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民进湖南省委员会主管委员会、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玲
中国日报5月23日援引长沙信(记者彭志伟)的话说:“近年来,通过各级各方的共同努力,洞庭湖的水质持续好转。”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常任委员潘碧玲向记者分享了这个好消息。但是潘碧玲提出,近年来,洞庭湖总磷浓度降低幅度明显放缓,总磷超标问题成为影响洞庭湖湖泊环境质量的突出短板。
洞庭湖是湖南和湖北两省,湖泊面积2625平方公里,湖泊容积167亿立方米,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潮汐湖泊和国际重要湿地,对维护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江湖关系和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实地调查,潘碧岭发现洞庭湖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种植面积大,化肥和农药的应用强度高,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生猪、水产养殖基地,污染整治相对滞后。
作为全国四大芦苇产地之一,近年来洞庭湖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造纸生产能力全面退出后,短期内芦苇资源消耗未能有效解决,芦苇释放的氮、磷等元素极易影响水生态环境,芦苇资源化利用技术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潘碧玲发现洞庭湖是典型的果树水道,输入性磷的来源广泛,除了张家源射手流域外,还包括长江上游各省和湖北省部分县市。但是,目前区域统一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宏观决策和监督、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长江流域上下游东治的力量还需要加强,标准、业务力量和时限要求也需要统一。
因此,潘碧玲建议,在切实做好污染源调查、提高总磷监测管理能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科学调整保护地界线范围和功能区的基础上,国家一级应尽快批准建立洞庭湖国家公园,带头在洞庭湖地区建立湿地补偿机制。
“在国家一级建立了湿地补偿机制,但具体应该如何建设?”潘碧玲认为,在洞庭湖地区首先建立湿地补偿机制具有特殊意义。第一个在洞庭湖建立湿地补偿机制的方法,不仅是洞庭湖湿地对维护中国生态安全的贡献和补偿,而且将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起到更大的作用。" "
当然,生态环境治理不能“各扫自家门前雪”,所以潘碧玲建议推进洞庭湖周边省份的排放标准和管制规范,加强牲畜粪便污染、水产养殖尾部水污染管理。长江流域上下游各省市共同采取措施,推进总磷减排攻防战,严格控制磷税制。建立定期跨省派遣会议机制,指导各省在法律、政策、标准、技术等方面进行交流对接,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资料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