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们都重视势利,英雄鲁莽的时候,谁能发现呢?
重读三国。读初中,工作后读了,现在重读了,心境不同,对内容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初中时把三国看做图源决议感慨,工作后欣赏诸葛亮的智慧,现在我更崇拜的是曹操——治世的能臣,乱世的奸雄。一个人随着年龄、经验、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自古至今,人情势利眼,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有谁会想到所谓英雄的辛酸?好比有张翼德这样豪爽的人,杀尽天下所有负心人!记得曹操那句话“宁教天下人负我,莫叫我负天下人”
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
故事梗概
董卓在剿杀黄巾军大帅张角时却反被张角追杀,穷途末路之际,被刘备、关羽、张飞救得。 但当董卓得知他们三人都是无官之身、平民百姓时,竟流露出轻蔑、不屑一顾的神态,丝毫没有感恩之情。 张飞顿时怒从心起:“我等亲赴血战,救了如厮,他即如此无理!若不杀之,难消我气!”于是要杀董卓,以解心头之恨。 这正如小说里写的“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
何谓英雄?
三国时期魏国人刘劭解释英雄的含意是“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意思是说英雄应该是人物中突出的佼佼者,是杰出分子,有凝聚力,有领导力。
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也说了关于英雄的标准“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也就是说英雄要有远大志向,要有非凡的智慧,能够洞察天机,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势。
乱世出英雄,大多英雄都是在动荡不安、兵荒马乱时代背景下生产的。这个时代急需要有才干、有报负的人来平息祸乱、治理国家。而那些胸怀大志、不甘屈服的能人正可乘此时机大显身手、斩露头角。
偶然加必然,也就铸就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究“仁、仪、礼、智、信”,五常,其中“礼”又是中国儒家思想最经典、最辉煌、最重要的一项。古人又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要懂得人情世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礼”。
人情世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属于社会知识的范畴。
这些知识大半来源于与不同人群的社会交际,也来源于社会冲突与社会发展。在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情况下,人情世故能够帮助我们个人缓和与其他人之间的紧张度,也比较容易让其他人感到与我们交往的愉悦感与适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