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前媒体记者陈金丽琦马俊杰文/图
黄色的照片,褪色的记忆,那老时间像母亲的青春一样无声无息地溜走了。
那些或远或近的回忆,那些照片里慈祥的笑脸,那些天下最真诚的牵挂,化作了今天永恒的记忆。时值母亲节,许多人都在准备给母亲的礼物。而福州的马先生翻出了不少和母亲合影的老照片,细细品味母亲早年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些黑白的画面里,往事又一幕幕重现在眼前。
时隔30年 同一个姿势、同一个微笑
“从小我就喜欢翻母亲的那个盒子,里面装满了很多不同时期的黑白照片,那似乎是母亲最为珍贵的东西。”5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鼓楼区杨桥路马先生家中,他向记者展示着自己和母亲过去的诸多合影,“每次在翻看照片时,母亲总是会叮嘱一句:小心点,别握坏了。”
在这些照片中,马先生和他母亲赵兰英最喜欢的,莫过于两张“跨越”了30年的照片。一张是1979年马先生刚满月时,和妈妈赵兰英的第一次合影,而另一张则是30年后,赵兰英以同样的姿势与孙女的合照。两张照片,同样的姿势、同样的微笑,连赵兰英手中怀抱的婴儿,长相都十分相似。而尽管努力将服装、发型都装扮的相似,还是能一眼就看出这两张跨越了30年的照片中,唯一的不同,就是岁月在赵兰英脸上留下的一条一条皱纹。
赵兰英说,她30岁时才有了孩子,于是她就想着一定要在孩子每一个重要的阶段都留下纪念。“满月、100天、半岁、一岁……尽管在那个年代,拍照十分麻烦,家里条件也不是特别好,但在每个重要的节点,我还是会带着儿子,去照相馆拍一张照留作纪念。”如今,这一张张黑白的照片以及大大小小的底片,仍然被赵兰英小心翼翼地保存在盒子里。
时光飞逝,又一个30年过去,在马先生30岁那年,他有了自己的孩子。升级为奶奶的赵兰英,对于小孙女的到来,更是感慨万千,“儿子在我心里一直还是个孩子,可他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那一刻我才感到原来他已经长大了。”在孙女马可满月那天,马先生想起了自己儿时与母亲的合影,便突发奇想“复刻”了一张照片。那天拍照时,赵兰英十分配合,穿起了花棉衣,系上了小丝巾,连发型也梳成了年轻时的麻花辫。赵兰英感叹着:一晃眼,他就这么长大了,而我也真的老了。
愧疚和爱 是母亲对子女最真实的感情
2020年9月,赵兰英因为腰椎手术入院治疗。一天,马先生打开家里的电脑,发现电脑桌面上多了一份文档,疑惑之余,他打开一看,发现是母亲写的一份信:人活一世,草木秋,想来人的一生是多么短暂……作画如梦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辛苦一辈子不能给孩子们留下什么丰厚的财产,想来是很心酸。孩子们,对不起。
“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了用电脑打字,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心情留下的这些文字。”马先生说,当时看到这封信时,他便止不住留下泪水,母亲明明已经付出了很多,却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没有健康的身体,让子女担忧,没有丰厚的财产,让子女过更好的生活。“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为什么会这样觉得呢?”马先生带着嗔怪的语气对妈妈说道。
赵兰英则回忆道,当时自己入院治疗,她自觉不知此行会遇到什么不可预知的风险,便独自坐在电脑前,留下了这些文字,希望记录下自己一生的事,也留下对儿孙们想说的话。“我还没写完,就被他们送到医院了!”赵兰英一句话又逗笑了大家,原本沉重的气氛在她俏皮的话语中,又活跃了起来。
采访之余,马先生临时起意,拉着母亲和女儿,又拍了一张合照,“母亲节,希望妈妈能够一直健康,一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