要够强,市场上很多机型也就不适合使用该弹了。其实如果综合导弹的射程、重量、尺寸和导引头技术水平等信息进行对比,RVV-BD的市场竞争力未必比得上其他各强国推出的新外贸中距弹。而所谓的大射程,其实还得结合该弹的发射高度来看。其他强国新推的外贸中距弹有的射程数据看似一般,但如果结合它靶试的发射高度来看,其实就很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