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熏是什么意思】彭妮:下跪是否表明了日本“不变的文化遗产”?

[文/观察者网络专栏作家费尼尼]

春节季节只能说“传统文化”。东亚的“儒教文化圈”日韩,“传统文化”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和云云云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还有另外一种联系。不久前,去韩国的一位女偶像以“没有下跪”为由,引起了对韩国“下跪”文化的讨论。论者中有被引用为“传统文化”的,也有被排斥为“传统渣滓”的。

所以,也许大家自然会想,日本怎么样?笔者记得年轻的时候也读过几篇文章,认为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鞠躬”和“下跪”是“儒家”传统文化传承的表现。笔者在这里首先直接表达观点:不,但不完全是这样。

有趣的是,日本现代生活中下跪的应用场景并不多。另一方面,“下跪”与外界对日本的刻板印象密切相关。提到下跪,估计中国读者最容易想到的是两个场景。一个场景是“跪下谢罪”,所谓的“吐石”。例如,以前日本发生火灾,国内网络上也很受欢迎的电视剧《半泽直树》。智慧丰富、勤奋正义的主人公被专横暴力的野心家上司的压迫羞辱,不得不跪下谢罪。

另一个场景更多地出现在旅游宣传片中。樱花纷飞的京都,日式酒开门,浓妆艳抹的艺妓趴在地上,京都三文鱼鱼演绎着“暖风使游客陶醉”。据说现在京都艺妓大多不是京都人。

日本电影中的艺妓

因此,日本日常生活中“跪下”的使用场景——除了固定的宗教礼仪外,——实际上非常有限,但一个代表了外国人对日本男性工作压力的认识,另一个代表了日本女性对“温柔顺从”性格的渴望。可以说是外国人对日本的两种刻板印象,当然也是日本本身对外宣传的结果。因此,“膜拜”成为“继承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

但是仔细看,作为膜拜礼仪的“传统”的日本其实相当“年轻”。论“传统”,日本浸淫佛教和儒家文化多年,膜拜也是朝野通用的重要礼仪。大臣崇拜天皇,大明崇拜将军,武士家臣崇拜尊贵,农民平民崇拜武士,妻子崇拜丈夫,后辈崇拜长辈,突出了区分封建社会上下的现实需求。

例如江户幕府时期,将军为了抑制大名,轮流命令来到江户(被称为“参军账户”)。在眼皮底下监视的同时,用人质强迫老民伤害财物,可以说是一石三鸟。这些名字被要求往返于江户,以奢侈豪爽的“大明行列”排队,沿途的老百姓不得不让道,崇拜尘土。根据现代日本学者的研究,在各尊名本身的领土之外,老百姓不那么遵守这条规则,虽然可以让道,但不一定会磕头。但是,今天的日本电影电视剧仍然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这一情景,简单明了地向现代日本人民展示了什么是“森严的封建等级”。

嘉英年间,甘元府繁参勤交替队图(资料图)

当然,强调封建人不平等的“渣文化”应该在强调现代化的明治维新中废除。领导明治维新的“元老”都出生在旧封建统治阶级的下层,如果不表现出平等意识,新政府维新的合法性会怎么样?除去封建阶级意识,当然要从最表面的同时也是最容易执行的服饰、姿态和礼仪这种“传统文化”开始。

削发异服,扔掉米饭,牛排,从天皇到新兴资产阶级,以生活“西化”为商品,以坚持传统生活的人为上游。日本颁布了明治宪法大战,到处都是普鲁士的衣着。因为市井乡当然有很多民众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但显然不是要自觉维护传统文化,而是没钱进行“西化”。

在这种“维新”的情况下,下跪的行为固然可以在社会上广泛存在,但不再具有制度性的阶级关系,而是反映了下跪者和下跪者的私人关系。例如,明治政府高级官员遇到了自己过去的领主,此时仅仅想到一个平民富家翁或高级官员或前进的往事,或者为了政治秀向过去的主人鞠躬,这就是他的个人选择,而不是制度的要求。(政治,政治,政治,政治,政治,政治,政治,政治,政治)。

例如,某甲急救某乙,向某乙下跪,这并不是定型的等级要求,而是反映了利益关系的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说,下跪的姿态确实是过去的传统,但这种姿态中出现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已经逐渐消失。

数据图

但是,这些传统的姿态和象征将被新的政治和社会需求赋予新的意义,从而复兴。比如明治政府时期,认为西方国家政治秩序的稳定离不开统一的基督教信仰,于是以日本本土神道教为模式,建设了日本自己的“国家宗教”。日本神道教确实是“传统”,也是日本建国神话的源泉。但是日本封建已经很久了,天皇没有实权,各地文化盗匪、原始信仰、儒、道、佛

以及风俗习惯混杂,实际并不存在统一的“神道教”正统释义与标准礼仪。

于是,从1871年开始,明治政府一边在中央设置“神祇部”“御巫”等专门的宗教机关和职位,一边着手打击地方淫祀、巫女、风俗等,同时建立官方神社。经过上上下下一系列措施,把传统文化的碎片与明治国家的政治社会需要相互缝合,最终构建出一个有教义、有组织、有姿势的成形的国家宗教系统。

这当然不是亘古不变的“传统”,但事实上,历史上的很多“传统”也就是这么继承下来的。

古今缝合,用神话中的天皇权威给明治政府的实际统治权背书,当然一度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久而久之就有了矛盾:这个国家到底是天皇的,还是政府的?日本文化方向到底是西化还是复古?

后来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日本的“大礼议”,所谓“国体明征”运动。争来争去,崇奉绝对天皇制的军部和右翼政治家占了上风,南进并与英美开战的计划也即将开展。在这个情况下,1941年,日本文部省制定《礼法要项》,由官方来严格规定什么是“日本人的生活”,目的是既强化绝对的天皇意识,又显示与英美的对抗立场。

这本国民素质教科书共有二十六章,十七个附录。涵盖日常起居、人际交往、节日祭祀、宗教仪式等等,可谓无所不包。它开门见山地指出,日本传统礼仪源远流长,值得骄傲,但是自从明治维新后,吸收了西洋文明,加上生活方式的剧变,导致了传统礼仪的堕落,有识之士纷纷疾呼传统礼法的复兴。

于是,《礼法要项》的目的是发扬日本的精神,彰显醇美的风俗,在适应现代生活的同时保持“大国民”的品味。该书还强调,自身最大的内容特色,是明确侍奉天皇的礼仪,反映日本是“天皇陛下为绝对中心的国家”,为实现全体国民的“总翼赞”体制服务。

显然,《礼法要项》的目的完全不是“传统”的,历史上的日本什么时候有过绝对天皇中心与国民动员“翼赞”体制?而各“要项”的制定,也和国家神道教一样是古今缝补。书中说,日本流传至今的传统礼仪有不同的“流派”,实际的做法都不一样。这次是政府牵头,云集相关部分负责人与各方专家,杂糅了各个流派,最后取“中庸”做法,同时考虑现实生活的需要,所创造出来的。

当然,还有一些创作来源书中没有言明,但后世学者还是直接点出了。比如男性的鞠躬致敬姿态,实际来自于旧日本军队,而旧日本军队礼仪做法,又多受到欧洲大陆的影响。而女性的日常礼仪姿势,基础其实是百货商店服务员、高级列车车厢乘务员这一类“西化”服务行业的姿态。

图自《昭和国民礼法要项》

而今天我们常见的日本式日常礼仪,正和这本1941年的《礼法要项》基本无差。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最高等级是对天皇与皇族的所谓“最敬礼”。即使是这一等级也并不绝对要求跪拜,如果是站立,则身体倾斜45度(男性女性放置上肢的方式不同);而如果是处于正坐姿态,则上体前倾,额头离地面约5厘米,双手放在膝前,手掌着地板,指尖相隔约5厘米,形成跪拜形态。

如果读者有兴趣去看一看民众恭听天皇“玉音放送”时的影像,其中有跪坐拜伏的,也有站立45度鞠躬的。我们今天在日本影视作品里看到上班族下跪谢罪的场景,有些就接近于这个“最敬礼”的形态。

资料图

次一等级是表示尊敬的普通行礼。站立情况下倾斜30度;正坐姿的情况下,额头离地10到15厘米,手掌着地板,指尖距离10到15厘米。男性可以头抬得高一些,指尖距离可以扩大一些。普通行礼中的下跪一般也只发生在本来就正坐姿态的室内,中国游客去日式酒馆等场所,就能感受这样的服务,毕竟顾客是上帝。站着突然下跪的场景也不是没有,但一般是涉及到政治作秀、谢罪、感激等强烈的情感需求场合,并非礼仪通例。

最后就是普通的颔首致意,不管站立还是坐,均倾斜15度。手掌无须着地板,这就算不上是“跪拜”了。

这就是日本“礼仪文化传承”的有趣之处,它是基于现代的客观需求,对古代礼仪片段的想象重构。笔者以为,就美学而言,日本的跪拜礼当然不失其优雅之美。但一定要说这是“社会文化传承”“不变的历史传承”,进而认为这是日本成功的关键秘诀,就似乎不那么妥当了。

须知,在政治家高喊“王政复古”的明治时代,古代礼仪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日本以现代帝国主义国家之姿欲与英美争雄时,礼仪碎片被复兴了。而在日本居于“西方发达国家阵营”的今天,榻榻米上的跪拜礼,成为了招揽各国消费者的重要商品。这些传统文化的片段,适应新的社会需要而生存发展,而真正的“历史传承”,则在实而不在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