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美丽的景色是3月日,春雨像酒和柳烟一样。“这是《新白娘子传奇》首尾曲中的歌词。
我始终想不明白其中的柳怎么会如烟呢?它的到底哪里相似?“柳如烟”一词是从古诗词中借鉴而来。如李清照的“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又如(唐.温庭筠)的“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还有(唐.韩愈)的:“绝胜烟柳满皇都……”等等等等。
无论是“烟柳”还是“柳烟”。无论是“烟似柳”还是“柳如烟”,到底是谁最先将二者联系到一起的已搞不清楚了。
从网络中现有查到的资料看,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南朝萧衍就有“君如东扶景,妾似西柳烟”的诗句。
我猜想“烟柳”一词肯定不是萧衍独创,在萧衍之前肯定还有其人,只是目前尚未查到相关资料。
现在的歌星,一首歌唱红会引来成千上万的粉丝。其实这种追星基因是由古人遗传下来的。在诗词歌赋兴盛的年代,一语既出后来人便跟着借鉴模仿。从现已查阅的资料看,相关的诗词在唐代就有一百四十多首;在宋代大约有一百五十首之多。这些都是名诗名句,还有未出名的就更难统计了。
提到“柳如烟”,我想起了我们家乡的地名叫柳树坪村,是因解放前有一棵大柳树而得名(当然不是垂柳)。那时因年代久远,树中心腐烂而形成个大树洞,洞中可坐四人打牌。我父辈他们小时候常在里面玩耍,当时不知是哪个小孩淘气放了把火,把树烧死了。听说大火燃了三天。我想当时的场景应是烟似柳柳如烟,烟柳不分。待到火熄烟灭,柳也不存。烟柳还真是生死相依的共同体。在一般的情况下我看烟和柳是怎么看都不相似的。因为烟是气体,柳是树木;从颜色看烟是灰黑的而柳是绿色的,左看右看都不相似。
那就将“烟柳”一词百度一下呗,原来,百度百科和百度汉语等网络上说“烟柳”是柳树远远看去象蒙上一层烟雾,这当然是后人们的解释,最初发明“烟柳”一词的人并未解释。在我看来,怎么也感觉不到柳树象蒙上烟雾,唯有长长的柳丝垂下在风中轻轻摇摆之态同烟雾袅袅之状倒有几分相似。
是不是所有的柳树都能说成“烟柳”呢?柳丝在春天来时首先会发出嫩芽嫩叶,那嫩叶首先是由嫩嫩的淡绿渐渐变成深绿,最后由于叶大浓密加上阴蔽,远观变得略显浓黑,再加上在微风中的动态才有点似烟。
“烟柳”一般是指春深,或晚春,在古诗词中的初春,刚发柳芽是不会用“烟柳”一词的。南唐后主李煜曾为老宫女写过一首柳枝词:
风情渐老见春羞,
到处销魂感旧游。
多情长条似相似,
强垂烟穗拂人头。
那些老宫女风情渐老容颜不再,是不受待见的。若相见之时仍献媚眼,但越献媚眼越觉得讨厌,正如那些老柳枝,“强垂烟穗拂人头”。(“烟穗”即是老柳枝)。
现在诗词虽不及唐宋之兴盛,但诗词毕竟是语言艺术之精华,现在仍然有很多朋友热爱诗词。在用到“烟柳”或“柳如烟”之类的词语时,应当适当注意,如果乱用,那在意境上与古诗词相比就差得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