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思焕《唯一作者》
对比尔盖茨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他世界上最富有的头衔上。
毕竟比尔盖茨在《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19次夺魁。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叫做《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看完以后,不禁想要惊叹一句:了不起的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受到妈妈的影响非常大,从小比尔盖茨就是非常聪明的书呆子,不喜欢跟人交往,以至于到现在,基本上仍然是书不离手。
当时妈妈为了让比尔盖茨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大费周折,在暑假的的时候拉上别的家庭一起活动,然后让小朋友们互相到别人的家庭中做客,遵循对方的家庭规则。
这极大的改变了比尔盖茨的,让他开始走入到现实世界当中。
每个人想要成功,都要先给成功下一个自己的定义,有了这些对我们自身的具体期待,我们就更有可能成功,说到底那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甚至也不在于你给予了什么,而在于你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
01 终生勤奋努力
财务自由这个概念很火,因为大部分追求于此的人,认为只要实现了财务自由就不用努力了,可以开始好好享受生活。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比尔盖茨都已经是世界首富了,早就没有了要担心的事情,如今已经64岁了,应该享福就好了。
然而实际上比尔盖茨的生活依旧非常忙碌。
在纪录片中,展示了比尔盖茨一天的生活:
八点,阅读《人工智能技术评论》;九点,会见旗下泰拉能源的工作人员;十点半,参加微软董事会;接下来是半小时午餐,其间打电话给沃伦·巴菲特;十二点半过后,是卫生会议、教育战略审查以及接受记者采访;最后他会去高智实验室,在那里再呆上一段时间。
估计很多人会纳闷,在该跳广场舞的年纪,还那么忙忙碌碌到底图啥,毕竟从财富的角度来说,比尔盖茨已经是世界首富了。
关于这一点,马克思·韦伯写过一本书叫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其中有一个核心话题就是探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精神。
早在19世纪当时人们对于金钱的观念是以金钱为耻,认为有钱人都是贪婪的表现。甚至到了21世纪的今天竟然仍有人抱有如此观点。当时人们在多赚钱和少干活之间,宁愿选择少干活。赚钱就是为了享受。
而改变这一切的就是当时欧洲兴起的宗教改革。
其核心观点也为现在所熟知,就是人要过一种理性化的生活,需要确立一个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必须要合理安排手上的资源。
对于金钱的观点,也从个人享乐主义,变成了要合法合理的赚钱,多多益善,绝不可肆意挥霍金钱。
比如,洛克菲勒提到的,多赚钱是为了用这些钱来发展对人类有益的事业。
比如,富兰克林,推崇赚钱需要勤劳、讲信用、要节俭、有道德等美德。
这种对于理性化行为的追求,商人开始追求无止境的经济成功,刺激了整个经济活动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才能理解为什么富有的比尔盖茨,依然热心做慈善公益,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解决人类的问题。
资本主义精神提倡的是要合理、合法多赚钱,作为财富的管理者,要回馈社会,服务公众。
02 面对不顺只有更努力
在纪录片中,比尔盖茨目前在主要推进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消灭全球的小儿麻痹症。
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已经投入了30亿美元来做这件事,但是依然困难重重。整个团队甚至认为可能真的无法彻底消灭小儿麻痹症,疾病案例总是有复发。
但是,比尔盖茨不这么认为。他再次宣布投入60亿美元,来完成这项使命。
第二件事,是厕所革命,目前成本依然居高不下,无法普及。
比尔盖茨最早做慈善是直接给非洲国家捐献电脑。
但是后来看到一篇文章发现,非洲国家每年竟然有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因为感染疟疾而死。
这件事深深震撼了比尔盖茨。
熟悉的人应该知道,屠呦呦就是因为发现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实际上已经有药物治疗,并且可以治愈。但是这个世界上,却依然有人因此而死。
后来追溯原因发现,因为当地的卫生条件太差而导致问题越演越烈,不是提供药物就能解决的。
纪录片中记录了一个场景,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挖粪工直接把排泄物都倾倒在运河里,然后流入汉恩湾。而人们又从运河中取水来做饮用水。儿童们则天真无邪的在这臭气熏天的河里玩耍。
导致传染病肆虐,根本无法根治。
而且即使由其他国家援助建造的污水处理厂,则由于运行成本无法负担起,根本就不用,彻底沦为摆设。
因此,比尔盖茨希望用一种低成本的方法来解决第三世界的卫生问题,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化粪池,整个系统可以自运行的马桶。
重金悬赏方案,虽然有了解决方法,但是成本却依然高昂,不适合普及,现在团队正在努力降低成本。
第三件事,推动清洁能源,第四代核电站的建设,依然还没落地。
前一段时间有一部IMDb史上最高分神剧刷屏,就是《切尔诺贝利》。
又带领我们回顾了一遍历史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几次核电站事故带来的惨烈结果,让世人对于核电站产生极大的恐惧。
但是,为什么比尔盖茨要推动核电站建设呢?
原因就是进入工业革命以后,对于化学燃料的使用,导致二氧化碳的超量排放,对于地球的气候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能够提供稳定、低成本能源的可行路径就是核能。
第四代核能从构建开始,就是确保绝对的安全,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导致核材料泄露。
大部分的核电站设计实际上还停留在1960年代的设计和1970年代的操作阶段,用纪录片中的话来讲,就是还停留在用计算尺设计出来的工厂阶段,非常的原始,设计的理念已经落伍太多年。
于是,团队讨论设计出了新一代的核电站,尽可能的规避人为失误,并且严格控制辐射。对于发生故障接受的底线就是,核电站不再运行而已。
简单来说,就是以贫铀为原料,像一支缓慢燃烧的蜡烛一样,释放热能,只需要每十年添加一次燃料。
方案虽然确定,只是从成本的考量,需要能够大规模的布局,产生规模效应,能实现这种布局的国家非常少,想要说服别人接受也非常困难。
毕竟,对于大众来说,核电站的话题极其敏感,充满着怀疑和恐惧。
比尔盖茨为此努力了9年,原本终于有点曙光,但是又被打回了原点。
导演在纪录片中直白的问比尔盖茨,这三件事实在是太难了,努力了这么久,却依然看不到曙光,可能希望渺茫,你有没有想过说我已经做的够多了,我不干了?
比尔盖茨说,面对困难时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我们放弃吧。另一种是,我们要更努力。
而比尔盖茨只会选择第二种。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面临的困难往往跟钱有关,我们总希望有一天,自己有足够多的钱,眼前的困难就不再是困难。
但是看到纪录片中的比尔盖茨时,你会发现,即使你已经是世界首富了,你想要做一些事,一些为大众的利益而服务的事情,依然会困难重重。
最早,比尔盖茨发现第三世界的卫生问题时,给美国的很多知名大学写信,想要请教有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大部分的信却是杳无音信。
比尔盖茨并没有灰心,后来就悬赏700万美元来征集解决方案,一直在不断推进这个事情,虽然到现在也没有彻底解决。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了不起。
对于从微软退休的比尔盖茨来说,他把自己的后半生都用来去解决人类的问题,他是真的每天都在拯救无数的生命,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好。
这些复杂的问题,原本可能是要举全国之力才能解决的,但比尔盖茨却义不容辞的挑起了这些责任和重担。
可能创立微软时,都没有现在面临的这些问题这么困难,这么棘手。需要他到处奔走,放低姿态,去说服政要,去解决各种非议。
比尔盖茨真正做到了他妈妈曾经告诫他的那句话:
真正的成功在于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了不起。
我是李撒欢,一个追随丁元英精神的学徒,用理性发动对基因和模因的叛乱。
如果文章对你有启发,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