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玉、玉珍、银谷子、冷脆.古人给眼睛起的“外号”真多!
11月25日南京下雪了。据悉,长江邪教和紫金山都出现了小雪纷飞的场面,真是突然阻止不了。雪花来得这么早啊。
冬天一到,雪就备受关注。什么时候下雪?下了多少雪?雪融化了吗?这些都将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自古以来,对于雪的描写和赞美也是数不胜数,这在古诗词中就可见一斑。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可见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以雪来烘托气氛,从而营造出生动的画面感了;汉代时,张衡的《四愁诗》中有“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的诗句,描绘了塞上雪花纷飞的场景; 东晋的陶渊明也曾以雪入诗,他的“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同样为后人所称道;在唐代,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和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也都脍炙人口,传颂至今;到了宋代,苏轼的“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寓意深远,“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则是李清照抒发伤春情怀的佳句……
除了作为诗词中的“宠儿”外,雪也频频飞入前人的画作中,如北宋的范宽就绘有《雪景寒林图》,图上的雪山层峦叠嶂,呈现出磅礴的气象;南宋的夏圭则以江南的雪景入画,在《雪堂客话图》中,寒江上出现了孤舟渔翁,在冬的沉寂中却蕴藏着勃勃生机;在清代石涛创作的《长安雪霁图轴》中,紫金山记者看到了险峻的山峦和曲折的河流,在堆雪的松林里还出现了小桥和茅屋,以及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者,让雪景中不乏自然灵动之趣。
现代美术教育家、画家陈之佛曾久居南京,在他的画作中,雪也是常见题材,画面往往透着傲雪斗寒的精神。《寒梅冻雀》《雪雁图》《岁寒三友》等作品皆以雪入画,也体现出画家在笔墨中所蕴含的品格。
古人对于雪的青睐还体现在对它的称呼上,历史上的文人雅士曾给雪起了诸多的雅称,如白居易在“漠漠复雰雰,东风散玉尘”的诗句中,就以“玉尘”来形容雪;而杨万里在“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中,则称雪为“银粟”;“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酥未肯消”是徐渭的诗句,其中的“寒酥”指的也是雪……另外,碎玉、琼花、玉沙、六出、凝雨等等都是古人对于雪的别称,这些词语或唯美或形象,真要为古人的“脑洞大开”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