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3月2日电(记者车文文、王洪玉、萧晓晓)最近上涨的香港新冠确诊病例数据动摇了社会各界的心。面对严重的传染病情况,你怎么看?怎么办?新华社记者最近采访了内地和香港医学专家和医务人员,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确诊病例数量激增的原因是什么?
香港城市大学传染病及公共卫生系助理教授明伟杰认为,目前确诊病例激增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确诊程序简化了。根据特区政府的规定,预备确诊病例原本是确诊病例,必须经过3-4天的检查培养,考虑到这个过程。但是最近特区政府简化了确认程序,无需重新检查即可确认确诊。第二,确诊条件简化,自我快速检查结果也得到特区政府的承认。例如,人们使用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自检,阳性结果可以直接视为确诊病例。
“目前确诊病例人数激增,与以前的患者人数没有完全反映有关。在简化诊断条件之前,只能在医疗机构接受检查,因此很多无症状及轻症患者无法进行检查。他们的事例没有反映在统计中。”明朝卫杰说。
但是他表示,简化诊断程序和条件的方法也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危险。这些确诊病例是否都是真正的良性病例仍有疑问,最终要通过专门检查才能确定。
第五种传染病为什么迅速传播?
关于第五种传染病蔓延迅速、上升加速的原因,香港立法会医疗卫生界议员林哲贤说:首先,香港人口密度高,大部分民众居住空间小。特别是住在公共住宅和分租房的民众,因为人脉很近,所以很容易互相传染。第二,有些房屋有很多改造,如下水道和通风管道的改变。气流不好,房间里成了病毒传播的温床。
第三,医疗追踪方法比较原始,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进行追踪。前4波传染病中病毒传播相对缓慢,所以医疗防疫人员通过人工手段找到流行病学调查、传播链,效率低下。但是奥密克戎病毒迭代快,传播快。大规模爆炸后,确诊病例几天内增加了一倍,现有人力完全无法追踪。
林哲贤表示,疫苗接种率低是导致较多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截至今年2月初,香港80岁以上老人的疫苗接种率仅为20%左右。特区政府卫生保护中心表示,最近死亡的新冠患者中,有91%的死亡者未能完成疫苗接种,80岁以上未完成疫苗老年人的死亡率数字比完成接种者高16倍。
特区政府会如何应对传染病?
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万年带队的第三个中央援助港预防专家小组28日下午抵达香港进行工作。专家组将与特区政府官员和专家充分交流经验,提出指导意见,帮助香港稳定控制疫情,把减少人群感染、重症治疗和降低死亡率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
3月1日下午,与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中央援助港预防专家组举行了座谈。特区政府食品卫生局局长陈兆时最近表示,特区政府根据风险评估和资源利用情况调整了相关预防措施。包括扩大快速抗原测试、对高风险建筑物采取持续的“围捕强检”措施、加强对患者状况和其他因素的分层治疗。
专家们还讨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距离、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争分夺秒、尽快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播链等建设性意见。
对于目前的疫情,明伟杰表示,预计3月中下旬将是5波传染病的高峰期,特区政府应提前准备病人需要的医疗设施,包括重症患者需要的床位。几天后,香港单个新增确诊病例预计将超过10万例,建议特区政府抓紧设立医院前转换中心,做好患者转换工作。
3月1日晚7时,中央支持建设的青衣方舱医院正式交给香港特区政府,接收了第一位无症状及轻症患者。该医院从2月22日开始动工,在中央全力支持下,建设者们争分夺秒,7天内建成,全部投入使用后,可以提供约3900个隔离床。
林哲贤说,尽管疫情严重,但也要看到香港抗疫的有利条件。第一,改善选举制度后,特区政府的行政立法机关相互配合,关系更加和谐。第二,随着传染病的发展,社会氛围发生了变化。原来部分市民对全民强检等有抵触感,现在持有这种负面看法的市民少得多。第三,市民疫苗接种率持续上升。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在减少重症患者方面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央援助港专家提出了什么建议?
杨万年3月1日下午对记者表示,经过与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的一天座谈和讨论,对香港的抗疫组织体系以及公共卫生、社会干预和临床治疗措施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他表示,总的来说,香港疫情比较严重和复杂,给医疗系统及其他相关部门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对于信息系统,如何有效整合公共卫生信息、临床治疗信息和其他防控信息进行进一步研究?如何使现有的各种防控体系协同高效运行,相互合作?这些都是内地专家和香港方面讨论的重要议题。双方也就下一步预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我认为我们仍然有信心。在中央的坚定支持下,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运用科学手段,大家团结一致,一定能战胜这次疫情。”杨万年说。
资料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