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关于诚信】诚信是金,开启商道成功之门

春秋时期,中国郁夫问如何从精通商道的计划中谋生,教授了种植漆树的技术。

过了三年,漆树长成,收获了数百斛漆,准备运往吴国去卖。他的妻兄说:“我曾经在吴国经商,知道吴国人喜好装饰,很多人以漆工为职业。漆在吴国是上等货。我见到有些卖漆的人用漆叶煮成膏,跟漆和在一起,这样就可以获得成倍的利润,而别人也发现不了。”

虞孚听了,大喜,按照妻兄的话把漆叶煮成膏,装了几百瓮,和他的漆一起装车,等待运进吴国。当时吴国和越国正在交恶,越国的商人不能进入吴国,吴国人缺漆很严重。吴国商人听说虞孚有漆,高兴地到边境迎接,把他带进吴国,盛情款待他,并让住在自己的私人馆舍。

吴国人查看了他的漆,质量很好,约定很短的时间,就会用金币来换取漆。虞孚大喜,当晚就取出漆叶的膏和进漆里,等待交易。

到了交易的时间,吴国商人到了,看见漆的封盖是新的,便怀疑他作假,要求改在二十天后再交易。不到二十天,虞孚的漆全都坏了。虞孚无法交易,也没钱回家,只能在吴国四处行乞,最后穷困潦倒死在了吴国。

这篇故事来自于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所写的小品文《虞孚》,以此说明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经商的道德基础,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

中华民族自古推崇诚信,把“信”与“仁”、“义”、“礼”、“智”并称为“五常”,即做人做事的五种常道、基本规范。

孔子在《论语》中与学生子张有段对话。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孔子回答:“主忠信,徙义,崇德也。”意思是说,做人要以忠诚信义为根本,按照合乎正义、道义的标准要求去做,这样就能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

南宋大儒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点评说:“主忠信则本立,徙义则日新”。忠诚信义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若是没有忠诚,再大的能力也是一文不值;一个人若是没有信义,再高的名气也是不堪一击。

古人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关于诚信的俗语谚语、名言警句,至今仍被有远见的商家奉为经商宝典,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如:“不信不立,不诚不行”,“小信诚则大信立”,“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言必信,行必果”,“天道酬勤,人道酬善,商道酬信,业道酬精”等等。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更是商道的核心。明清时期,所有商帮的同乡会馆、同业会馆、商号店铺里,都供奉着关帝像,以关帝的“忠义”和“诚信”来约束和规范商业行为,团结同仁、凝聚同心、取信客户、赢得商业的健康长足发展。

清代由湖南人欧阳兆熊与浙江嘉善人金安清合撰的笔记杂著《水窗春呓》一书,记述了晚清道光、咸丰、同治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风尚等情况,文中指出一些享负盛名的百年老店,“如扬州的戴春林,苏州之孙春阳,嘉善之吴鼎盛,京城之王麻子,杭州之张小泉……得名之始亦只循‘诚理’二字为之,遂食其报于一二百年”。

旧时兰州有家恒丰行布店,以信义闻名秦陇。传闻此店有三宝:祖传藏酒的缸,严警欺心的秤,题有“通运楼”三字的匾。相传此缸装进酒,隔一段时间,味道醇香无比;秤是请人专门制作,精确无比,稍有缺斤短两,秤砣就会摆动不停;大门上悬挂的“通运楼”三字匾额,则来自兰州城内家喻户晓的一个故事,一位老先生来恒丰行布店买布做衣服,老眼昏花买错了布,到了裁缝处才知晓。布店掌柜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登门,按照他原来的心意,把布更换了过来。老先生深受感动,欣喜之余,大笔一挥,写下“通运楼”三字,并做成牌匾相赠。恒丰行布店有此三宝,名声大噪,客似云来,成为兰州城内首屈一指的商户。

诚信是商业信誉的基础保证,更是商业取得成就的基本前提。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商人要在商业上有所建树,首先要恪守诚信,诚实厚道,保证质量,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才能取信于人,建立商业品牌和信誉,实现生生不息,长久盈利的目的。


--本文刊载于《香港商报》A4版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