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北京冬天好玩的地方】利用好冬奥会遗产,北京正在规划“冬奥会之城”的新发展。关注2022

北京冬奥会精彩闭幕,冬季残奥会隆重举行,今年全国两会、“北京冬奥会遗产使用”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代表委员中引起热议。

新京报记者获悉,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北京冬奥会组委会集中发布了体育、经济、社会等7卷冬奥会遗产报告集,梳理了北京举办冬奥会在35个领域创造的冬奥会遗产。

北京市也在2022年重点任务列表中明确表示:“最大限度地发挥冬奥会遗产的作用”、“充分扩大冬奥会效果”,并提交冬奥会规划和当地发展两个优秀答卷。

位于北京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图片/IC photo

冬奥会体育场将实现四季运营,成为大众运动“大本营”

从规划初期开始,北京东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密切合作,与国家有关部门、警长两地政府有关机构共同研究了与地区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从体育、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城市、地区发展7个方面研究了35个领域。

“创造丰厚的冬奥会遗产,给主办城市和普通大众带来长期积极的收益,是北京冬奥会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符合国际奥委会改革精神的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东奥组委总计划部副部长王仁华说。

北京东奥组委会整体规划部遗产管理处处长刘兴华介绍说,目前,北京冬奥会所有赛事场馆都在制定《场馆遗产计划》,努力明确赛后用途和计划,使其成为值得传承的优质资产。

冬奥会赛场赛后的利用将重点突出几个主要方面。首先,相关体育场将对公众全面开放,提供大众体育健身休闲,举办丰富的大众体育活动,服务全民健身。第二,各馆将举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继续吸引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和各种国内赛事,带动群众大会和地方发展。

另外,冬奥会体育场将实现四季运营。所有冰上馆都将四季向公众开放,举行大型比赛和文化休闲活动。燕京和张家口山地雪馆,气候限制,冬天举行雪奖项目大众体验和比赛。利用飞雪期、京畿区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的优势,发展地区特色旅游休闲、山地度假、户外运动等产业,实现冬奥会赛场四季运营。

以“冰魔方”为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举行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水上项目比赛,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期间举行了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体育场通过架空结构的转换,将原来的游泳池地区变成冰壶场所,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冰水转换”体育场。比赛结束后,国家游泳中心大赛大厅不仅可以举办游泳比赛和冰上比赛,还可以承办大型文化演出活动,实现体育场的再利用、综合利用和长期利用。

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图片/IC photo

此外,冬奥会体育场将实现与地区的联系发展。积极推进北京燕京张家口3场冬奥会冰雪馆资源联动发展,沿京将与大众冰雪设施、体育设施、自然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利用京张高速铁路、礼炮高速等快速交通线路,融入赛后整个地区的发展。

刘兴华对新京报记者说,为充分利用赛后冬奥会赛场,带动地区发展,北京东奥组委会积极与国际奥委会沟通协调,以北京燕京张家口3个区内冬奥会赛场为中心,分别为3个区命名,并安排了“北京冬奥会公园”、“燕京奥林匹克公园”、“张家口崇

“让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促进全民健身是盛行的”。

在各领域遗产中,体育遗产是北京奥运会最直接、最重要的遗产。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好好利用北京冬奥会遗产”,“促进全民健身”。

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激发了广大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同时也促进了冰雪产业的长足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到2021年10月,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为24.56%,“让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为现实,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冬季运动格局,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留下了宝贵遗产。

近年来,全国各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冰雪活动,创造了20多个品牌活动,“全国大众冰雪季”连续举行7次,每年举行初川会比赛,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的人数近亿人。实施校园冰雪计划,推动冰雪运动在全国2.5亿中小学学生中普及,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选定冰雪特色学校2062所。

-tjoges91tu/SzPR5C4As2PXF1?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2" width="640" height="400"/>

2021年12月14日,河北石家庄新乐市新华路小学速滑馆,学生在进行速滑训练。图/IC photo

此外,我国积极承办举办高水平冰雪赛事,2018-2019赛季国内冰雪赛事达75项,各类国际冬季单项体育协会世界杯、世锦赛、积分赛、大奖赛等高水平冰雪赛事纷纷落户中国。

在群众冰雪运动大力发展的同时,运动设施也随之发展起来。到2021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已有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按照充分利用现有场馆,新建场馆与区域和城市长期规划相统一的理念,既注重满足赛时需求,又提前谋划了场馆的赛后利用,赛后将成为值得传承、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持续助力区域长期发展。

在冬奥筹办带动下,冰雪资源不断集聚,冰雪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科技与冰雪运动相结合,一批科技冬奥成果率先应用示范,市场开发成效明显,冰雪经济活力持续释放,已经成为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工业遗存变身网红打卡地,首钢园区成“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在北京筹办冬奥会的进程中,一群城市规划者、建设者也在谋划着首都的转型发展和城市复兴。

“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使京西首钢园区展现在世界眼前,这里也成为点燃北京高光时刻的焦点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吴晨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代表通道”上提到了首钢园,他说,首钢园区的惊艳亮相,凝聚着北京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上的持续探索与努力,凝聚着首钢园区众多建设者、建筑师和规划师的倾情付出。

在筹办冬奥会的过程中,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首钢滑雪大跳台、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等一批冬奥相关设施的建成使用,成为首钢园区最亮眼的冬奥遗产。以冰雪运动为特色的国际级体育赛事、品牌发布会、高端论坛等活动的举办,推动着首钢园区体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首钢园区利用工业遗存,打造三高炉等特色景观,成为网红打卡地。图/IC photo

首钢园区充分利用充满时代感的工业遗存,打造三高炉、秀池等特色景观,成为网红打卡地。结合科技冬奥,科技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工业遗存与首钢文化相融合,打造具有时代感的工业遗产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

“大量的工业建筑更新为民用建筑,工业遗存风貌和崭新的实用功能相融合,完成了这一世界性的挑战与课题。”吴晨说,在规划设计当中,首钢园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厂区的风貌格局,使西山、永定河、高耸的冷却塔等工业颜值与奥运元素完美结合。经过长达十年的伴随式设计,今天的首钢尽显“钢铁本色”,向世界展示了山、水、工业原址和城市活力“美美与共”的生动图景,真正成为“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双奥”加速高质量发展,谋划“后奥运时代”提上北京议程

城市发展,是北京冬奥会留下的宝贵遗产。以北京冬奥会筹办为契机,双奥之城北京、最美冬奥城延庆、体育之城张家口、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首钢均树立了特色鲜明、定位明确的长期发展目标,而这也与北京冬奥会愿景高度契合。

王仁华介绍,“双奥”起到了很好的加速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动北京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新高度,城市道路总里程由2001年的13891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20754公里,轨道交通数量由4条增加到8条。北京冬奥会推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京张高铁和京礼高速开通运营,轨道交通数量达到24条,总里程达到727公里。

此外,北京冬奥会还制定实施了《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截至去年11月,已启动80项“科技冬奥”重点项目,其中37个项目的112项新技术成果在北京冬奥会各场景得到应用示范。赛后,这些成果将形成丰富的科技冬奥遗产,逐步推广应用到城市运行发展的各个领域。

中共北京市委十二届十八次全会对2022年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全新要求。而利用好冬奥会的宝贵遗产,也成为北京今年工作的重点。

抓住北京举办冬奥会的契机,促进“双奥之城”的发展。《2022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对冬奥促进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任务,在“努力交出冬奥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方面也设置了任务目标。北京提出,落实遗产战略计划和场馆赛后利用计划,最大限度发挥冬奥遗产作用。推进北京奥运博物馆建设。融合利用冬奥会资源,充分放大冬奥效应。加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推动延庆赛区滑雪场及基础设施新改扩建,打造国际滑雪度假旅游胜地。

“后奥运时代”蓝图已经绘就,站在北京冬奥会胜利闭幕的历史节点上,“双奥之城”北京“最大限度发挥冬奥遗产作用”、“充分放大冬奥效应”,正向着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起航。

新京报记者 吴为 徐美慧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贾宁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