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等量齐观造句】都说《齐物论》晦涩难懂,它到底讲了个什么道理?为何如此重要?

《庄子》这本书包不住《齐物论》。


可以说,整部《庄子》的思想核心就在于《齐物论》一篇,想要读通《庄子》,就必须先读通《齐物论》。


首先,关于“齐物论”这三个字,历来就有很多种解释。


一是断作“齐物/论”,意思是天地万物本身是不齐的,但我们可以按理一刀切齐;任何一物,都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其值得否定的地方,那么同样,我们也可以放下是非标准,等量齐观地将它看齐。此种说法是由法家提出的,并非庄子的官方解释,但我们能从书中找出诸多端倪佐证。


二是断作“齐/物论”,把“物论”当做名词看待,即诸子百家、各门各派的议论。庄子见他们各执一词,各有各的理,谁也不服谁,所以用一篇文章来给他们讲“齐”。


诸如此类的解释还有很多,但大致含义可以归入以上两种。其实仔细推敲,发现区别也并不是很大。


理解了“齐物论”的含义,对我们读通《齐物论》这篇文章有“敲门砖”一样的帮助。


此文开篇依然沿用了庄子一贯的风格,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哲理。


说楚国有一位名仕,名叫子綦先生,因住在南郭城,所以又叫“南郭子綦”先生。


一天,他正衣冠不整地瘫坐在炕上,像是灵魂出窍了一样,丝毫不见平素的端庄姿态。学生颜偃在旁边见状,很是好奇,于是问道:“老师您今天这是怎么了?为何形如枯槁,心如死灰一般?”


子綦说:“偃啊,问得好,说明你有进步了。我这是在教你坐功,昨天的我只是坐忘外物的存在,而今天你看到的我已经连自己的存在都坐忘了。”


“打个比方,就拿声音来说。我们把平时听到的管弦丝竹之类的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叫做音乐,把那些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噪音,这是以人的喜好评判出来的声音,叫‘人籁’;而你看那苍茫的天地间,一旦起风,但凡有个洞窍就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鬼哭狼嚎,有的像战场厮杀,有的像雷霆万钧,有的像敲锣打鼓。所以声音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无关,这叫做‘地籁’。那么请问,这些自然现象的背后,又是谁在指挥,谁在安排,谁在调度呢?”


“这就叫‘天籁’”。


其实今天只要学过初中物理的都知道,声音的本质是物体的震动所发出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是一种波,这就是它背后所隐藏的齐同的规律,只是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庄子只能用“天籁”一词代替。由此可以看出,庄子的世界观是唯物的,他没有把心中的疑惑诉诸于上帝或其他神秘力量,离真相只差临门一脚的事。


但可怜的是,庄子不信神,不造神,偏偏许多人把他当神一样供着,以为他全知全能。


其实《齐物论》并不难读懂。它的核心依然是老子的那句千古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再简单点,就两个字,一个“道”,一个“名”。


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取名字,取名字的目的是什么?


很明显是为了把这个东西和那个东西区别开,让它们在我们脑子里面“不齐”。比如这叫“善”,那么与它相对应的就是“不善”,或者叫做“恶”;这叫“美”,那么与它相对应的就是“不美”,或叫“丑”。所以不是因为有了善才有恶,有了美才有丑,而是因为区别了善与恶、美与丑,才有了善恶美丑的概念。


名就是概念,名的本质就是人的区别心。《齐物论》的写作目的,就是消除人的区别心,使人回归到混沌如一的自然状态。


所以《道德经》一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就是叫你不要执迷于“道”这个名字,不要试图从概念层面、逻辑层面、理性层面去解释道,更不要去跟人争辩这句话的“正解”!而是需要你透过现象看本质,去感悟《道德经》这本书以外的内容,这样才能悟道。


《齐物论》其实是在教人悟道的方法,什么方法?第一课——坐忘。


如果有兴趣的话,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点赞、关注,谢谢!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