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杂谈 > 杂谈

瓦窑堡会议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瓦窑堡会议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自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继续卖国投降的政策,构成了中华民族空前严重的危机,威胁到了全国人民的生存。因此,从1935年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爱国运动开始高涨,中国革命重新走向高潮。特别是一二九运动后,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我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号召,使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全国工人、农民坚决要求抗日,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民族资产阶级也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剿共”,实行抗日;少数民族特别是华北的蒙古族人民,正在起来斗争;在国民党内部开始发生分化,一部分中下层分子要求抗日,一部分上层人士特别是亲英美分子,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在革命重新走向高潮的时候,迫切要求对日本进攻以来的国内形势作一次正确的分析,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政策,纠正党内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为此,党中央于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

瓦窑堡会议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

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克服了中央军事领导上的错误,那时只能解决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才有可能结合国内形势和党的任务,系统地解决政治策略上的问题。会议所提出的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既说明在抗日前提下,有必要和可能与民族资产阶级以至地主买办阶级中的一部分力量,重新建立统一战线,也着重说明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能够和必须掌握领导权;既着重批判“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提醒全党警惕1927年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遭受失败的教训。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善于总结过去革命成败的经验,学会从中国实际出发,把共产国际七大提出的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创造性地运用来指导中国的革命运动。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瓦窑堡会议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是什么”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