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
“江枫”不是桥,而是树
编纂完《被误改 误传 误用的词语》和《五句古诗文的“误读”与“胡扯”说》后,突然想起心里隐藏着关于“江枫御火”如何解释的“公安”,今天来请求大家“公审”。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不仅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日本和亚洲其它国家也极负盛名,许多国家将其编入小学课本。
说不清为什么,一直对把 “江枫” 解读为 “江边的枫树” 存疑,到书店(以前自己没有电脑)查过许多书籍、刊物、辞书,都将“江枫渔火”解为“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对于一首描写旅途夜泊,抒发孤寂愁绪的千古名篇,“枫树渔火对愁眠”这样的解读,总给人一种风马牛不相及,隔靴搔痒,意犹未尽,缺点什么的感觉。
上个世纪末,在报纸上读过一篇题为《与日本游客话“江枫”》的文章,署名刘斌,这篇文章被我剪贴在我的剪报集《文学欣赏》分册上。文中写道(节录):
“……苏州城内流的是运河的水,诗中的'江’不知何解;而诗中的'枫树’,岸边更无一棵。正在思忖,船家约我们坐游船,说来寒山寺没有不水上一游的。同上船的还有一位日本小姐,她是日本东京一所学校教汉语的老师。她说喜欢张继的诗《枫桥夜泊》。我和她闲话起'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对'江枫’一词的解释有人倾向于江岸水边的枫树。另一种说法认为'江枫’是'江村’的讹传。意为'枫’是'村’之误而流传古今。日本小姐倾向于后者。我问船家这两个字的意思,船家说:'江’,是指江村桥,'枫’是指枫桥。------”
哦——原来如此,这就对了。
我当时极赞赏船家的解释:“江枫”是两座桥,不是树。桥因水而建,有桥便有水,有水才有渔火、客船。不写“水”字,却有如此丰富的与水相关的审美意象,于是乎落月、乌啼、秋霜,小桥、渔火、客船,两桥渔火,遥遥相对------哦,一幅朦胧唯美的江南水乡,旅途夜泊的生动画面跃然脑际。
“江枫”是桥,恰恰紧扣诗题:《枫桥夜泊》。
据传,张继是在进京赴考不第,在返乡路上夜泊枫桥(也有说是考中进士,次年爆发安史之乱,南下避乱途中夜泊枫桥)。清幽寂寥的濛濛夜色,或应考不第,或兵荒马乱,前途未卜,无从排解的浓浓愁绪,触发灵感,写就了这首千古绝唱。
《唐诗三集合编》称:“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
《碛砂唐诗》曰:“'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
《古唐诗合解》云:“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金榜无名,或前途未卜,却因祸得福,一首凄美的七言绝句,名声远扬,流传千古。张继,不虚此生!
最近,再在“百度”搜索“枫桥夜泊”词条,其“注释”项下有:
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 。
可见苏州船家所言不虚。我心中为之一喜,满以为“江枫渔火”会有新解。
但是,很遗憾。接下来看到“ 译文”是:
“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暮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
在同一词条下,“江枫”的注释和译文竟然如此的风马牛。
又查,还是“百度”,依然“枫桥夜泊”,其“注释”同前,但“译文”却是:
“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一层薄薄的秋霜朦朦胧胧,再去看江村桥和枫桥,渔火点点,------”
哦——译文虽然显得啰嗦了些,读起来也似乎缺乏点诗意,但总算靠谱了。
这桩“公案”应该可以了断了。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日益兴旺起来,中国的老百姓口袋里也有了点儿余钱,开始想着到处走一走看一看,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神州的灿烂文化。古城苏州的寒山寺、江村桥、枫桥都已经成了著名的景点。以后,应该不会再有“江边枫树”的笑谈了吧!
江村桥
后记:篇首篇尾为网络图片。此文2013年曾以昵称塞上齐翁署名发表于《360个人图书馆<颐心文苑>》。以昵称齐鲁人署名发表于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