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典范造句】郦道元的《《水经注》:自然地理学与山水文学的融合佳作

北魏道院所著的《水经注》是自公元6世纪以来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地理著作。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河流水文地理名著,还是一部以河流为纲的全国性区域地理名著,并且兼具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性记载。《水经注》是郦道元留给后世的一笔宝贵的物质和文化双遗产,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和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郦道元(约466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郦道元少年时期,与母亲跟随时任青州刺史的父亲郦范居住青州。期间他随父游历,得以观察各地山川风物,也因之激发了其对于大好河山的热爱。其父去世后,郦道元承袭永宁伯爵位,先后出任太傅掾、书侍御史、冀州镇东府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等职。郦道元一生仕途坎坷,但也正因如此,使他得以在多地任职,获得了游历各地的机会。他在朝廷任职期间,多次跟随孝文帝出巡北方;在州郡任职期间,也利用职务之便周游了北方黄淮流域广大地区。凡是郦道元途经之地,他都尽力搜集当地相关地理著作和地图,考察各地河流干道和支流的分布,以及河流流域内的地理风貌。他还走访乡老,采集大量民间歌谣、谚语、方言和传说。经过日积月累的实地考察,郦道元为《水经注》的撰写积攒了大量的原始资料。

《水经注》虽是郦道元为《水经》一书作的注释,但其弥补了《水经》的不足,学术价值大大超过《水经》本身。《水经》共三卷,一万多字。而《水经注》共四十卷,为《水经》的注文扩增到三十四万五千字,是前者篇幅的三十多倍。《水经》记载河流一百三十七条,而《水经注》记载河流多达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是前者记载河流数量的近十倍。郦道元在《水经注序》说明了为《水经》作注的目的和动机:昔日《大禹记》所记载的山海,虽然全面但不详尽;《地理志》所记录的内容,简洁却不全面;《尚书》、《本纪》与《职方》内容都很简略,都赋的描写注重体裁却不能达意;《水经》虽然大体上理出了河流的源流,但缺乏融会贯通。郦道元熟谙前人地理著作的不足之处,因此他立志撰写一部力避各书之弊而兼具各书之长的地理学专著。那么郦道元又为何选择《水经》加以详注呢?大概是因为《水经》中记录了中国主要的山川河流,郦道元认识到河流对地理环境变迁、城市兴衰及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性,所以他决定以水道为纲,进而用以描述变化中的地理情况。

《水经注》为我国历史和现代的自然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水经注》所记大小河流有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充分记载了河流的源头和归宿、分支与合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含沙量、汛期、冰期等基本水文特征,并阐释了沿河所经的伏流、河流侧蚀与改道、河中暗礁、滩濑变化、湖泊盈竭等水文现象。《水经注》中通过实地考察所得出的一些成果,解释了许多在当时科技条件下难以探究的问题。例如,《水经注》中首次指出了易水伏流的成因,是因为水下有钟乳穴,由于当地的石灰岩地形受流水溶蚀而出现了空隙,逐渐形成了溶洞,致使河流伏流于地下。除易水之外,黄河、淮水、济水等水道的源头也都有伏流情况出现。《水经注》在解释此类问题上具有开创性的地理学价值。除此之外,《水经注》记载的地貌、植被、动物和自然灾害方面的资料也十分丰富。《水经注》记录了山、岳、峰、岭、坂、冈、丘等高山地貌,以及川、野、沃野、平川、平原等低地地貌,其中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两千处,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记洞穴达七十余处;《水经注》中记载的植物品种多达一百四十余种;记载的动物种类超过一百种;记载有水、旱、风、蝗灾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其中包括水灾三十余次,地震近二十次。虽《水经注》中所提到的某些水道、地貌和植被等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变迁,但相关内容依旧能为我国历史地理研究提供大量考证依据。

除自然地理特征外,《水经注》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水经注》中包含对水道途经地区的区域经济、交通道路、人口民族、物产资源等人文地理特征的精彩描绘。《水经注》中共记载大小城邑共两千八百座,古都一百八十座,村镇等聚落共约一千处,而且这些城市中包括一些当今疆域外的邻国城市。在区域经济方面,《水经注》中记载的古代手工业部门包括采矿、冶金、机器、纺织、造币、食品等;记载的农田水利资料中包括坡湖、堤、塘、堰、堨、覩、墱、坨、水门、石逗等农田水利工程以及屯田、耕作等制度资料。对于交通道路情况的记载中,仅桥梁就记有约一百座,津渡也约一百处。在物产资源方面,《水经注》涉及如金、银、铜、铁、锡、汞等金属矿物,雄黄、硫黄、盐、石墨、云母、石英、玉、石材等非金属矿物,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物。以此来看,《水经注》没有割裂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综合性特征。

《水经注》不仅具有重大地理研究价值,同时辞藻优美,文笔生动,记载了许多各地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名胜古迹及风土民俗,且写作时大量引用民间歌谣、诗词歌赋等,极具人文色彩和历史文化底蕴。例如,节选于《水经注·江水二》中的《三峡》一文是后世耳熟能详的一篇佳作,该文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文笔间动静结合,意趣迥异,使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中,就汲取了“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等语的文字和意境。明末清初的史学家张岱在《跋寓山注》中称道:自古以来记录山水的人,郦道元是最好的。清代学者赵一清评价道:道元的用词、造句使人惊叹,六朝的文人终将敛手避席,其可自成一家之言。可见,《水经注》亦可称为后世山水文学的典范。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