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语录

【来来往往剪发】小镇理发店里开书吧 49岁女发艺师剪出诗意生活

以自己喜欢的样子做喜欢的事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

在袁花镇上,一位年近五旬的女理发师把25平方米的“陋室”打造成了温馨的“书吧理发店”,这份书香气也感染了来店里的人。

是理发店也是书吧

12月5日清晨,初冬的阳光洒落,袁花小镇已被忙碌唤醒。在位于镇上南街路南的达峰发艺店二楼,桌上放着两碗热气腾腾的炒薏米紫糯米赤小豆粥,还有一盘蔬菜、一盘水果和一碟花生米,49岁的许梅华用一顿丰盛的早餐,开启了活力满满的一天。

许梅华是尖山新区(黄湾镇)闸口村人,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脸上总带着微笑,她从18岁开始跟着父亲学理发,一剪就是三十多年。娴熟的手艺不只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份父辈传承下来职业的坚守。

许梅华的父亲是黄湾地区家喻户晓的理发师,老人的这份手艺受到了乡亲们的推崇,尽管已年近80岁,但照样会有不少邻里乡亲请他给新生儿剃满月头。老许师傅有三个女儿,其中,大女儿、二女儿许梅华、大女婿、二女婿都是理发师,真可谓是“理发一家人”。如今,老许师傅的大女儿夫妇坚守在闸口村,许梅华嫁到袁花后,和老公经营起了达峰发艺。

旁人看来,像许梅华这样颇有个性的人能一直坚持这份手艺,着实不易。

“人要学会生活,我就是喜欢用自己的方法去打扮‘她’,让每一天的心情都美美的,把愉悦的心情带给顾客,再收获着自己的小开心。”走到店门口,许梅华指了指店名下面“留下你的头发,请把面子带走”这几个字说,“我就是希望给人以美的感受,这也是我工作的享受。”

许梅华把新店开到镇上的南街路以来,附近的很多居民都喜欢带着孩子来理发,从手抱的“毛毛头”(婴儿)开始,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了,还只去这一家。除了孩子,还有不少成年老顾客,甚至还有在袁花镇工作的外国人,都喜欢上她那儿理发。工作日住在市区的人,也会趁着周末回她的理发店剪头发,图的是好手艺,还有女理发师的细致贴心。

“来我这里的,基本都是回头客。有时候,我出去买点东西,他们会在店门口等我。”许梅华说,顾客的每一分认可,都逼着她要做得更好。“剪发时,看到露头的发丝我会修掉,遇见中年人理发,则更要看清白发,不让它直立在头上。”

考虑到来店里理发的孩子特别多,人多的时候需要等候,孩子们没耐心,许梅华就想到了买一些书摆放在理发店里,“这样,孩子们一边等理发一边看书,就坐得住了。”许梅华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于是,这间只有25平方米的理发店被一分为二,前半间理发,后半间用几块隔板做成书架,还放了些椅子、凳子,方便看书。书架上放上孩子爱看的书籍,因为袁花是金庸的故乡,许梅华也喜欢金庸,还放了些金庸的书籍。

在生活中处处追寻美

在理发店的书籍中,还有两本特别的“书”,作者就是许梅华。

这位优雅的女理发师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写东西发微博,“哼着歌等日落”就是她的微博名。打开她的微博,一张张风光照,一幅幅美食图,还有她记录的心路旅程。刷着微博,许梅华沉浸在每一张图片的回忆里,“从2011年开始记录,到现在已8年有余了。”

微博里,她喜欢用文字记录心情和感受。“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清晨,一场说走就走的乡间土路骑行,感受四季流动。这一路,主要看芦花,看它背后的坚韧和卑微中的自尊。”许梅华曾在微博中写道,具有江南冬天意味的芦苇摇曳着,摇出了博主心中最美的乡情。

那两本“书”就是许梅华微博的影印本,“我把2017年、2018年发微博的内容印成了册子,空闲下来的时候翻翻,细细咀嚼自己的小日子。”

一天近11个小时坚守在店里,许梅华不放弃寻找美的任何机会。“店里来来往往人很多,尤其是夏季和冬季打空调的时候,室内空气有点浑浊。”她便特地去购买了一些吊兰,净化空气,扮美环境。因为她把吊兰照顾得很好,也学会了移植栽种,总有来理发的顾客向她请教如何养吊兰。

做好“门前三包”、垃圾分类,节假日收费不涨价,帮助智障儿童学生活常识,这些也是她认为的“美”。

她也会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清晨,骑着单车行进在乡间小路,找找风景拍拍照。节假日,和家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咯吱咯吱”在剪发的声中,她把平凡的生活“剪”成了诗的景象,正如她在微博里说:“活着,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且行,且歌……”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