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就像战场。稍不小心就会陷入各种困境。虽然不会让你去别的地方,但被压得身心疲惫仍然经常发生。(莎士比亚)。
既要得到老板的赏识,又不得罪同事,是一门永远都修不完的课。丫丫是一家小型公司的HR负责人,她正面临一个艰难的决定——是否解雇技术部经理老A。当然,这个问题不是过去的一年中,老A只勉强达到了工作的最低要求。但这个人呢,并非毫无天赋,相反地,他聪明机敏,他擅长于即时提出另辟蹊径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可是却极少主动提出。更糟糕的是,他态度恶劣。会议上,经常挑剔别人的观点,有时还连带挖苦嘲讽。
是否解雇老A在管理层内引发不同意见,一方面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清楚地知道公司服务器的维护。另一方面,部分同仁因为他的态度相当不满意,而HR部门从考核数据看,老A一年内,仅仅达标而已。老板征询丫丫的建议,如果你是丫丫,你觉得是否应该辞退老A呢? 现在就思考10秒。
在短时间内,你会惊讶的发现,你已经有了某种观点,你可能会建议解雇老A,或是游说公司再给老A一次机会。但你应该不会感到无从选择。我们通常在面对管理问题时,都觉得自己已经有足够的信息做出判断,但真相真的如此吗?
当我发现自己有“目光所及,便是一切”的毛病,是做了20年管理之后。我教授过战略课,决策课,身边的同事、HR朋友皆夸我思维有广度,经常性有奇思妙想,我也以为我就是大家口中的人。
杂事缠身的我们,已经习惯匆匆忙忙做出结论,美其名曰“决断力”,其实是“武断力”。我经常只看到想看到的,甚至,我这样多少年管理经验,堪称“人精” 的老家伙,也难免一叶障目,甚至更甚,俗称经验主义。
这样的陷阱非常多,每天都是坑,一不留神自己给自己挖坑、自己掉进别人挖的坑,真心劳神。有没有一个套路能少点坑呢?基于本人极具个人偏好、经常性犯经验主义的错,我逐渐琢磨出一套说不上多科学性,但本人验证有效的方法论。且叫它大白兔工作法。
大白兔工作法1.0版本,创始于10年前。我意识到,当你像老板一样想问题,维度会更多,他会考虑到成本、赢利、市场竞争性、长期发展性等,而作为HR的我们往往只限于考虑当下要如何解决问题。这个思维的转变,对我帮助良多。
大白兔工作法2.0版本,创始于最近两年,当又有一天,老板们开始征询我对管理的建议时,我会发现,仅仅站在老板角度尚不足够,你要帮他建立起决策的框架,这个框架,老板适用,我们基层、中层管理者也可适用。
就拿丫丫和老A的案例,当遇到问题时,我们会犯武断的错,如何避免?再讲一个真实故事。
丫丫要去校招,于是问HR朋友们:哈罗,朋友们,生活除了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今天中午通知明天去学校讲演15分钟,有没有支招的?HR王说:你列出此次演讲的目的,告诉这批人公司干嘛的,公司是怎么样的,以及在招聘什么岗位,你进来可以得到什么。HR赵说:有校友去更好,人不去,就录视频带过去。HR大白兔说:长得帅,一切都好说,明天穿好看点,最好有大logo的衣服,贵logo,学生以为你们公司工资很不错就来了,现在买7天退换的大牌去,穿完赶快退了。或者找老总借,他会欣赏你的用心,也会思考给你工资少了。
于是,话题被带偏,高端大气的袖扣都出现了。HR张夸大白兔77:颖姐的思路总是那么新奇,但仔细想想,好像也确实是。
我其实有点汗颜,HR王说得对,不论是校招,还是别的,都不能偏离目标,目标就是,你,想得到什么?哪些选择能帮你实现?你想得到学生的信任度和好感度还有憧憬度,穿好看,也是其中一种选择。除了穿好看,还有什么招数?HR赵说得也对,校友人不能去,录视频,证明他在企业活得挺好的,也是一种选择。此刻,可用上语文造句法:除了,还?
而丫丫和老A的故事,除了用上目标、除了还,还能加上数学方法,即类比法。不一定就是工作上的,不一定就是自己领域的。文中的丫丫可能想到前任,你问他12号珊瑚色、46号水橘色、13号冰冰同款正橘色、52号全智贤女神星星色哪个口红好看,他会问,有啥差?要不要都买?这样的男友要不要开除?如果细想回答问题超级耐心,虽然答案不对路,要不要开除?
同理,如果肯稍微深入老A的工作世界,可能发现老A的同事们很喜欢说话直率的他?他解决问题相当厉害,只是给予他主动发言的机会太少?
在要不要离职这件事上,同样可以适用上述方法,猎头给丫丫抛来的新工作紧张、钱多,同时自己又在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现在要不要换工作?比如丫丫用上面提到的方法想:我工作是为了赚足够的钱、获得安全感,是为了和爱人一起旅行,如果我想上一个HR培训班,我就可以去上。我工作,也是为了能和姐妹们去外面吃晚餐、八卦。可是如果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这些我喜欢的事情,那么我有更多的钱或权,也都不再重要了。丫丫现在已经十二分清楚:自己需要继续做现在的这份工作。
做出这一选择后,丫丫的内心终于平静了下来。一个月后,她的公司提供给她的薪酬和新公司提供的几乎一样,公司还保证会在一年之内给她升职。理论上,新公司的工作邀请要更好一些,但丫丫考虑到目标、情绪,委婉拒绝了新公司的工作邀请。如同硬币的正反面,新工作存在机会,或许,也存在经济上的风险。
在大量的抉择上,有目标,有正面反面的信息还不够,还不得不考虑我们的情绪这件事。是人,就有感性的一面,就有情绪,当机器人是没有可能了,屏蔽自己的情绪只会让自己更别扭,让自己的选择更失误,不如事情发生时,就体会到是何种情绪,从而正确面对情绪对选择造成的影响因素。也要考虑到别人是这样的,我是那样的,别人这么做挺好,我这么做其实没那么好。但人有时候身在其中,又患得患失,我也一样纠结,我会问自己:这样选了,1天后,我会怎么想,1个月后呢,1年后呢?10年后呢?把时间的距离拉长,不仅仅看到当下,决定会更正确。
而当做出了选择,我们还需给自己一些自信,做好出错的准备,既选之,则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