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急中生智造句】民间故事选

蒙汉婚姻

光绪的最后一年,准格尔的蒙古家庭迁移到吉呼伦图,在西部的叶伯沟放羊。

男的给五当召打杂宰羊,女的在家做杂务。女儿其木格上山放羊。她把羊撒上山坡,坐在石崖上一棵老松树下歇息。一日暴雨,其木格想把羊赶到山上,不料山洪大发。羊上山了,她却被洪水冲倒。危急之际,被一个拉骆驼的后生救起。他把她背到松树下石崖的山洞里,生起一堆柴火,边烤火边避雨。雨停天晴,他将她扶上驼背,赶羊送回家中。其木格母亲感谢不尽,留那后生吃饭。那后生说还要赶路去包头镇。经交谈,母女二人才知道他叫谢震山,汉族人。专门拉骆驼为五当召送食盐、物品等货物。

谢震山几天往来包萨古道一趟,常在山间与其木格会面。他俩坐在山坡树下,其木格少言寡语,静静地听震山讲山外的事情。他扑闪着两只美丽黑亮的大眼睛凝神望着他,对他和他的谈话充满兴趣,不时问这问那。震山还教她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他们慢慢产生了感情。震山经常从外地捎一些其木格喜欢的小玩意儿和花手帕之类,那上面画着一对喜鹊在松树上并翅站立。其木格很喜欢,常常押在腰带里不离身。

一天,其木格的父亲回到家里,说给女儿订下一门好亲事,婆家在达尔罕旗是牧主,养着二百来头大牲畜,500多只羊,有蒙古包十几座。嫁过去保准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约定后年其木格十八岁成婚。

其木格知道后如雷轰顶。她整天闷闷不乐。赶羊放山后就蹲在那棵老松树下痴痴呆想。震山觉得她一定有不快之事。问她不说,只好以言语劝慰。见她不像以前那样热心牧羊,震山十分担心,有空就帮她赶羊回家。

光阴似箭,日月如流,父亲许配的那家已送来聘礼。看看婚期逼近。一天,其木格在山路上等来震山,红着脸不支声,只是呆呆望着他。他知道她肯定有事,一再追问,她才说出实情。震山全明白了,怪不得其木格这一年多里苦恼,原来如此呀。其木格突然问:“震山哥。我该怎么办呢?你难道......”,他已明白了他的心意。他虽然也爱她,但一直未说破,如今她有了人家就要出聘了,他能如何呢?其木格见他默然无语,蹲在地下哭起来。

震山的心里翻江倒海,到了这种地步,他能带她私奔吗?他不想那样做。只能想一些不是办法的办法。他对其木格说:“回去和大人商量退婚”,她知道爸爸决不会答应,几次表示不同意,都遭到父亲的臭骂:“我宁可用石槽扣了你也不能嫁给一个汉人,况且你已订亲,我怎向人家交待!”虽然妈妈表示同情,但硬不过父亲。

其木格向震山表示,他死也不会去达尔罕那家从不认识的人家做媳妇。

她终于上了来娶亲的马背。天阴沉沉的,不见天日。其木格失魂落魄地东张西望。她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那个人的身上,盼望幸运的出现。但直到上路,也不见他的踪影。娶亲的队伍走到其木格放羊常去的那棵老松树下边,其木格提出要上去看那地方最后一眼。她慢慢走上山坡,看到石崖对面山坡上震山那只骆驼,却不见他人在哪里。

原来震山今天没出工,他一早就把骆驼绊好放到老地方,然后就在路上头的山上等待,他无力回天,但总要送她一程。当娶亲马队出现后,他一直悄悄地跟在后边,在山沟、坡梁的树林中不露形迹尾随着,当其木格半道下马向山上老松树走去时,他下意识地感到她的用意,立即警觉起来。他秘密从山沟绕到石崖洞口,静静观察动静。

突然,其木格发出一声高喊:“震山哥,你在哪里呀”震山闻声跃出洞口,其木格已跳了下来,绿色的蒙古袍和红腰带被风吹向身后。说时迟、那时快,震山伸展双手,把其木格接住,两人同时倒在沙土上。震山翻身抱起其木格进入岩洞......

其木格毫发未伤,震山一条胳膊裂缝。经喇嘛大夫诊治,其木格精心护理,半年后痊愈。

他们的婚礼在其木格家举行。那顽固的岳父虽不高兴,还是端起了庆贺的酒碗。“有情人终成眷属”。首开地方上蒙汉通婚之风。

喇嘛还俗

乾隆年间,广觉寺一喇嘛修行数年,深通藏蒙医术。庙方见其年轻有为,选送到塔尔寺学习。他走“包萨古道”路过大德享,饥渴难忍。心想到人家化缘。忽听有啼哭声,便寻声去看个究竟。只见一女童 在一茅屋前,向西跪拜哭喊“天哪,救救我妈。、,救救我妈!”喇嘛问其缘故,原来是她父亲外出打工,几年不归,也不知去向。就靠母亲做工维持母女二人生活。母亲如今生病不起,生命垂危,如何是好?喇嘛顿生怜悯之心,但有戒规约束,不便与女色往来。转身就走,被女童拉住,死央乞讨要救人。喇嘛转念一想:“我修行拜佛,研习医理,也是为救众生出苦海,普度至乐。如今不救眼前之急,修行何为”。随进屋看视,那妇人骨瘦如柴,看来已病入膏盲。喇嘛诊询后,正是自己所学长项,便解囊以随身蒙药施救。病妇服下药,又经火疗针刺,病情平复。喇嘛又出去讨点吃的给妇人和孩子先吃,自己胡乱以野菜充饥。如此几日,妇人面色好转,渐有姿色。能起身下地,口称“救命恩人”。女孩甚至以“大大(方言父亲)相称。慌得喇嘛连念“阿弥陀佛”,不知如何是好。急欲离去,母女死为强留:“救人救命,帮人到底,”只好再呆几日。不觉三个月下来,妇人已痊愈,可做营生。喇嘛与其有了感情。就在附近治病救人,扶贫济困、深得民心。

老人与野鸡

过去,水间沟出黄金,石棉和云母,也有少量大理石。周围山沟长满白桦、椴树,山毛榉、山杨和樱桃等 乔灌木,杂草过膝,苔绿花红。一老人居山中,不知其屋在何处。饲鸡一群,常招群鸟来饲食,有石鸡、环颈雉、杜鹃、岩鸽、山斑鸠、红嘴雅等。日寇入侵后,在此挖石棉、掏云母、探查黄金。搭起帐篷两处食宿。业余时间,日本人常在山间打猎,获鸟兔等无数。一日,日军休假,只留一人和一伪军看守门户。老人在山上看见日军手提一只环颈雄(公野鸡)兴高采烈往回走,手中的野鸡扑腾挣扎,欲摆脱性命。老人突然提三只大公鸡来到,与伪军商议,换走了那只受伤的野鸡。幸而其伤不重,老人抚育一个多月后放飞山林。

一个大雨天,两名上山打猎的日军神秘失踪。次日天刚朦朦亮,野鸡飞到山洞口,不停地叫,并用喙啄门板,老人醒来出门一看,好像是被他救得那只野鸡。还有几只红嘴山鸦和灰岩鸽、一齐朝他鸣叫。野鸡不停用翅膀拍老人的头顶,向山顶飞。老人跟野鸡和鸟儿们上了山顶,又一溜沟谷进入北山。就在他爬上北山顶上时,看到他住的山林成了一片火海。

离家苦读

清末民初,山西五寨尚X,来到后营子村。据说不堪家乡人杂事多、父母催婚而远避口外。他居土屋穿布衣,食自种粮食野菜过贫穷艰苦生活。但愉快地守道闭门,专心学习。家无长物,唯线装书十几部。有时忍饥挨饿苦读经书。心安理得,依然固我。三年后回故乡完婚。侍奉父母,恪尽孝道。后投徐向前将军魔下为幕尞参谋,转战南北,出谋划策屡有战功。

深山老屋

白彦楞后山中,古时白桦山杨碧翠、山 樱桃、黄刺玖满坡。山林深处,有一木屋,寂然独在。青苔落叶,掩门闭窗。鸟兽常宿屋旁,粪便堆积。时有鲜花、野味、红叶松枝散放屋顶,显系折下不久。或疑屋中尚有人居,但无见者。

荒僻木屋,如此景况,令人惊奇。又见屋后有野果树两棵,结实累累,压弯枝头。唯树周围扎篱栏一圈,似防人盗果,后不知因何木屋起火焚毁,果树亦枯死。

大 榆 树

榆树沟白俊才岳父之父王某,一百多年前走西口到此地。这一带有长城、古城遗址,树木稀少。王某喜树,把榆树籽埋在花盆中,育出一颗榆苗。第二年,将榆苗移栽院中,围栏保护,浇水施肥,渐长成酒瓶粗细,开始结榆钱。以后,周围又长出好多榆树苗,是那颗榆树籽落地而生。后来又迁来几家,称此村为“榆树沟”。人们利用成材的盖房屋,做家具。现还有大榆树,粗约五围,高四十米,枝叶茂盛。“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说书人

余助海,山西编关人,单身住固阳白灵淖。外祖父尤家为原籍书香门弟,大户享清朝五品俸禄,藏书五千余卷。余自幼喜欢狭义小说,整日苦读不倦,将几十部书记诵烂熟,信手拈来,出口通顺。有的还自行改编为顺口溜式的快板,句尾押韵,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者舒心快意。

每年冬闲之时,便来爬榆树姨姨家,身无长物,十几本书而已。表弟也爱书,便让他说,也叫“叨故事。”传到村里,一些爱听书的人就来了,越来越多,挤满姨姨家。人们提议,干脆供他吃喝吸烟,到车马大店去。两排长五长宽一丈的土炕,中间三尺宽的走廊靠西墙下连为一体,就在这里摆一个炕桌,茶水、纸烟源源不断奉上,摆在说书人面前,任他自由享用。临近春节年关和正月,桌子上又多了糕圈儿、面蛋蛋、都是油炸过的,香味扑鼻,有人还提上半瓶烧酒。这些待遇,为得是让他用心专意地说书。饱其口悦人耳。当此时也,车马大店烟气朦朦,人声欢快,开玩笑、拉家常、说年景、满堂热闹。

只听桌子一响,半村人立刻鸦雀无声,倾耳恭听。常说的有《包公案》、《杨家将》、《薛丁山征西》、《武松》等,往往一部书要说一个冬天。听不完就让他多住几日。冬天太阳一落开始,说到三星偏西,说的人口干舌燥、听的人兴头越起。卖一个关子,设一个卡头,于当紧处嘎然而止,吊着满家人的胃口。那些住店的车官有听的,也有累了呼呼入睡的。

人们恋恋不舍从店里出来,品味着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为包青天的铁面无私惩治腐败,除奸安良叫好,为武松的行侠仗义、英勇为民称快。

三岔口(一)

说起三岔口,人们便想到任堂会、刘丽川、焦赞的故事,宋代抗辽英雄名传千古。石拐的三岔口也有一段故事: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寇入侵,石拐矿井队分队三十多人驻在三岔口。日军奸淫掠杀、无恶不作。将XX身孕八个月的妻子轮奸后用刺刀捅死,惨不忍睹......大青山抗日游击队分队常来此地,袭击日军,打土匪;五当召靳国柱保安队也在此活动。一个黑云密布的深夜,抗日游击队从下湿壕过来,秘密包围了日军。正要开始突袭,雷电大发。日哨兵发现了我分队逼近的战士,便大喊起来。分队长马上命令开火,打死日哨兵,随即向日军营房冲去。日军出击,双方激战,我分队只有十几人,拿步枪、手榴弹与日军战斗,寡不敌众,击毙日军七八个。我分队牺牲两名战士,且战且向东山撤退。日军不敢追赶,向营房返回。先是靳国柱保安队正从脑包贝南下到此,听见枪声,隐伏静观,待日军出营与我分队交战之际,企图乘虚打劫日营房,掠取枪支弹药。正当他们偷取军品欲离去时,迎头碰上返回的日军。日军正欲泄气报复,便向靳部猛烈开火。靳部留下三具尸体向南逃窜。到了爬榆树大个店沟天已大亮,遇见两名日军,便开枪打死一人,另一人向三岔口逃去。靳部也不敢追赶,翻东山回五当召。不料那逃走的日军回去报告了分队,第二天,日军驻石拐矿井队包围五当召,拿获五名靳国柱保安队员。听说押回包头后全部装麻袋扔进黄河。

三岔口(二)

“三岔口”因地处“包萨古道”中段隘口而得名。东去新建下湿壕武川,北通固阳,西到包头。有汉代古城遗址。现为农田了无形迹。因为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所重,也是土匪出没之地。

清末,曾有人闻名前来挖握古城遗址,有得陶罐者,有得铜钱者,有得枯骨者......人们于夜间常可看到那里灯火阑 灿,人声喧嚷。有大胆者靠近,一无所见、大惊失色,再无敢近者。

到民国年间,土匪出没频繁。常抢劫村民财物牲畜,杀鸡宰羊,民苦不堪言。一日夜,小股土匪由固阳下来,抢夺财物后于古城遗址上歇息饮酒。忽然飞沙走石,鬼哭魔叫,匪徒大惊,欲逃而不得起身。次日天亮方才无事。人们说:那是神鬼对恶人的惩罚。

张长春除匪首

立甲子张永久叔父张俊廷,字长春。跟随孔飞闹革命任文书。颇有文才计谋,并习得一身好功夫,拳脚套路,辗转生风;刀枪剑戟,舞动龙蛇。退役后在家闲居,多次击退土匪抢掠,保卫村民。土匪头子红兰保深恶痛绝,早想除之,但无机可乘不得下手。张也知道土匪头子的阴谋,欲铲除为民除害。一天,红兰保托人请张长春到灶火沟赴宴,不准带人,有正事密议。张知道他的用意,正好伺机行事。他让其弟银狗子先到附近山上转悠,假装打猎,在万不得已时接应。他随请的人进了山沟,突然又来了三个土匪,荷枪实弹,朝他走来。张故意大声喊:“你们队长请我,拿枪干什么?我的兄弟就在山头,操心走火惊动”。土匪一看,见山林里有人影闪动,不敢开枪。只好押着他上山。土匪要上来捆他,他笑着说:“嘿嘿,哪有捆着客人赴宴的”。说着便夺下一个土匪的步枪,以闪电之势用枪杆将另一土匪砸死,剩下那个请他的见势不妙,徒手逃跑。另一个拿枪的土匪惊得目瞪口呆。待他举枪正要射击,张原地扑倒,向后一脚踏在土匪面门上,土匪疼得嗷嗷直叫,转身想跑,张一个鸽子翻身,从后抱住土匪。此时,红兰保赶到,要上来捉拿张长春,张将腿一勾,与他抱的土匪一起倒地滚下山坡。张在与土匪翻滚下山的瞬间,已用锁喉术将土匪卡死,他抽出土匪的腰刀伏于山樱桃树丛后。此时红兰保追来,贼眼乱转寻找。银狗子边喊边冲下来,红兰保正要转身向银狗子开枪,冷不防张腾身跃起,一刀刺入红兰保心腹,随即毙命。两人把土匪头子的首级割下,提着回到石门子的店圪旦,人们拍手称快。为扬威震慑土匪,就将红兰保头悬挂在大门外,土匪余众闻风丧胆,作鸟兽散去。很长时间不敢露面。

后来,张俊廷又在萨拉齐打土匪。李海龙派人来收编他,他托病不出。不久,受聘任六区什长,有力维护了地方治安。

活字典

某村有郭某人,师范毕业分配做教师。先后在乔圪齐,爬榆树等地教语文。此人不事农耕、生活简陋,单身独居、洒脱随便。吃不讲粗细甜苦、穿不着时新华丽,夜宿土炕,旧被一床,好梦照做不误。后来辞职,专攻字典。第一版《新华字典》上市,便购得一本,日不离手,夜不失卷、三翻五次、百背千读、烂熟于心。村里人或学生们不识之字,问他,随口回答,读音释义通假引申丝毫不差,还任举多例,组词造句,使问者了无遗憾。人们便称他“活字典”。有好事者怀戏弄之意,故意问一些偏僻稀有生疏之字,只要《新华字典》有载,一无遮拦。后来感到《新华字典》不够用,便千方百计弄一套《康熙字典》攻习。

边墙壕

大庙东隔河相望紧靠赵长城一小村,叫“边墙壕”,是东河去石拐往东始拐之处。村后有一高山,俗称“脑包”,据传为成吉思汗儿子来时所立。过去有庙宇,营盘遗址。出过陶罐宝物等,古墓枯冢到处都是,人们建房开地随可挖出。挖出换个地方到村外掩埋了事。对面山沟里,夜晚常闻人语嘈杂,说笑打诨,谁也不敢看个究竟。后来一个后生进沟锄地,遇到天阴小雨,忽然四周起说话之声,雾中迷蒙不清,杳无人迹。类似情形屡现不止。村人也就习以为常。为祈平安,修庙塑像。五月十三祭脑包,后逐渐安然。

奇人归顺

榆树沟王锁子,船工出身。十四岁可独拉大船靠岸,力气顶七八个人。身高二米,腰二围,重300斤,力举千斤石磨盘移步稳当。土匪头子张崩庐闻名以重金收买,结为异姓兄弟。为培植势力靠山,张崩庐推荐他到傅作义部22团。几次战斗冲锋陷阵,手博十几人,破敌立功,升任团长。先后娶过四个老婆都没过下来。在包头、达旗、后营子多有产业,后来在哈业忽洞与解放军顽抗,手下只剩十几个人也不投降。解放军设计将其俘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王锁子终于投诚,跟随邓宝珊将军。

白 母 鸡

水磨滩一带,有古城遗址,据传辽国入侵占据,后宋代为胡延庆所破。古城多宝,有石人、石马、金银珠翠。直到城郭毁弃,还时有宝物出世。一日格亥图老人白某到此,见一只白母鸡引一窝小鸡,甚奇:此处并无人家,何来此鸡?便尾随追赶。母鸡引小鸡钻入小洞不见。老人伸手入洞,手指被鸡啄伤,忙抓出小鸡一只,立时化为元宝,白洁闪亮,沉甸甸押手欲坠。白某又喜又忧:喜得是得意外之财,忧得是手伤不愈,不能干活。只好寻医治疗。直到将那一锭银元宝花完,手伤方好。看来,非已之财、取之不祥,暂时得手,最后花光。

妇人之祸

民国年间,李海龙手下徐庆队长常带兵在得令沟耳沁尧一带打土匪。一天,村里许XX老婆见对面山上两个兵游荡,便大声喊:“那是谁呀,来哇,来啊!”兵士闻声端枪,“叭”一声,女人“啊呀”惨叫倒地,一看大腿上中了枪子,幸亏没伤到致命之处,将养数月方好。无端招祸,惹人嗤笑。

白衣女子

某男在石拐沟受雇掏煤。十月初一回家祭祖上坟。收工已傍晚,匆匆赶路。走至冻死鬼湾,见前面一白衣女子翩翩行走,如履池水。身段苗条,长发齐腰。只见后背,飘然如仙。男子心魂摇荡,紧追上去。那女子不回头,似觉有人跟随,脚步加快。男子兴起,加速追赶,欲一睹芳容,进而陪走调情。只差十几步,他快她也快,他慢她也慢。男子爱恨交加,拨步起跑,女子离地一尺,如一朵白云被风吹动,同时发出“咯咯”笑声,清丽悦耳,如笛如瑟,凄切动人。看看靠近,男子亲昵呼唤。那女子并不回头,也不答话,拐进西边山沟。男子以为大路上怕人看见,进山沟行事方便,心喜欲狂。紧随进入山沟。初冬荒野,草枯丛杂,脚下似坑洼不平。男子全不在意,哪管天高地厚,崎岖坎坷。忽然“轰隆”一声,跌入一土坑内。吃一惊出一身冷汗,方如梦初醒,黑咕隆冬,四壁黄土,不见女子。好不容易爬出来赶回家中,已是半夜时分。大病一场,一月才好。

神 马

“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白如雲朵跑如飞雪,经常于阴霭天气在柳树湾、杨家沟、老爷庙一带山头出没。当它出现时,总预示着一些事情要发生。人们便在山顶建筑庙宇,供奉祭祀。据传是成吉思汗坐骑,主人死后悲鸣长嘶、不肯回槽,流奔于大青山一带。

雷劈古树

阿什浪乔圪齐之间的山上,生长一棵古柳,年久枯死。数围粗之主干有一洞,每到冬日,洞口气凝为霜。时有放羊人在此丢失羊只,也有人见野生动物或飞鸟到此忽然失踪。一夏日,雷电大作,暴雨如注,天晴后有人路过,见枯柳从主干处断裂,烧焦如黑碳。一大蛇血流满地,半截在树洞里,与焦树烧化沾连,半截在树旁草丛中,碗口粗细,约长二丈有余。

食虫者

公忽洞曹某,来自山东沂蒙山区。单身居土窑洞,不事农牧,不营产业。专为人打杂挣得微薪沽酒,每饮必以蚂蚱(蝗虫)、大肚子蝈蝈、地老虎、树虫等为菜,有油煎炸,无油时即生食。也常捕鸟煮烧下酒,很少吃其它菜肴。年愈古稀,声如细钟,转山一日不累。后又为人绞杀猫狗,分肉佐酒。忽一日,无病而终。人们发现其家中蛆虫满屋,鸟类喧叫,甚为肮脏。或曰行有报应,虫鸟复仇,不得而知。无亲无后,邻人凑钱共葬之。

白 狐

五当沟南沟,古时有白狐。寿五百岁,常于附近山林峰恋间出没,时而出沟至古城塔一带游荡。此狐不伤人畜。但常仿人言语、窥视人之行动。一日,两老者在屋中对弈,见门细开,有人从缝中探着望,二人惊奇,问是谁人,白狐现身隐去。二老疑是白狐修炼未成,也不理会。白狐常变化道人,转游群山,攀九峰、上马鞍、进春坤,或采野花,或折树枝,或觅野果,有时还到田地拣拾粮食。胜地名山无主,随心所欲饱览美景。一日至乔圪齐沟内,发现木桩标志,知有喇嘛欲来此建庙,便衔而往东放在吉忽伦图大山之下,使 喇嘛惊奇,改址建庙。白狐隐入庚毗沟松林之中洞居,夜则上脑包山炼丹,人们可见火球飞舞,状如灯烛,静夜晴空,常以人声呼喊。萤丛远望,错疑仙山篝火;晓雨拂叶,如山间狂风。千年修成幻化白云,往南而去,后有白云山大仙显灵,即此狐也。

断 尾 狼

解放初期,吉忽伦图山周围狼患频发,各地组织打狼队,一年多消灭60多只。由于植被繁茂,林草丛生,不可能将狼灭尽。其中一只白额大狼,危害最大,几次围剿都脱逃。一年冬天,白额狼潜入叶贝沟跳入羊圈,咬死四只羊。喝血后跳出欲逃,被牧羊犬追上咬住尾巴。随即牧人出来,操起铁锹向狼劈去。狼急中生智,回头咬断尾巴逃去。次年春天,断尾狼又入另一无狗的牧人家羊圈,主人毫不察觉。天明牧人起来,见断尾狼夹在羊圈栅栏上,一柏木栅栏尖刺入狼腹,血流满地而亡。牧人鞭尸骂道:“作孽畜生,自取灭亡”。

群蛇聚山

早年,为开通包萨古道东段,官府资助乡民开辟石山。凿进数丈,忽见一洞,无数粗细不等之蛇相聚,中间一条约桶粗而有光。群蛇蠕动,有往外爬的,有吐舌吓人的,人们即停工避之。有人便问五当召活佛该如何是好,活佛说:“古来此地多蛇往来,想必聚山为穴,不必大惊小怪”。有人说此乃不吉之兆,再开无益。活佛说:“蛇乃土石之灵,林中爬物,与生灵无异。人占其穴,自卫伤人,也是情理中事。若不驱赶扑打,量不致伤人。”人们谨遵佛旨,任其自然。数日之后,群蛇不见。

狐子炼丹

原五当沟张四圪旦,过去松柏满坡,半山瀑布飞流。从西藏来了几个喇嘛在平地搭起帐篷,准备盖庙。夜里常有狐狸炼丹,树林中火球飞舞,山顶上红珠连发,如礼花绽放。但不燃林木野草。喇嘛们觉得奇怪。忽一夜狂风大作,狐狸嚎叫,如泣如诉。天明起来,帐篷全被风吹向北方。寻到源头大脑包下见帐篷完好无损。以后就在五当召建起庙宇。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