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英
周秉义在光学电影改革工作结束后,主动退休,因为光学电影从小长大,多年来一直是对政治的心病。
周秉义终于利用自己最后时光成功改造了光字片,让所有的光字片居民搬迁到新区,家家户户分到了好房子。
但是并没有多少人领他的情,他的这个举动伤害了很多人的利益,这里面有他的同省工作的同僚, 因为有些人希望能够利用光字片发一把横财,但是这个项目是周秉义一把手管理,没有一个人捞到一点油水。
所以说周秉义作为第一个改革落后棚户区的人,做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且那些原本搬迁过去的光字片居民也后来都因为光字片的房价比新区高,感觉不公平,于是雪花片的举报信投来举报周秉义贪污。
收到大量举报信的时候,周秉义已经退休了,他还跟妻子郝冬梅一起在四处旅行,得知自己被举报,周秉义很淡定地接受了组织的调查。
而他的妻子也非常伤心,但是她还是非常相信自己丈夫,因为太了解了,周秉义是清白的,但是这件事也给了她很大的打击。所以在这期间,她让周蓉带着她出去散心,不希望自己的情绪被周围人打扰,于是周蓉和蔡晓光带着郝冬梅去了省内一个有山有水,人少的地方散心了,直到周秉义调查结束才回来。
而秉昆从儿子口中得知自己多年好友曹德宝竟然实名举报了自己哥哥,他虽然知道自己儿子不会说谎,但是他还是非常愤怒朝着儿子怒吼一声:“胡说!”
因为他无法去相信自己最好的朋友居然背后捅刀子,给自己亲哥哥来这么一手,他那一声怒吼是给德宝和春燕最后的体面,也是对这份友谊的失望。
后来证明周秉义是清白的,中央调查结束后,发现周秉义这一生太不可思议了,他从政这么多年,手上支配过一百几十个亿,一分钱说不清楚的事情都没有,中央领导都觉得他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好干部,所有的举报揭发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都是诬告。
调查结束后,中纪委工作组撤离了A市,周秉义也终于和家人团聚了,接下来的日子大家都不提他那几个月的事情,他自己更是避而不谈。他们一家人还准备接受周玥的邀请一起去荷兰旅行。
但是还没有出发,周秉义的胃病就复发住院了,这一次情况非常不好。
周秉义的遗言
这次周秉义以为没有什么事情,结果住院后才发现情况不是很理想,他的病情已经相当恶化了,这一次是真的无能为力了。
周秉义这一次终究是没有熬过去,他临终前握着自己妻子郝冬梅的手对妹妹和弟弟说:
“周蓉,秉昆,咱爸咱妈的三个儿女,此生最大的幸运就是都和好男人好女人结合为了伴侣,这是仅次于父母之恩的夫妻恩爱。你俩对晓光和郑娟,以后要有感恩之心。
我死后,不必买墓地,就把我的骨灰放在爸妈墓室吧。如果有人议论我,攻击我,也千万不要辩解,不要打抱不平。”
这是周秉义临终的遗言,他对父母和弟弟妹妹都有一个好伴侣,感到非常感恩,同时他也知道自己离开了,还是会有人对他之前所做的事情有很多怨言和不理解,虽然国家认可了他是一位好干部,但是他不是完人,所以肯定还是会有人在他身后议论他,所以他希望自己亲人不要为他辩解,更不要为他打抱不平。
因为他相信人间自有公正,他也了解这种事情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所以他内心深处其实也知道自己走了,很多名誉地位也会人走茶凉,他以后再也没有能力保护家人了,所以他希望家人不要因为他的事情受到连累。
之后他还单独和妻子交流了,他希望自己的妻子改嫁,不要为她守寡,因为他 非常了解妻子是什么样的人,也非常了解自己去世后,给妻子的生活带来的那种落差感,所以他鼓励郝冬梅改嫁,因为他是爱她的,希望她幸福。
和郝冬梅说完后,十几分钟后,病房传出了郝冬梅的哭声,周秉义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按照周秉义的遗嘱,周家的亲人只是小范围地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但是消息还是被传出去了,一时间省市老干局接到许多唁电,但都不是本省市的,这里面大多数是周秉义当年的知青战友,大学同学,校友,还有他在北京结识的各路精英,与他合作过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板。
老干局只是将这些电话都转给了郝冬梅,也没有什么动作,因为人走茶凉。
直到省纪委突然接到中纪委电话,要求代表中纪委送上花圈致哀,消息一传开,老干局才做出迅速反应,协助主持追悼仪式,这个时候参加追悼会的干部突然多了起来,郝冬梅和周蓉左挡右挡也挡不住了。
这样的差距和转变只会在周秉义离世后慢慢越来越明显,而郝冬梅是第一个也是最深刻能够感受到这种变化的人。
郝冬梅的闪婚
差不多周秉义去世四个月后郝冬梅就再婚了。
九月下旬,郝冬梅给周蓉发了条信息,说自己将在“十一”当日结婚,希望周蓉能够做伴娘。
周蓉其实第一反应有点惊讶,因为这个事情是有点突然,毕竟大家都还没有从哥哥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
随后周蓉就通知了秉昆和郑娟,说自己和蔡晓光愿意替他们出席婚礼,秉昆也同意了,当秉昆把这件事情告诉郑娟的时候。
郑娟愣了愣,随后说:“我还经常替嫂子这么想呢,好事呀,她改嫁了也照样是咱们的亲人嘛!”
郑娟属于那种乐天派的女人,她的善良是那种骨子里傻乎乎的善良,有些可爱,让人觉得很轻松,秉昆听到这个消息其实有些失落的。
因为他是真的把郝冬梅当成自己亲人了,而且他更加明白郝冬梅改嫁了他们的关系就会改变,所以郑娟的话其实有一半是安慰秉昆。
郝冬梅的第二任丈夫也是“红二代”,跟她门当户对,快七十岁了,是她那些侨居国外的朋友为他俩牵的线,搭的桥。他早已持有美国绿卡,起初是国内国外两边跑着经商,后来跑累了,就由儿子接班来干。朋友对冬梅说,父子俩的生意做得挺大,都是出国越久年岁越大越爱国的华侨。
仅仅四个月,郝冬梅就再婚了,丝毫没有失去丈夫的悲伤,而且非常幸福地闪婚了。
婚礼举办得非常洋派高端,在五星级酒店举办的婚礼,由一位神父主婚,管风琴奏乐,儿童唱诗班唱圣歌,气氛庄重温馨。来宾不多,只有十来桌,都是从世界各地赶来的亲朋好友,甚至有两桌国外友人,而郝冬梅的亲朋好友只有两桌,包括周蓉和蔡晓光。
周蓉在婚礼上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伴娘的使命,临别之前还送了郝冬梅一套自己的新小说《我们这代儿女》,她说这本小说里面有郝冬梅的影子。
郝冬梅情不自禁地拥抱了周蓉,她小声地说:“我是为你哥做出这种决定的。他临终时,要求我答应他这么做,当然,我自己也需要重新找到归宿。”
面对周蓉的热情祝福,其实那一刻郝冬梅心中有一点点不好意思,毕竟周秉义刚去世没多久,她就再婚了,但是她还是希望得到周蓉的祝福,因为郝冬梅真的没有亲人了,周家的人是她最亲的人了。
对于郝冬梅的闪婚,我刚开始非常不理解,因为这么多年的婚姻生活,她和周秉义在一起是非常幸福的,周秉义爱了她一生,也包容了她一生,而且周秉义还让她不要守寡,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但是郝冬梅却转眼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对于周秉义的离去好像没有一丝悲伤的过渡期。
我刚开始非常不理解,后来我重新看了,我有点理解了。
这份理解要从周秉义的遗言说起,周秉义为什么要单独跟妻子说要她不要守寡,要在他离开后改嫁?
这里面有周秉义对郝冬梅的爱,也有周秉义对郝冬梅的了解。
他们夫妻这么多年,周秉义对郝冬梅是非常理解的,因为他知道郝冬梅在他离去后,会非常寂寞,这种寂寞对郝冬梅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这种寂寞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是郝梅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她的父亲在平反的时候就死在了牢里,她的母亲平反后退休了,享受副部级待遇。
那个时候她在世上唯一的亲人就是母亲了,所以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家人分离过后,郝冬梅义无反顾地和母亲住在一起了,当然周秉义也和岳母住一起了,一同搬到那个小洋楼。
那段时光,她的父亲生前是省长,她的母亲虽然退休了,但是是老革命,老干部,享受着副部级的待遇,也是能够说得上话的,而她是苗正根红苗的“红二代”,而她的丈夫做到了中央纪委的位置,而且后来成为了A市的市长,她的身份也是相当尊贵的。
哪怕后来她的丈夫周秉义退休了,但是也是市长退休下来的,是中央公认的好干部,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尊贵体面都有。但是随着她的母亲去世,丈夫去世,那些尊贵体面会日渐消失,从前那些讨好的人都会人走茶凉,这一点在周秉义离开后,郝冬梅的郝冬梅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
因为曾经她是非常的高高在上了那么多年,老了孤身一人她是很难回到那种没有尊贵的日子里的,所以她的内心是非常寂寞受打击的,这也是周秉义让郝冬梅再婚的很重要原因。
所以后来郝冬梅找了一位门当户对的“红二代”,家产富裕的男子结为夫妻,而且这种事情越快越好,因为她也老了,再等下去很难会找到合适的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她已经无所依靠了。
第二是她真的没有什么亲人了。
郝冬梅在母亲去世后,对她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因为她本家的亲人几乎是没有了,母亲的去世意味着这个世上唯一和她有血缘关系的人不在了,而郝冬梅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后来她其实是非常欢迎周家的亲人来家里做客的。
所以她后来是非常希望能够得到周蓉的祝福,因为从某一个意义上来说她把周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娘家。
秉义去世后,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而且她没有孩子,不可能和周家的亲人住在一起,她要独自忍受那些寂寞,那些无助,这些对她来说是非常难的,所以她选择了闪婚。
其实郝冬梅再婚后的日子是过得很不错的,甚至可以说过得比以前更好了,毕竟曾经作为“市长夫人”的她,对丈夫的事业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包容,而且她作为“市长夫人”也承受了很多的舆论压力,其实她和周秉义的婚姻生活也是后面周秉义退休了才有了那些轻松的日子。
而她第二次结婚的丈夫,有钱没有压力,丈夫对她也是很好。
所以当秉昆再次见到郝冬梅的时候发现她略微胖了些,气色很好,而且还去韩国做了微整,小手术恢复非常快,感觉一下子年轻了五六岁,一脸重新找到归宿的满足。
秉昆的醒悟
秉昆见到她过得那么好,其实当时是有点忧伤的,那天秉昆刚好去城里儿子周聪家监督阳台施工改造,路上遇到了刚刚和丈夫逛街结束的郝冬梅,两人有点意外这场相遇。
想装作没有看懂对方却已经晚了,当时秉昆本想要叫嫂子,但是话到唇边,猛然意识到不能再这么叫了,就改口叫“冬梅姐”了。
他们寒暄了几句,郝冬梅说自己要出国了,可能以后很难见面了,说了几句保重的话就各走各的了。
郝冬梅也没有向秉昆介绍她的第二任丈夫,大概认为他心中有数,没介绍必要,她也没问周聪情况。她一叫秉昆的名字,第二任丈夫很显然就猜到他是谁了,朝秉昆点下头,就先往前走了。
分别后,秉昆穿过步行街走到公交汽车站时,不知不觉流泪了。
因为那天他意识到了一个很明确的事实——郝冬梅是他嫂子的这一层关系,历史地彻底结束了。对于他姐周蓉也是如此。因为哥哥周秉义的离世,他们和曾经的嫂子再也不会有持续的往来了。如同两条道上的车,扳道工任性地扳了一下道岔,互相挂行了几十年,而现在分开了,各上各的道了。
秉昆面对郝冬梅的闪婚一开始是有点失落,到后面是非常伤心,但是后来秉昆的态度又发生了改变,他醒悟了。
这种醒悟源于周蓉的那本小说《我们这代儿女》。
对于郝冬梅的闪婚,周蓉和秉昆的态度不一样,周蓉更加现实,也比秉昆更加能够看得开,她甚至真心祝福郝冬梅,而且庆幸她这样的好女人不会寡居。
周秉昆见了郝冬梅回家后,就将自己关在一间房子里,看姐姐的小说,他想知道周蓉的小说里是不是和他一样也有这种失落和悲伤的情绪,如果姐姐的小说里没有这种意识,他会觉得非常失望。
不过周蓉的小说确实没有秉昆那种想法,但是这里面有些内容真的让秉昆醒悟,对郝冬梅的再婚释怀,同时也更加领悟到周家的衰落了。
周蓉小说中有这样两段话,改变了秉昆的想法:
“婚姻的关系,自然是有缘分在起作用的。所谓缘分,乃是由家庭的社会等级作为前提的。超等级的缘分不具有普遍性,大抵是由异常时代或郎才女貌所导演的——我哥哥和我嫂子的婚姻便是如此......”
“对于人类,世上的好事、美事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未免太多,并且仍在不断产生着。一个人即使活上两百岁,也不可能遍享无遗。对于全世界的人来说,美好的事却又太少太少,少则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与之无缘。所以,即使我们的幸福感只不过是因为曾有一位好嫂子,也应该谢天谢地。如果我的嫂子某一天不再是我的嫂子,成了别人的妻子,我不但不会感到遗憾,反而会在内心经常祝福她——好女人不可以长期寡居......”
秉昆读完了这两段话哭了,而且他读给了郑娟听,郑娟也哭了。
郑娟说:“我孙子一辈子也没法有一个好哥哥,好姐姐,好姐夫,好嫂子了。”
其实秉昆还想说一句:“但愿咱孙子有我这种福气,妻子是你这样的女人,而不是他妈这样的女人。”话到嘴边秉昆没有说出口,他只是走到妻子面前,抱住了她。
看了姐姐小说里这两段话,秉昆对郝冬梅的再婚释怀了,他明白了好的姻缘结合是需要缘分的,也明白了这个世界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他家那样有一位好伴侣,而他的嫂子虽然再婚了,也是应该值得祝福的。
同时这个时候秉昆也醒悟了,对周家的衰落有了醒悟。原著中秉昆对家族衰落命运的这种醒悟有这样一段描述:
他发现他们这一门周姓人家最精彩的历史,居然与自己的人生重叠了,往后许多代中,估计再难出一个他姐周蓉那样的大美人儿,也再难出一个他哥周秉义那样有情有义的君子了。
寻常人家的好故事,往后会百年难得一见吗?
这么一想,他的眼泪又禁不住往下流。
面对哥哥的离世,嫂子的再婚,姐姐的小说,平凡老百姓周秉昆第一次感觉原来自己这一代是周家最辉煌的时代了,往后可能很难有这样的精彩了,面对家族的衰落周秉昆有些无奈和悲伤,但是也非常感恩自己能够与这段辉煌的历史命运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