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语言:期中考试快到了。孩子们复习考试有四种有用的方法。都经过实践测试,效果更好。(大卫亚设)。
01 放电影复习法
复习时以单元或分类的形式,把所有的知识要点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再过一遍,加深印象,比捧着书本去漫无边际地复习,效果会更好。
对于当天老师所讲的知识,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或晚上躺在床上时,也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记不住的第二天早晨起床后迅速打开书再记一下。
02 归类列表法
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常常是零散的,要理清知识要点,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整理知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就是归类列表法。
例如:把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把简便计算、应用题、文字题等进行整理。
03 读写结合法
复习时,应加大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力度,做到温故而知新。
如:识记字词,有一个小窍门:一边读,一边用手在书桌上书空练习,手和嘴一起动,这样记得快,记得牢。要充分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争取多记几个公式,多背一篇课文,多温习一遍老师在课上讲的重点!
针对难写的生字词、公式与定义、英语单词,可以用小纸条、小笔记本摘录下来,一次不用多,几个就行,放在身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
04 交换复习法
长时间用同一种方式复习效果不好,比如复习语文,可以朗读、背诵、默写、造句、写作文等不同的方式变换进行。复习数学,就可以看书、记公式、做练习题(计算题、应用题)、重练常错题,并且注意变化题型。
还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采用不同的复习策略。时间很宽裕,可以从头至尾将书过一遍;时间紧迫,再平均分配时间显然不合适,就得重点复习自己的薄弱环节。
同时面临几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如先复习语文,休息后换成数学,再之后变成英语。
孩子们在复习考试的同时,家长该做些什么呢?
●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复习阶段,需要环境舒适自在。家长朋友一定不要刻意地要求孩子“关掉音乐”或者帮他“收拾桌子”,不妨问问他是否需要帮忙,毕竟孩子自己舒适最重要。
● 孩子自主复习,家长从旁协助
学习中,家长不需要干涉过多,只需要做到:根据老师划定的复习范围和孩子平时作业资料,帮助孩子确定复习重点方向,让孩子自行安排复习。针对孩子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
● 切勿过分指责抱怨
不少家长经常会表现得气急败坏。比如,孩子把很简单的题做错了,有些家长就会毫不留情地指责:“你怎么这么笨!”这样既不能帮助到孩子,反而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丢失自信心。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家长可以将一些期末的练习题当作正式的考试,帮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应试技巧,让孩子在走进正式考场时能进入最佳状态。
著名的爱因斯坦成功公式告诉我们:成功= 正确的方法+坚持不懈+少说空话。没有正确的方法,学习将会十分曲折而且效率低下;如果是在错误的道路上坚持不懈,问题可能更糟糕。有了正确的方法之后,剩下的就是踏踏实实地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了。这个神奇的方法就是“思维导图”。
孩子们不仅可以用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科目笔记、复习功课、准备考试,还可以用它来进行双语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
思维导图学习法,就是一种帮助学生快速梳理和把握知识之间联系的方法,也是一种帮助学生快速寻找题目已知条件和问题答案之间联系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在平时就能够把知识学通,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到了考场上,也就能够用这些知识的体系而不是用一个一个孤立的知识点来解题。
从一个中心点出发,扩展出许多二级关键词,再以这些关键词为中心,扩展出更多层次的关键词。
思维导图学习法是在优秀学生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法。根据调查,几乎所有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在使用这种方法学习。一些人虽然从来没有听说过思维导图,但看完这本书后,往往会说:“哦,原来是这个啊!我本来就是这样学习的。”
物理思维框架
文言文思维框架
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思维导图”(如下图),如果脑子里面有这样一幅详细的古文语法思维导图,学起古文来就更加轻松了,在做文言文的相关题目的时候思路也就更清楚了。
初中英语语法
再比如说英语,一个英国人,即使他从来没有学过英语‘语法’,也没有背过单词,照样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中国人不行,因为我们没有这个环境,所以学习英语的时候只能从最基本的单词和语法开始,然后才谈得上听说读写。而英语的语法也是很有规律的,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让英语的语法学习变得更加清楚和轻松。
初中知识背诵技巧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何背诵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并不长,死记硬背也能背下来,但是效率低,而且忘得快。默写之前一个小时狂背一通,默写完就还给老师了。
这是一首好词,毛主席当年写的时候肯定是认真思考后才写的,绝不会是翻着字典随便找些字来往里面填。要背得快,又不容易忘记,就要按照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背。
首先,按照“相互独立、完全包含”的原则对这首词做一个分析。它实际上包含了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时间地点人物(我、秋天、湘江橘子洲头);
第二层次:周围的景物(山、水、动物)及其感慨(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第三层次:由景物勾起的回忆(同学少年、指点江山、中流击水)。
最后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我到湘江来欣赏了一下风景,发了一点感慨,回忆了一下过去。
我们可以闭上眼睛,幻想这样一幅图画:秋天,“我”在湘江的橘子洲上看风景,周围的山都被秋天的红叶染成了红色,抬头看见天上苍鹰翱翔,低头看见水里鱼儿游来游去……不由得感慨道:这一切到底是谁的安排?
回想年轻的时候,和同学们到这里来游玩,都是年轻的书生,大家谈笑风生,指点江山,还到江里去游泳(击水),真是爽啊!
这首词的思维导图如下:
有了这幅图,这首词基本上也就背下来了。不仅背得快,而且还不容易忘记。不仅如此,这样还可以让你在背诵的同时,对这首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用这种方式背诵文章,不知比一味地死记硬背强多少。
其中一个很需要强调的是,因为这些图是思考工具,所以学习者应该自己决定用哪一个图并自己画出来。可以说一旦掌握了这种工具,孩子们终生都可以在它的帮助下来提升思考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