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孩子气】被孩子气到爆,是孩子过分还是你修行不够?应对失控是父母的必修

最考验亲子关系的事情是什么?“和孩子们做作业”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陪写作业引发了很多让没有经历的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有的家长被气到心梗做支架,有的家长怕失控把双手捆起来陪写。福建泉州的一位妈妈,因为孩子不写作业总玩手机,气得跳了笋江大桥,还好抢救及时没酿成严重后果。

孩子是亲生的,能把亲妈气到跳江,我们是该说孩子太能气人,还是妈妈太容易失控呢?失控是一种可怕的状态。人在失控时说的话做的事都是不理智的,很容易引起严重后果。就像这位跳江的妈妈,万一真发生什么意外,才真的是追悔莫及。

大多数父母都是疼孩子的,想给孩子幸福的童年,但又经常控制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做出极端的行为。情绪平定后又后悔,不相信自己会如此对待挚爱的孩子。如何正确应对失控,减轻失控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01 失控的4个阶段

虽说不同的人失控表现各有不同,但失控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失控都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

  • 第1阶段:触发

触发是失控的导火索,触发事件表面看起来都很明显。孩子没做作业,孩子玩电子游戏,被老板批评,老公乱扔衣服,都可能让你心情不爽,进而点燃失控的引线。

  • 第2阶段:过渡

过渡是人进入失控状态前濒临极限的感受,它可能是突如其来的,也可能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在过渡阶段,大脑由可控状态转入失控状态。

  • 第3阶段:浸没

浸没是人被强烈的情绪控制,思维停滞,无法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等高级思维,也就是俗称的“钻进牛角尖了”。就像那个妈妈跳江,就是在浸没状态的极端反应。

  • 第4阶段:恢复

在恢复阶段,大脑的高级思维重新启动,理智开始回归。就像吼完孩子后的后悔,劫后余生后发出“何必”的感慨,都是恢复的功劳。

从失控的4阶段我们可以看出,“触发”是失控的第一步。我们经常数落孩子,你要是能好好写作业,我至于生这么大气吗?似乎没有触发事件,我们就不会失控。但事实并没这么简单,导致我们失控的,不只是眼前的触发事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02 导致失控的深层原因:过去未解决的创伤

表面上看,导致我们失控的是孩子的不良表现,但实际上,是因为孩子的表现,触发了我们的隐形记忆,让我们回忆起不好的情感和感觉,才导致我们陷入失控状态。

也就是说,过去未解决的创伤,是导致我们失控的真正原因。

在《由内而外的教养》中,作者丹尼尔·西格尔讲了一个“受困于失控状态”父亲的案例。这位父亲在女儿拒绝服从他要求时,反应极其激烈。

他说那是一种“疯狂的感觉”,好像有什么要爆发了,他手臂颤抖,头脑胀痛,感觉就要爆炸。他愤怒地冲女儿大吼大叫,有时又感觉自己被狂躁控制,无法自持,他用力捏女儿的手臂甚至打她。

这位父亲经常因为情绪的突然爆发悔恨难当,也因为他内心强烈的自责,他没有勇气采取任何行动来修复跟女儿的情感,让女儿对父亲也感到困惑难以信任。

经过跟心理医生沟通,这位父亲才意识到,他的失控源自他年幼时未解决的创伤。他的父亲是个酒鬼,经常发酒疯,有时候还会追打他。母亲性格内向软弱,总处于抑郁状态,也没有能力保护他。

他成年后当了父亲,每次女儿拒绝他,他都觉得女儿是在针对他,反抗他。这种被拒绝的感受在他心里发生一系列变化,他想起自己儿时的无助,想逃离时的痛苦,最终转变为愤怒,进入失控状态。

最终,父亲开始对自己的经历做出解释,他把过去和现在的经历联系起来,形成了连续的因果关系。这也证明,他的恐惧不仅来自于现在,还跟他过去的精神创伤息息相关。

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像这位父亲有如此悲惨的童年,但面对孩子时我们的失控,也跟我们曾经未解决的创伤有关。

比如,执着让孩子弹钢琴的妈妈,是不是为了圆自己幼年没学过钢琴的遗憾?因为孩子不写作业被气到失控的妈妈,是不是自己对作业、对学习有扯不断的执念?只有找到真正触发失控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失控的可能。

03 创造精神距离,让失控成为“过去式”

要改变失控对生活的影响,我们要学会分析失控的根源,深刻地认识自己。研究发现,在失控状态下,尽管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却能够远距离观察自己。

  • 创造精神距离,思考引发冲突的行为

创造精神距离,是为了从失控状态及时抽离,进一步思考引发冲突的行为。孩子的行为真是让你失控的原因吗?孩子的行为是如何激活你过去经历,触发你失控反应的?

表姐曾经跟女儿吵架,气得要断绝母女关系。女儿最近格外叛逆,以前写作业是不认真,现在直接不写。表姐提起女儿的作业都唉声叹气,说她从没见过这样的孩子,她小时候不但写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写妈妈额外加的作业,也没像女儿这么费劲。

表姐小时候喜欢画画,但妈妈反对,每次都跟她说,做完作业就让她画画,但作业总也做不完。学校的作业做完了,妈妈会给她留新作业,表姐每天沉浸在写不完的作业中,画画自然就搁下了。

表姐后来回忆,看到女儿画画,她就气血上涌,想给女儿的作业挑刺,看字写得清不清楚,题目有没有做错,卷面是不是整洁。表姐无来由的挑刺,让孩子对做作业越来越反感。好在表姐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在调整好情绪之前,把辅导作业的重任移交给了姐夫。

对孩子来说,作业只是作业,但作业让妈妈联想起前半生的经历,导致情绪失控,这又岂是孩子能承受的呢?

所以,冷静客观的思考引发冲突的行为,找到失控的根源,才能真正解决失控的问题。

  • 提高自我恢复技能

失控不可怕,可怕的是浸没期也就是失控第3个阶段太久。浸没期越久,越容易做出失控行为。为了减少失控带来的伤害,要及时从浸没期抽离,提高自我恢复技能。

了解失控的阶段,能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尽早离开导致失控的人和环境。为了更好的自我觉察,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提倡用“写日记”的方式与自己对话。

描述失控时的感受,跟内心的自己对话,了解自己是如何从失控的第一阶段到第三第四阶段的。再结合上一步对引发冲突行为的思考,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情绪路线,在察觉到端倪时及时喊停。

就像那个失控的父亲,他被女儿拒绝会手臂颤抖,头脑肿胀,这些身体语言的出现就是提示。他应该做的,是清楚这套流程,在提示出现时及时抽身,让自己冷静下来。

  • 跟孩子重新建立联结

偶尔的失控之后,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悔恨万分自责愧疚,而是尽快跟孩子重新建立联结,降低失控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跟孩子重新建立联结,要选在情绪平定后。小一点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帮助才能平复心情,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讲故事、画画等方式让孩子明白,在那个可怕的时刻他和妈妈都经历了什么。

对年龄大些的孩子,我们可以坦诚对话,告诉他我们的担忧和恐惧,孩子会理解,也会去探索我们的行为和背后的深意。

作为父母,我们要认清一点,那就是即使你自控力再强,理论再丰富,面对孩子也很难完全不失控。因为孩子是我们最在乎的人,我们希望他一切都好,就可能关心则乱,导致失控。

应对失控是为人父母的必备课题,不失控固然最好,但一旦失控,也不要让自己陷入无止境的悔恨和自责中。及时察觉失控的真相,及时修复跟孩子的关系,才能把失控的损失降到最低。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