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营死亡的绝望、为了生存而说的谎言、为了维持谎言而说的语言、一名纳粹军官和一名犹太囚犯之间的传奇故事。
如果没有影片中灵感来自于真实事件的注解,很难相信《波斯语课》类似的事件真的发生过,反映二战中纳粹德军和犹太人题材的影片有很多,但基本上都没有突破“魔鬼与羔羊”的模式局限,《波斯语课》独辟蹊径,直接走进“魔鬼”和“羔羊”的心灵深处,还原了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揭示了人性蜕变的深刻历程。《波斯语课》出场人物很多,但具有重要作用和鲜明性格塑造的只有几个,一号人物吉尔斯,二号人物科赫,配角麦克斯、艾尔莎、雅娜、指挥官、马尔科、雅各布,其他人基本上都是龙套了。
一号人物吉尔斯的性格内涵丰富而厚重。这个人物孱弱的外表下蕴藏着一颗坚强的心灵。他长得个子矮小、形象邋遢、眼神中充满了忧郁和哀伤,作为一名犹太人,在法西斯种族灭绝的屠刀下注定面临着悲惨的命运,但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在看似无法逆转的生死绝境中迸发出一种强大的生存智慧和力量,面对法西斯冲锋枪的扫射,几乎所有人都陷入一种濒死的僵直反应,放弃挣扎听天由命,他却能够急中生智倒下装死,并谎称自己是波斯人,恰好德国军官科赫正在悬赏寻找波斯人学习波斯语,就这样他用半块三明治换来的《波斯神话》赢得了一线生机,犹太人吉尔斯从此也就成了“波斯人”雷扎。吉尔斯虽然暂时保住了性命,但他的生存环境极其险恶,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他的波斯人身份,即便是军官科赫本身也是满腹狐疑,何况还有两位仇人下级军官麦克斯、秘书艾尔莎,他们虎视眈眈处处刁难随时准备加害,这时候的吉尔斯简直是一步一个坑,步步是陷阱,一不小心随时都会丢了性命。任务也不断加码,由每天四个单词变为四十个,吉尔斯在厨房里一边干活一边还要编造着假波斯语单词:父亲——巴巴、母亲——安塔、盘子——鲁特、叉子——卡尔斯、面包——拉支、勺子——巴拉、肉——甘克、鱼——其姆┈每一个单词都寄托着一份生的希望,也暗藏着一份死的危险。天无绝人之路,有一天科赫要他登记集中营囚犯的名册,吉尔斯豁然开朗,他终于找到了窍门:用那些囚犯的名字作词根编造假波斯语单词,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编造出两千多个假波斯语单词,进而编造出一门有词汇有语法的新的语言,一门只有他和科赫两个人懂的假波斯语,也逐渐赢得了科赫的信任和尊敬,凭着一种生存的意志和信念,吉尔斯硬是在死亡绝境之中为自己开辟出一方生存的空间。
在纳粹集中营这种极端残酷的环境中,作为一名犹太人囚犯,生命朝不保夕更难有什么尊严,然而吉尔斯却用自己的鲜血和坚强,一次又一次捍卫着生命的尊严。
吉尔斯一不小心出了纰漏把面包和树都翻译成“拉支”,科赫怀疑他欺骗了自己而疯狂地毒打他,罚他去采石场做苦力,饱受折磨的吉尔斯患上了重病,昏迷中依然说着假波斯语的胡话,科赫终于打消了对他的怀疑,把他当成了真的波斯人。事后,科赫与吉尔斯面对面,说你考考我吧,吉尔斯马上就说“拉支”,因为这个词吉尔斯差点丢了性命,这时候坚定地说出这个词,让科赫感到内疚甚至向他道歉,作为一个命如草芥的囚犯,吉尔斯面对强权和暴力坚定地捍卫着卑微的生命中最后的一丝尊严,正因为如此,科赫不仅对他有了一份敬意,也多了一些关心,给他吃的还把自己的旧衣服送给他,从此这两个纳粹军官和犹太囚犯之间的人物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科赫不仅尊重他、信任他、关心他,而且一次又一次在生死关头救了他。
在科赫的保护下躲过一次大屠杀的吉尔斯回到集中营,门口遇见站岗的麦克斯。麦克斯说你真像一只七条命的波斯猫啊,我这人偏偏很倔,非要看着你死掉不可,你准备好去死了吗?要不就现在吧!这时候的吉尔斯微微点了点头,旁若无人地走进集中营,扔下不知所措的法西斯暴徒,就像一个视死如归的战士走向战场,他再一次勇敢地维护了生命的尊严。
又一次囚徒大转移(集体处决),吉尔斯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自己选择了死亡之路,科赫斥责他为什么为了一个没有关系的意大利人而和一群无名无姓的囚犯一起去送死,吉尔斯说他们都有名字的,都不比你差,至少他们不是杀人犯。很难想象这段对话是发生在纳粹军官和犹太囚犯之间,这时候的吉尔斯不仅已经看破了生死,而且站到了道德的制高点上,代表成千上万无辜的生命向法西斯暴徒发出了愤怒的呐喊,这呐喊不仅宣示着生命的尊严,也迸发出人性的光芒。
《波斯语课》告诉我们生命中有一种坚强叫活下去,告诉我们所有的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告诉我们卑微的生命也应该有的尊严,告诉我们所有含冤逝去的名字都不应该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