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喝酒】酒为什么让人上瘾?喝酒等于吸鸦片?

一位网友想知道,自己对酒上瘾多年了,多次尝试海珠,但没有成功,酒为什么会上瘾。

但是,翻遍整个中文网也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那么,喝酒为什么会成瘾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科学家为此却经过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直到最近20年才终于弄清楚了个大致。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大脑边缘系统、脑奖赏机制与成瘾

科学家对成瘾的神经机制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已知,不管是物质还是行为(比如赌博、网游),任何成瘾的形成都离不开大脑的奖赏系统和“快乐激素”多巴胺。


上世纪50年代,加拿大两位心理学家Olds·James和 Milner·Peter在使用微电极刺激法研究脑功能定位的实验中,当把电极插入伏隔核区域时,发现实验大鼠会非常“主动”地不断按下压杆,接通电源来获得电刺激,最高压杆频率甚至高达每小时2000次。

研究者推测,刺激这些区域可以让实验动物获得明显的“欣快感”,大鼠正是为了获得这种欣快感而不断压杆来实现“自我奖赏”。

随后的研究证实,中脑边缘系统正是动物的奖赏中枢,多巴胺是执行奖赏的最主要的“快感递质”。

这一发现为药物(毒品)成瘾研究打开了一扇门,任何成瘾物质都必须能激活该区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释放多巴胺。

具体来说,可以释放多巴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位于中脑边缘系统的腹侧被盖区(VTA),这些多巴胺能神经元纤维可以投射到伏隔核(NAc),前额叶皮层(PFC)和杏仁核,来触发正面的情绪(欣快感)作为自我奖赏,并通过前额叶皮层强化获取这种自我奖赏的行为。

研究证实,多数可成瘾物质都主要是可以与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刺激多巴胺的释放而触发奖赏机制,并最终导致成瘾形成。

比如,研究已经证实,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确存在可以与可卡因和冰毒等兴奋剂,以及尼古丁结合的受体。

酒精并不能直接激活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

之前我说过,酒精最是一种“妙物”,妙就妙在它可以对我们的大脑产生非常多样性的作用,让人们喝酒后表现为“丑态百出”。

其中,酒精对我们的大脑功能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

研究已知,酒精对大脑功能的抑制效应主要是通过增强脑内固有的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敏感性实现的。

具体来说,酒精的作用与苯二氮卓类(安定类)药物的行为效应类似,都是通过与GABA-A受体作用实现的。

更具体地说,酒精作用的靶点是GABA-A受体五个亚基之一的δ亚基。

但是,酒精刺激多巴胺释放和成瘾却并非通过这个途径。

因为,科学家向多巴胺神经元所在的VTA直接区灌注酒精的实验发现,只有当酒精浓度达到1%(1000 mg%)才能显著增加NAc的多巴胺释放。

而喝酒时,只需要一杯啤酒下肚,就可以刺激多巴胺的释放让我们“飘飘然”。

动物实验也证实,在全身给药时,只要给大鼠低至每公斤体重0.5毫克的酒精,NAc多巴胺释放就能显著增加,而此时血液和脑内酒精浓度只有20–40 mg%,相当于我们喝1-2杯酒的“酒驾”状态。

另一项实验中,向大鼠脑内VTA区域直接局部灌注,酒精浓度需要达到2300mg%刺激NAc多巴胺释放的水平与全身给予每公斤体重1毫克酒精、血液酒精浓度仅为46–70 mg%时相当。

也就是说,与脑内直接灌注酒精相比,喝酒(全身给药)仅需要30-40分之一的量就可以达到相同的多巴胺释放水平。

这说明,喝酒时,酒精并不是直接作用于大脑奖赏系统刺激多巴胺的释放来产生快感。

酒精假内源性鸦片肽刺激多巴胺释放

那么,酒精究竟是通过什么弯弯绕的途径让我们产生快感的呢?

1980年,有科学家发现,最古老的毒品鸦片类制剂也不是直接作用于VTA刺激多巴胺的释放,而是通过从下丘脑到中枢神经的抑制性信号输入来实现的。

具体来说,阿片类药物在VTA通过抑制GABA中间神经元的活性,从而使多巴胺神经元从抑制性GABA中间神经元施加的持续性抑制中解放出来,从而大量增加多巴胺的释放。

到了20世纪末,不断积累的证据表明,乙醇可以增强大脑中鸦片样物质肽的释放,从而通过内源性阿片肽(内啡肽、脑啡肽)刺激脑奖赏系统多巴胺的释放。

也就是说,喝酒之所以让我们产生快感,其实是通过跟吸鸦片一样一样的神经机制实现的。

不同在于,吸鸦片时是吸入的外源性鸦片药物直接作用,而喝酒则是酒精首先增强内源性鸦片物质的释放,然后刺激多巴胺的释放产生快感的,并最终可以导致成瘾。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