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将揭示《盛世花开》如何从设计图到复兴馆前面。
夜幕降临,花博园换上了一件“晚礼服”,灿若星河的灯光勾勒出园区绚丽的夜景,大气典雅的复兴馆前,一朵“牡丹”正从“海上”缓缓升起,湛蓝、新绿、明黄、嫣红、梦幻紫的颜色不断交替,如梦似幻。
这座“牡丹花”就是复兴馆入口处的大型艺术雕塑作品《盛世花开》,它以独特的造型和梦幻的灯光效果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同框”打卡。那么,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什么?又是如何从设计图纸上走到现实中的?通过采访这件作品的设计师,记者找到了一些答案。
如何用一朵花表现“中国风”“上海情”“崇明韵”
不少前来打卡的游客都会问一句,《盛世花开》雕塑雕的是什么花?有说像牡丹的,还有人说像白玉兰。其实,它是牡丹、白玉兰、水仙花三种花卉的结合体。
李守白手绘的设计图
花博园里有千百种鲜花,为什么只选了这三种?这背后还有段小故事。雕塑的两位设计师,琉璃艺术家师施森彬和海派艺术家李守白告诉记者,他们设计的初衷是用形式简练、主题鲜明、且寓意深远的艺术装置表现花博会“以花为媒”的特点。“因为这次是在上海崇明举办花博会,因此我们想用花传达出’中国风’’上海情’’崇明韵’三个元素。”二人说,他们设计了多种方案,但一直没找到最满意的,直到一天,他们突然想到可以用代表三者的花“重构”一朵花。说着,李守白找来一张白纸,画出一朵国花牡丹、一朵市花白玉兰、一朵崇明区花水仙;接着,他将这三朵花的形状抽象出来,以牡丹的外形为轮廓,以白玉兰为花瓣形态,水仙则演化为挺立的花蕊,重新诞生了一朵花,“这个感觉对了,一定是全场最亮眼的。”
夜晚亮灯的《盛世花开》
稍加完善后,《盛世花开》的雕塑形态便确定了下来。一朵牡丹花坐落在大型水潋台之上,13片形状不同的花瓣上点缀着多个小巧的牡丹、白玉兰、水仙的琉璃雕刻造型。而这些琉璃小花中还暗藏玄机,其中10朵水仙,寓意着第十届花博会在崇明举办;1921朵白玉兰,纪念中国共产党1921年在上海成立;李守白在这还卖了个关子:“还有1万朵牡丹花瓣代表什么我先不说,希望游客能自己找到答案。”
国内首创:琉璃混搭金属
用琉璃材质制成的花朵,散发着蓝色的光芒
完成了绘画设计后,施森彬就开始雕塑的工艺制作。对他来说,整个制作过程“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这是国内首次将琉璃材质与金属材质结合,制作一座室外大型雕塑;紧张的则是由此带来的挑战。
用不锈钢制作的牡丹花瓣
这个高7米,直径6.6米,重量达到10吨的雕塑里外共有三层结构,最里面是LED七彩灯光,中间是不锈钢制成的花瓣的框架结构,最外层是琉璃花瓣。施森彬说,用琉璃混搭不锈钢,能很好地表现灯光效果,并同时兼顾稳定性。“琉璃拥有高度透光性,内置的彩灯发光时,它能很好地变现出灯光的颜色。”他说,而不锈钢的花瓣结构则可以增加雕塑的稳定性,可以有效应对崇明岛上时常出现的大风。
工人正在复兴馆前擦拭雕塑
记者了解到,《盛世花开》从设计草稿走到复兴馆前,共用了6个月的时间。不止设计过程中的反复修改,现场安装过程中,这个雕塑也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李守白告诉记者,其实最开始雕塑下面的水潋台是没有这么高的,“但在装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水潋台内部要放置LED彩灯的电线,如果太低的话,工人维修时连手都伸不进去。”于是他与施森彬重新修改了方案,提高水潋台的高度,让工人更方便的对其中的线路进行操作。
完成了整体的制作后,施森彬还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巧思,每当夜幕降临时,《盛世花开》雕塑上的灯光,都是从下向上逐步点亮的,“雕塑最下面的水潋台代表着海面,从下至上点亮花朵,寓意着海上花开。”
“作为上海本土设计师,能为花博会设计雕塑,感到十分自豪。”两位设计师说,而从艺术上来说,这次也是一次不同艺术种类之间、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融合尝试,“这也代表着海派文化源于传统,且有着创新灵魂的精神。”
作者:张天弛
图:邢千里 采访者供图
编辑:祝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