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越来越程序化,每天上班或下班,周末亲朋好友偶尔聚聚或者去附近景点,这可能就是公园心情转换。
说是散心,心却末必能散得开,主要还是散步。今天,去的是一家郊区的公园。适逢旅游淡季,公园开启了免费游览模式,但行到民俗馆时,却被告知这里还是如常卖票。我停在门口,踟蹰着要不要进去。售票的玻璃橱窗上分明标注着两个 价码,票价是58元,下面另起一排还有一个优惠价是38元。"可以优惠价吗?"我想也不过就是随意的一问,但内心里好象又有一些隐晦的期待。"能呵。"售票的小姑娘声音甜脆,象青瓤萝卜。橱窗本该只标注一个票价,现在却又并排着标上另一个,就象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被改成了选择题,我糊里糊涂地被引入彀中:我本来是在考虑进不进的问题,但在这两个价格的诱导下却变成了选哪一个价位的事情,并且因为得到了一个相对低的价位而在潜意识里好象还兴奋了一下子。民俗馆内,展品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称得上琳琅满目,近几年,民俗展和乡村游遍地开花,一边是开发新兴的旅游项目,一边又是挽救既将失去的古朴和传承。只是馆内鲜见古代的物件,那是古董,自然不可能放置在这里,锄镰锨镢竟然堂而皇之地位列展厅,看它们郑重地斜倚在展台上,感觉象才几年不见的发小跟我撇官腔一般地好笑。这些没有生命的物件刻板生硬,一如此刻我寂寥的心境漠然地注视着我,更令我提不起多少兴致来。这两年,越来越感觉生活单调,乏善可陈,我看得有些走马观花,一边还时不时地掏出手机来,心不在焉地瞧上几眼。
在展厅的另一侧,还有一个套院,倒是绿树成荫繁花似锦。院内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几盘石碾,石磨,还有十几个青石碌碡 , 远处停放着一辆在现在农村或许还能偶尔一见的地排车和两台马力不同的老式拖拉机。
在这里,我碰到了两个游客,凭直觉应该是一对母女,年长的那位已逾花甲,年轻的那个是位气质娴静的少妇,两人正停在一盘石磨前。年长的在低声地讲解着,哪是碾盘,哪是碾砣子,哪个又是碾管芯和碾棍,年青的听得很是认真,一边点着头,一边又摆弄着手中一部红色的手机不停地给老人拍照,年青人偶尔还会插上一句话,象微风撩拨火焰,煽动着老人的谈兴,我猜她肯定是一个既懂得孝顺又聪慧的女儿,才会这番在意老人的感受。她还不时让老人摆好造型,又同老人讲怎么注意光线,头要仰到什么样的角度,就这么拍上几张,老人就会象孩子一样迫不及待地跑过去看一看手机里的照片,觉得满意得还会抬手指点着让年青人一定要好好保存,我想,她肯定是准备回去给老伴抑或是那些个老闺蜜们显摆一下,只是不太好意思讲出来吧。年青的看到我,微微一笑,又冲老人道"还可以美颜呢,等一下你推着碾,我给你拍个视频。"老人就高兴地又回到石碾旁,老人扶着碾棍,却好象一下子想起了许多往事,想起了推碾的那些日子,一时有些出神,一旁录视频的年青人小心翼翼地转动着手机,好象生怕惊扰了老人的思绪,又或是也被老人的思绪带进了一个陌生的年代里。
时间似乎在那一刹那静止了,我闭上眼睛,让那个景象更长时间的停留在脑海里,如此美好的场景,如此温馨的画面,仿佛感觉一股柔和温婉的春风拂过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所在,原来生活一直美好如初,只是自己缺失了耐心去细致地体味和领悟,原来,是浮躁和焦虑象雾霾一样遮挡住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睁开眼晴,感觉那一些老物件忽然间似有了生命与故事,恍若看到十几个后生在打谷场上打着赤膊,在进行着一场举碌碡的大赛,又恍惚看到一头老黄牛慢吞吞地拉着地排车被赶车人吆进了长长的青砖古巷,还有英姿飒爽的驾驶员开着拖拉机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挥 洒着汗水……它们从历史中走来,经历了无数的蹉跎岁月,也一定见证了数不清的感人故事吧。
心境一变,好象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静下心来,意识仿佛空气一般融入到了周围的环境里,不知有多长时间没有这么沉静和专注过了,和煦的微风象撒娇的少女摇晃着青青的树梢,小鸟悦耳的歌声宛若新生儿的呢喃轻轻弹拨耳膜,花儿的清香弥漫心扉,远处青山如黛,近处阳光明媚,草尖轻舔着手心的酥痒是如此惬意……感觉诗情画意忽如掠过河面的春风扑面而来。
肖刚,山东省昌乐县人,曾在《中国工人》《中国监察》《环境报》《新作家》
《东京文学》《山东消防》《潍坊晚报》《城市周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过小说散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