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扭矩:你想成为爱情还是恋人?
门:古树
七月七日,又称七七节、女教节、七教节、女儿节、双七节、教席等,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秦朝时期就已形成,源于古人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古人出自对于未知的敬畏,因而对星空中的日月星辰产生崇拜,并且经常观测天象,根据星辰的外形组成进行人格化的命名,用不同星辰代表不同地域的分野,以预测吉凶祸福。
而牵牛星两边各有一个较暗的河鼓星,形状颇似一个人牵着牛角,因而得名;三颗星中间亮,两边暗,又隐约排成一条直线,因而也像是一个人挑着担子,因而也叫扁担星。而织女星旁有四颗暗星,组成一个小菱形,颇似女子用梭子在织布,因而被形象称为织女星。
每年到夏秋季,织女星和牵牛星是星空中最亮的星星之一,于是古人在观测的时候,发生联想,并进行人格化的故事演绎,于是就形成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不外乎是牛郎织女二人相爱,有了一子一女,因为王母阻拦,于是不得不隔着银河相望,每年七月七才能在鹊桥上相聚一次。
如此凄美的爱情故事,奇幻浪漫,淳朴真挚,抒发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憧憬,因而千百年来经过文人墨客的歌颂传咏,产生了很多版本和演绎,并且随之产生诸多习俗和仪式,可谓妇孺皆知。
这么美丽动人的习俗佳日,作为我国优良文化传统之一,我们本来就应该继承发扬,传播美好道德文化,发而广之,广而宣之,以重塑中华道德传统。然而,在近些年却有些变味,虽然只是少数现象,可是也值得反思。
首先是七夕名字,本来传统的名字很多,可是如今又有了“七夕情人节”这一说法,究其原由,因为西方有“情人节”,于是我们非要和其相比,也来个传统情人节,貌似宣扬传统文化,其实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情人”一词大约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南朝绮丽浮艳的表现之一,如《子夜四时歌》有“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裾”;萧衍的“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谢惠连“放棹遵遥途,方与情人别”;鲍照“回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陶弘景“情人不胜怨,思来谁能忍”等等众多诗词。
不过,古代的情人并非现在的“情人”,古代礼法森严,严格一夫一妻多妾制,而婚姻需要法定的程序和礼仪,婚前男女很难相识相知,因而真实爱情大多是婚后产生,或者青年男女对真正爱情的向往发出的呐喊而已。总体来说,在古代礼制之下,爱情更多的表现在内心和希冀,“有情人皆成眷属”成为一种遥不可攀的理想生活。
如今,婚姻自由成为现实,不过随意滥情也成为流俗。针对大多数人来说,可以尽情选择自己心仪的婚姻对象,从理论上来说有情人可以自由结合。可是,囿于现实和风气,“有情”的内涵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真的爱情,而是对财力物力身份的挑选,所谓的“情”只不过是托词而已。
再加上如今到处都是炫富的社会,大到富豪权贵,小到明星网红,网络上充斥着纸迷金醉的身影。于是乎,看起来法律只允许一夫一妻制,可是婚外恋、小三、插足、偷情、出轨、滥交比比皆是。“情人”一词出现贬义,就连中性词都不是,不再是过去“有情人”和“爱情”的含义,而是偷情滥情的揶揄词汇。
因而“七夕情人节”,看起来很美好,细思起来却那么暧昧,真的不如古代七夕节、七七节、七巧节那么质朴真挚,不但没有发扬传统,反而是有点污化。那么,为何还有那么多用情人节来做噱头呢?
这一方面是商家的心态,自古以来“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商家不管什么节日,只要可以带来利润即可,别说节日,就连不是节日的双十一、五二零等都可以给你造出个节来,更别说遇上传统节日,那还不更加造作?加上“情人”无非是提醒你,该买金银首饰珠宝项链了!该去豪华餐厅烛光晚餐了,该去酒吧歌厅去撒野了,该去酒店开房间了!
商家也罢,不过为了赚银子;作为“有情人”的当事人双方,应该谈感情了吧?如此发问,就会有很多人回答:爱情?快餐社会现代人谁还谈爱情?!爱情值一文吗?到处都是谈钱,真感情早就抛到九霄云外扔到爪哇国去了!不看报道说,现在谈对象,首先看的是身家财富和家庭背景,你要么是富二代,要么是官二代,二者都不是,那么有没有房子、车子、票子?否则一切免谈!换句话说说,不是不谈爱情,而是爱情的前提是财富和权势。
如果说古人是希冀爱情而囿于礼制无法得,那么现代就是可随意选择爱情却不愿得!因而古代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词和动人故事,如今则涌现了众多滥情出轨道德卑劣的热点新闻,古今对比,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孰高孰低?。
有一则笑话,里面有一女相亲,有二子东家富、西家俊,媒人问其所愿,答曰“可否东家居西家眠?”,呜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羡富之意人之常情。若以古人,宁可唾弃财富选择爱情私奔;若依今人,无非选择金钱然后出轨。就此而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然也!
七夕,美丽的爱情节日,你是选择金钱做情人鸡飞狗跳,还是选择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020/8/25榆木斋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