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立夏的谚语】俗话:“立夏无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到底有什么预兆?

#农业、农村和农民创造挑战赛#

现在是谷雨季节,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再过几天,就是立夏节气了 我们即将迎来烈日炎炎的夏季。

立夏时间,公历2021年5月5日,星期三;阴历日期:三月二十四日。立夏,标志着进入夏季。有句谚语说:“立夏无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大家了解什么意思吧?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一、重点分析“立夏无雨三伏热”

我们先来了解两个基本概念,也就是“立夏”和“三伏”的解释。

1、看看“立夏”

现在正是谷雨节气,待谷雨过后,即迎来了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这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代表着夏季的开始。

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即为立夏节气。此时,斗指东南,万物皆长。温度也明显开始升高,雷雨天气逐渐增多,炎热的天气逐渐来临,尤其是庄稼生长进入旺盛时期。

在过去,人们非常注重“立夏”这一节气,因为它代表春天的过去,夏天的来临。人们在立夏这天,会举行“迎夏”仪式,也经过长年累月的劳动实践,总结出许多农谚俗语,通过立夏这天的天气变化,来预测后面的雨水情况和丰收状况,用来指导生产生活。


2、看看“三伏”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大家知道,冬天最冷的天气在三九天。而夏天最热的天气在三伏天。

三伏天气,通常在小暑、大暑和立秋及处暑之间,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的时候,而且三伏天还比较潮湿闷热。

怎样计算三伏天?

方法:“夏至三庚数头伏,末伏立秋见庚算”。

初伏,是从立夏后,第3个庚日开始,共10天;

中伏则是从夏至后第4个庚日开始,到立秋节气后第1个庚日为止。

末伏,则是从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开始,共10天,也就是到立秋后第2个庚日结束。

但是,三伏天的天数有30天或40天的说法。主要是因为中伏天数有时10天,但也有时也存在这种现象,在夏至和立秋之间有第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是20天。


二、简要了解“重阳无雨一冬晴”

我们一起来看看“重阳”是什么意思。“重阳”不是一个节气,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因此,也习惯称之为九九重阳节。“重阳”也叫重九、重九节、老人节、老年节,或者是晒秋节。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是个敬重老人,感恩老人的日子,也是饮宴祈寿和登高健身的好时候,是中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据记载,起始于上古时期,普及于西汉年代,但是唐代以后,非常鼎盛。据记载,源自天象崇拜。上古时代,在季秋举行祭天、祭祖等丰收祭祀活动,由此慢慢演变而来。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在民俗观念中,“九”为阳数,“九九”为两阳数相逢,而且“九”又是最大数,而被古人倍加重视。而且它还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成为民间重要的祭祖节日。

三、总得来看“立夏无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通过刚才分析,大家了解了几个概念的解释,知道节气和节日的重要意义。接下来,我们看看这句俗话的含义,具体是什么意思。

1、“立夏无雨三伏热”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夏节气这天,天气晴朗,天空没有下雨,则预示着进入三伏天气,就比较炎热。另外,也从侧面说明三伏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燥。

正如农谚所说:“立夏日晴,必有旱情”。从老祖宗留下的农谚可以看出,如果立夏这天天气晴朗无雨,则预示后期天气炎热干旱。

还有一句农谚:“立夏无雨要防旱,立夏落雨要买伞”。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如果立夏这天没有雨,就要防止干旱天气;如果这天有雨,则要防止后期雨水充足,比较多。

这也正是与农谚“立夏无雨三伏热”的写照,含义基本相同。

2、“重阳无雨一冬晴”的含义

这句话就比较好理解,意思是说,如果重阳节这天没有雨水,则预示着整个冬天天气晴朗,缺少雨水,比较干旱。

有一农谚说得好,说:重阳晴,一冬晴;重阳阴,一冬冰”。看到了吧!如果九月九重阳节这天没有雨水,天气晴朗,那么这个冬天晴天比较多,如果重阳节阴天的话,那么这个冬天就比较寒冷。怎么样?这也是对“重阳无雨一冬晴”的写照。

还有一句农谚说:“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半冬干”。如果九月初九没有雨水,就要看九月十三,如果九月十三有没有雨,那么这个冬天基本上是缺少雨雪,天气干旱。


好了,以上和朋友们共同分析了农谚:“立夏无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这是过去人们劳动实践的结晶,在过去农耕时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们生产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但是,这些农谚俗语仍在民间流传,今天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也欢迎朋友们畅所欲言,分享你们的好农谚俗语。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