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不一而足造句】李贺诗虽多属抒愤之作,也反映当时的社会,但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这篇文章是“明天才能更好”的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要转载。照片来自网络。例如侵权等情况,请删除联系。感谢大家。

昌谷、北原、新竹笋四首(选一首)李浩

杆子掉下来削玉,君认为竹笋是龙在。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埃。

新笋初发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因父亲名为晋肃,“晋”与“进”同音,他便不得不避讳而回避了应进士科的考试,从而断了他的仕进之路。一生郁郁寡欢,以呕心沥血作诗为慰,二十七岁便病死。他在政治上不得志,但他的诗作却有独特的光彩,为后人所乐道、效法。诗虽多属抒愤之作,但也反映了时代社会的一些面影,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立意造语,颇为新奇,今天看来,也还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昌谷是李贺的故乡。北园是昌谷附近的园子。

李贺雕像

李贺有感于北园新笋,写了四首七绝,都是托物言志之作。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自古以来,竹差不多和松柏一样,备受称赞。白居易说:“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廉。”他还以“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来概说竹的特点,说“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养竹记》)。这几乎就是“不可一日无此君”的注脚。唐宋的诗人,许多笔下有竹,或取其岁寒独青(陈子昂)、青阴待我(刘长卿),或取其高节虚心(张九龄)、凌云生长(杜甫),不一而足。他们往往于体貌描神之中巧妙地寄托各种深意,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竹子

李贺这首咏竹诗,着眼于竹的旺盛生命力。诗从竹的幼体——竹笋写起。“箨落长竿削玉开”。“箨”,即笋衣,俗名竹壳。竹笋往上长,竹壳则逐渐掉落在地。“长竿”,指竹子。这句说:竹笋撑开竹壳,迅速长成了绿玉般的新竹。这里用“削玉”来形容新竹的绿净可爱。接着诗人别具慧眼般赞美它将是有用的奇材。但话不直写,而是用典故来暗示:“君看母笋是龙材”。“母笋”,即指这竹子原来的竹笋。“龙材”是用了《后汉书·费长房传》中一个故事:费长房在外回家,有一个老头子送他一根竹杖,叫他骑回去。

竹笋

他到家后发觉竹杖原来是一条龙。这里诗人用“龙材”代指竹。这句说:你看,竹笋长成了新竹——那将是有用的奇材。面对着这“龙材”,诗人在赞美之外,还预感到它的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因而一气接续下去: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埃。“更”,还;“容”,容许,可能;“抽”,是迅速生长的意思。“千尺”自然是夸张之语。“别却”也即别离的意思,“却”是语助词。“池园”指池塘边的竹园。“埃”,泥土。“数寸埃”言薄泥。这两句说:它还可能在一夜之间长上千尺,从而远别池边园中的尺土寸泥。

嫩竹

这里所展示的竹子形象当然是想象中的,但它来源于现实,来源于前两句所显示的那种不可阻挡的长势。据说春雨之后,竹笋的破土而出、拔节而长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故有“雨后春笋”一词概言其蓬勃生长。李贺的诗歌艺术魅力之一便是非凡的想象力。前两句用上“龙材”的典故,已是妙可解颐。这两句更是驰骋想象于霄壤之间,让新笋新竹尽其天性呈现于人们的眼前,给人美感,引人深思。李贺的诗,有的隐晦难解。这首诗从咏竹的角度看,并无歧解,但其托意应是什么呢?

破土而出的竹笋

姚文燮认为:“此贺借竹以自负也。玉质削立,本是龙种,倘一宵变化,自出尘溶于青冥之上矣”(《昌谷集注》卷二)。这是说,这首诗是自喻奇材未展,倘得条件,当能超群出众。联系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的事实,姚说似可相信。有人说,李贺作诗,“只字片语,必新必奇”(李维桢《昌谷诗解序))。注重创新,这是李贺诗歌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体现在用词造句上,除了改造旧语,熔铸新词之外,更多的是遣词用字上的妥帖精彩。

竹林

即如这首诗的后两句,论词汇的新鲜,远不如前两句(“削玉”、“母笋”、“龙材”等颇不多见),但将“一夜”、“千尺”、“数寸”这些带有数字概念的词语组织在其中,让它们在互相对照、互相陪衬中显示出猛生速长的情景,这也达到了“新”、“奇”的艺术效果。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