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缓解压力的励志句子】摆脱慢性压力,内心变得强大

简单的问题:压力是坏事吗?

很多人可能会说:当然,压力会困扰我们。

最好的情况,是只有动力,没有压力。

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把压力分为两种:慢性压力和急性压力。

一般我们说的“有害压力”,一般指的是慢性压力。

急性压力不仅无害,而且对我们有益。为什么?

因为急性压力的本质是对大脑的锻炼。

它会向我们的身体发出信号:“注意,我们面临威胁,需要迅速进入应对敌人的状态”。

因此,身体被敦促从日常状态中“醒来”,并调整自己以更好地应对外部威胁。

适度的急性压力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状态和“应对敌人”之间来回切换。

从而提高大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避免我们的大脑“生锈”,懒于现状。

但这种急性压力一旦超过极限,就可能转化为慢性压力。

这时身体的来回切换能力就会失控,陷入长期的“对敌”状态,无法抽身。

心理学家麦克尤恩(McEwen)的研究发现,当人长时间暴露在“不紧急但持久”的压力下时,大脑的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会失衡。

导致荷尔蒙的释放无法抑制,使我们长期处于“高度觉醒、高度警惕”的“对敌状态”。

这就像一台机器,长期全速120%运行,肯定会造成亏损。

那么,为什么急性压力会转化为慢性压力呢?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这里的关键因素是,当你收到外部威胁的警告时,你是否能说服自己:

这种威胁并不可怕。我能控制它。我能处理好。

如果可以,那么压力就会消失,你的大脑就相当于做了一次“健身”,这样你就可以进入一种充分热身、充分准备的状态,更好地应对外界的威胁。

反之,如果你觉得“我害怕不好的结果”、“我处理不了”、“不知道它会怎么对待我”...

然后,这种压力会持续下去,从急性到慢性,让你时时刻刻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荷,摧毁你的精力和思维能力。

事实上,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误解:

因为我有能力处理,我相信我能处理。所以,我应付不了压力,因为我缺乏能力。

不是的。这是不对的。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相信我能应付它,我才能够应付它。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

让我们感受到威胁和压力的往往不是对象本身,而是其内在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会让我们不断走向极端,灾难性。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总是高估了外界的威胁。

反过来说,最不确定的天敌是什么?

就是行动。

每走一步,不确定性就会减少,对你的威胁和压力就会减少。你会很容易发现,也不过如此。

这是两种不同的循环回路:第一种情况:你感到压力,不敢前进,于是这种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产生慢性压力,于是你感到更加害怕,不敢前进...

第二种情况:你迈出了降低不确定性的一步,于是你发现仅此而已,从而获得了反馈和成就感,进而支持你迈出下一步,继续降低不确定性。

所以,最终解决问题,到达新的目的地。

两者的核心差距是什么?实际上:我相信我能应付这种威胁吗?

正是这一步决定了压力的转化和后续的发展。

决定这一步的能力,我称之为“自控能力”。

本质上是指我们能否在自我力量和外界刺激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始终把握住生命的自主性。

你会发现不仅是压力,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有相似的本质和根源。

比如情绪。

什么是情感?本质上,这是你大脑的提醒。

当你有某种情绪时,意味着大脑在告诉你:

你有一些弱点和缺陷,现在发生的事情正好击中了你的弱点,你需要正视。

那么,情绪是一件坏事吗?

不,情感就像闹钟。它非常有用。

最好把情绪当成大脑顾问。它可以提建议,但是你得自己做决定。

就是当你收到情绪化的建议时,理解它,倾听它,然后告诉它:我知道了,请你下台,我来处理。

那么,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往往体现在哪里呢?

不是说他可以没有情绪,没有压力,没有恐惧...但是:

当这些信息出现的时候,他可以接受它们,理解它们,但是不要让它们干扰他自己的决定和行动,而是决定他自己的行动。

这就是自制力。

古语有云,叫做“役物,而非役于物”。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扩展我们的思维。

现实生活中的整个社会是怎样的?很大程度上,它是一台机器,给你灌输各种信息和纪律。

他们不断地用各种方式告诉你:你应该做什么,你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应该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你应该符合什么样的社会规范。

整个社会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异质。

所以它会尽量把你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告诉你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做相应的事情。

赚钱,成家,买房,生子,培养下一代...

它会给你设定小目标,让你盯着它们,冲刺,征服,然后奔向下一个小目标。直到你跑到终点,你的人生也就到了终点。

以及如何实现这些小目标?

这就需要你努力,努力,努力,吃苦耐劳,不怕加班...于是,996,9116,007就诞生了...

为了让你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成功,信息激励、娱乐激励、圈子激励就诞生了。

信息激励为你提供了动力,让你一直在“不努力就会被甩在后面”的焦虑中奔跑。

娱乐动机给你提供了休息,让你沉浸在“有人为我服务”的快感中,沉浸在不费吹灰之力的“反馈罐头”中;

圈子激励为你提供了方向,告诉你: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贴上什么样的标签,消费什么样的产品,过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事情...

这些东西对吗?好吗?合适吗?也许答案是肯定的或否定的。

但是这个答案谁来评判呢?这取决于你。

希望你不要把这些外界的灌输和管教误认为是自己内心的方向。

你想做什么,你想要什么,应该由你自己来定义。

把它们当成一个建议,一个选择,一种可能。由你决定是采纳还是遵循外界的指导。

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个按钮,它可以决定你的生活方式。

整个外界都在不断地给你各种诱惑、引导和指示,试图从你手里抢走这个按钮,按下它来支配你的行动。

但请记住:所有外部信息都只是“建议”,只有你有权利按下这个按钮。没有别人,没有人。


如前所述,内心的强大很大程度上在于“自制力”。

那么,这种自控能力来自于什么呢?

显然,它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两个基本能力之上的:自我效能和自我价值。

自我效能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我有充分的信心和动力通过行动达到预期的结果。

而自我价值是指:我知道我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不需要通过满足别人的标准和期望来实现。

可见,自我价值是基础。正是因为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我们才能有动力和意愿去行动,去干预这个世界。

这个时候我想引用一句话:“自尊”。

自尊的本质是什么?是自我价值的认同。

为什么很多人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在乎别人的看法,甚至培养出所谓的“讨好型人格”?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价值,所以必须依赖他人才能存在。

这就是自我价值的缺失。相当于把存在的意义寄托在“他人”身上。

另一方面,自我效能指向行动。它的作用是让你相信我可以通过我的行动来干预和影响这个世界。

我遇到一个问题,很麻烦。然后我会移动分解它。

我遇到了危险,这是非常可怕的。然后我会把它砍掉。

我左右为难,不知所措。那我就去缩小范围。

充分的自我效能感能给你带来什么?

对自己能力界限的清晰认识。

你会知道:我能做这件事,我对它有充分的信心,这种信心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的。

那么,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呢?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积极的联系。

大脑非常擅长建立联系。

当面临挑战时,你可以关注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注意到“我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然后,他们会形成一个丰富而强大的“内隐自我”,帮助你抵抗对挑战的恐惧。

另一方面,如果你想起过去的失败经历,想想你“尴尬”、“羞耻”、“没面子”的负面情绪。

然后,他们会削弱你的内隐自我,降低你的行动意向,让你陷入“状态导向”的怪圈,让你更容易流连忘返。

所以,如何从过去的经历中提炼出“我做对了什么”和“我能做什么”,是一件非常重要和有用的事情。

这种积极的观点依赖于什么?

你的自我价值认同。

只有当你认为自己有价值,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好事”的时候,你才能更加关注“你做对了什么”,从经验中提炼、归纳、总结,不断强化对自身价值的认知。

在这里,我们简单总结一下:自我价值感是基础,自我效能感提供动力,自控力决定方向。

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的行动会带来积极的结果吗?不会遇到挫折吗?

我相信会的。

所以,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需要第四种能力:自我恢复(也叫韧性)。

是指受到打击和挫折后,从抑郁中迅速恢复过来的能力。

你必须知道习得无助的概念:

当你做一件事长期没有结果,没有反馈,你就很容易消耗自己的动力和精力。长此以往,你会变得抑郁、无望、沮丧,陷入“不管怎样,反正没有好结果”的状态。

举个简单的例子:客户给你一个需求,你做了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客户就是不满意,来回换。

这种反复折腾很容易让你觉得累,进而导致自我怀疑:我真的不擅长这个吗?

另一方面,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心态?其实很简单,就是坚信这一点:

我是专业人士,我能判断“好”和“坏”;客户是个外行,他的判断影响不了我的判断。

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我们双方沟通不畅,需求错位。我要做的就是用我的专业知识去引导客户实现他想要的需求。

你可以看到,它是基于什么?基于充分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对自己的清醒认识。

另一方面,就是要接受很多情况下,反馈是长期的,需要时间的事实。

人们总是需要反馈。

这个社会不断给我们提供短期的反馈。

久而久之,我们会变得非常短视,急于做一件事,迈出一小步,就能得到立竿见影的反馈。

如果没有反馈,我就会开始怀疑:我是不是走错了?我不适合吗?

同样,很多人学习一个东西,总希望马上消化应用,马上改变现状。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放弃。

但要改变现状,得到满意的结果,没那么简单。

一切都需要时间。我们需要拓宽视野,提升自己的视角,从更高的层面建立“自己的行动”与“结果”之间的长期联系。

当你能接受这一点,你就能改变你的想法:

虽然我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但我知道我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只是还需要一段距离。

总结一下,什么是“内心强大”的人?:

1)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2)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

3)能够自己掌握生活的控制点。

4)能够从挫折中快速恢复。

这是我总结出来跟大家分享的一个模式。

写在最后

最后,分享一些帮助你提高这些能力的小技巧。

1.锻炼长期反馈

我总是说,面对这个加速的社会,不要着急,慢一点。

这里的慢,其实是对待反馈的一种态度:允许“长期反馈”的存在,不要求自己马上得到反馈。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拉长时间线。

比如学习一门课程的老模式,可能是你想马上吸收应用,然后扔掉,“完成”它,再去下一门课程解决新问题...

但比较好的模式是:先把整件事搞明白,打开眼界,然后拿起一个知识点,在生活中实践,慢慢内化;然后拿出下一个知识点...

延长整个过程,每天关注自己的成长、变化、进步。

再比如:写一篇文章,做一个视频。旧模式可能会被广泛推广宣传,希望被更多人看到,得到好评和肯定。

但更好的模式是:允许“长尾效应”的可能性,先慢慢积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梳理自己的思维,把点编织成网,形成自己的“知识资产”积累。

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自然等待被发现和挖掘。

简而言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等待未来的可能性,但不要急于追求结果,而是允许它慢慢成长。


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锻炼大脑和心脏的方式。


2.提炼积极的联系


回想一下你过去的经历,比如社团活动,课程展示,工作中的重大项目和关键任务...


你是更容易想到自己“你做好了什么”,还是会想到那些失败的、不堪的、你想回避的形象?


很多内向的朋友可能更容易想到后者--因为内向的人往往在“避错回路”上特别发达。


然而,如前所述,提炼我们的“正确位置”可以提高我们的内隐自我,帮助我们提高行动。


具体怎么做?


1)每天记录自己的想法、判断和行动。


2)记录任务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3)连接2和3。


3.做困难的事情


我一直强调一点:做一份清单,并不时复制一份。


当你觉得近期一切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和困难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因为,你可能会陷入一个机械重复的怪圈,总是做自己已经很熟练的事情,解决很老的问题,不接触任何新的东西。


这样很容易失去感觉,变得迟钝、迟钝、僵硬,失去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反应。


所以,如果你有这种感觉,一定要提醒自己做一件有点难度的事情。


不一定和工作有什么关系,也可以是学习一些东西,了解行业最新进展,尝试解决一些新问题。


不要真的做出成绩。关键是要让自己保持敏锐,贴近“前线”,保持大脑的警觉和灵活。


4.注意我的感受。

最后简单提一点: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想要什么?

这个问题没人能替你回答。

不要把这个问题的回答权交给别人。

因为生活是自己的。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对你负责。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