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描写梅花】赏画品诗,翰墨飘香:王冕的梅花诗情画意,诗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宝剑锋来自磨盘,梅花香来自苦寒。

《警世贤文》里的这句话不能再熟悉了。很多人把这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说它励志吧,单看字面意思就知道。原话大意是说,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显现出来的,而梅花的清香来自于它经历的寒冬的考验。

当然,透过字面意思,这两句话还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没有经过痛苦的千锤百炼,美好的幸福,美好的品质和才华不会轻易地得到。所以说,这些美好的事物是经过持续努力,并克服一定的困难才得到的。在磨炼中成长,生命才会绽放绚丽的色彩,生命才会有宽度和厚度。

以梅花寓意,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梅花以其凌寒而立,傲寒绽放的自然属性而被人们深深喜爱。梅花也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寓意,甚至拟化为高尚品质的代名词。

凌寒绽放的梅花,千百年来一直占据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在寒冬腊月,其他的花卉经受不住严冬的洗礼,在枝头早已没了踪影。然而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霜雪,在风雪中傲然绽放,向人们预报着春天的气息。

正是因为梅花有着这样的品质,人们对它情有独钟,人们为梅花的美丽而点赞,人们转发、分享、评论着梅花的品质。人们甚至亲切、友好地将梅花与兰、竹、菊称之为“四君子”,松、竹、梅也被合称为“岁寒三友”。

人们喜爱梅花是有理由的,在雪中绽放的梅花,为色彩单调的冬日带来一抹靓丽的色彩。梅花不畏严寒、坚强自傲的精神象征,都成为人们寄寓情感的载体。

文人墨客也会以独有的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咏梅作品精彩纷呈,梅花也一直是艺术作品中被表现、讴歌的形象。人们喜爱梅花的情感还可以从书画、诗词中得到观照。

苏轼在《红梅》诗中说梅花:“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在苏轼眼中,梅花的色泽俨然是一副醉美人的韵致。

南宋词人刘克庄在《汉宫春》一词中写道:“冰层雪积,独伊​点绛凝脂;应冷笑海棠醉睡,牡丹未免丰肌”。刘克庄笔下的梅花是如此娇羞孤傲,情趣盎然。在词人眼中,梅花也是幸福吉祥的象征。

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仅写出了梅花的姿态美、生长习性、情趣和境界,更为可贵的是诗人还着意刻画了梅花的枝干。林逋的梅花诗自然天成,历来被认为是咏梅的精品佳作。

卢梅坡《雪梅》一诗写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平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人拟人手法描写梅花与雪花相互争春,都认为自己是春天的信使。卢梅坡通过对比的手法,别出心裁地表现出了梅花与雪花的美,成为咏梅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陆游在《卜算子·咏梅》写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以梅花自比,借梅花落寞凄清、饱受风雨的情形来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宣泄胸中的郁结之气,并通过赞咏梅花的精神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字里行间寄寓着诗人的爱国情怀和高洁的人。

​梅​花的色、香、味、形,在诗人笔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不同的咏梅诗表达着不同的情感。梅花的形象不仅出现在诗歌中,还出现在其他艺术作品中,比如绘画作品。

在诸多咏梅的诗歌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被人们广为熟知,这两句出自元代诗人王冕之手,原诗如下: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图》

​​这是王冕的一首题画诗,也就是题写在梅花画作上的诗歌。王冕,字元章,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对梅花情有独钟,在绘画上专注于画梅。他种梅花、画梅花、写梅花,他将自己的无限情思寄托到一朵朵梅花身上,并由此创作了大量的梅花画和梅花诗。

王冕所爱的不仅是梅花的形貌,更是梅花的精神。他种的是现实中的梅花,但是他绘画中的梅花、诗歌中的梅花却高于现实中的梅花,那是诗人精神世界中的梅花。他笔下的梅花形象,有着深刻的含义,被赋予了高尚和坚贞的人格意义,成为文人精神世界的寄托和物化形式。

王冕的这首《墨梅》诗,是题写在墨梅画作上的一首诗,真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来看这幅画作《墨梅图》。

在此画中,一枝梅花从画面右上角向左边伸展开来。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此作构图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墨色浓淡变化丰富、层次分明。颇有节奏和韵律,满幅珠玉迸发,清气袭人。

此画是王冕精心描绘的一幅精品佳作。王冕所描述的梅花,是墨梅,用淡淡的墨色点染而成,因此并不艳丽,但是画中的梅花神清骨秀、孤澹清逸、澄淡高远,有着独特的内在气质。它不愿以鲜艳的颜色吸引人,只愿散发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整幅作品没有设色,恰好符合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风亮节,同时也是画家借物抒怀、借梅自喻的情感表达。

王冕在画作上题写的两首咏梅诗与画中的梅花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王冕将画、诗、人有机地融为一体。其中一首就是家喻户晓的这首《墨梅》诗,其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更是成为蜚声诗坛的名句。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这个断骨出自北宋文学家曾巩的散文《墨池记》:“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王冕借王羲之勤学苦练书法并取得很高造诣的典故,彰显自己刻苦学画的精神。

王冕晚年在诸暨枫桥镇北九里山的水南村,他清贫乐道,淡泊名利。他种梅、画梅、写诗咏梅。同时,他善于吸收融合宋元以来文人水墨画的技法,加以发展和创造,经过数十年的勤学苦练,形成了稳重、秀逸、清婉的个性风格。在他的笔下,梅花呈现不同的姿态和神韵,画梅手法日趋成熟,画梅艺术臻善臻美。

后两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通过诗画对比就会发现,王冕《墨梅图》画作上的梅花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

诗人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王冕喜爱梅花,写了大量与梅花有关的诗作,他爱的不仅仅是梅花这一植物,更是具有清香气息的梅花精神。诗人笔下的“清气”指的是梅花与生俱来的清香之气。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出身贫寒,为了维持生计,他白天不得不从事其他工作,只有到了晚上才有时间学习,他到佛寺的长明灯下苦读,经过常年持之以恒的学习,终于学有所获。王冕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于是他归隐浙东九里山,以卖画为生。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这两句也表明了诗人独善其身、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品格。

王冕的梅花题画诗妙就妙在虽不直接写梅花,却足以传达出梅花的神韵。王冕的诗很少直接出现“梅”字,也较少出现写梅花形状的句子。但是诗人用“梅花”为题,就突出了梅花的神韵,体现了“画为无声诗,诗乃有声画”的艺术境界,也传达出诗人“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人生追求。

王冕之所以如此的钟爱梅花,是因为从梅花的品性中,王冕似乎看到了自己理想的精神品格,就是如同梅花与生俱来的清香之气一样。清气”不仅仅是梅花本身具有的气息,更是梅花精神的外在表现。“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追求与梅为友,与梅相伴的生活。王冕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在清贫中坚守着自己的精神信仰。所以他始终能够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他不需要别人的赞赏或者肯定,要的就是坚持自己。

在这首诗中,由淡淡的墨痕点染而成的朵朵梅花,透过画卷,梅花的清香之气却弥漫在天地之间。梅花的品质就是人格的体现,墨梅画的丰姿与诗人傲然的形象融为一体,墨梅诗的韵致与诗人高尚的品质合二为一。

赏画品诗,翰墨飘香,诗画传情。透过王冕的《墨梅图》与《墨梅》诗,梅花的清香气息似乎扑面而来,梅花的高风亮节似乎跃然纸上。

诗人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这幅画与这首诗有着相同的题目“墨梅”,诗人将画、诗、人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也可以说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诗歌。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