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可思议!”
"这是我见过的最有趣的天文馆."
“天文学和技术的结合,经验很棒!单击
“星星海不远,在房子前面”。
世界上最大的天文馆:
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今天结束了开馆前的最后一次压力测试。
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新民晚报记者孙重镇照片。
最近一周,近万名观众作为压力测量的“考官”走进体育场,说:“先看为快。”普科镇,日月,星际穿越,时空弯曲,天空和核心石。300多件展品,85%的原创展览,如果有“黑洞”般的魔力,就会抓住观众的眼睛,抓住大众的好奇心。走出天文馆,观众们不约而同惊叹不已,上海天文馆带来的沉浸式天文旅行真是不一般!
不常见的背后,本身就是不寻常的“天文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参与上海天文馆的数千名建筑师、设计师、规划师、天文学家。
从空中长廊进入天文馆就像进入太空天空一样
近5年来,在1700多天的建设过程中,围绕建设国际顶级天文馆的目标,建设者们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模板工程、满足工程,以工艺精神和创新精神创造天文馆的质量,努力使上海天文馆成为讲述宇宙故事的最美教室。观察浩瀚星空的最佳平台,激发科学兴趣的最精彩的基地,体验旅游文化的最佳场所。
四种“异常”
铸造不平凡的天文馆
“不平凡的建设背景;不平凡的工地;不平凡的建设目标;不平凡的建设过程。”人们都称赞颜色好,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燕华很清楚上海天文馆的来之不易。他说,揭示天文馆奇观背后的奥秘是“严格地将高标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
上海天文馆的建立是出于一位科学家的初心。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淑华于2010年建立,21世纪深空探测将成为各国科技竞赛,我国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上海建一座天文馆,对广大市民进行天文科学知识的普及,完善青少年天文科学方面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对科学家的爱、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对科学规律的崇敬是上海这个城市最强硬的软实力。
天文馆天象厅,满天的星星一览无遗
上海市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和积极推进,上海天文馆项目于2014年1月由市发改委项目设立,2015年9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批复,2016年7月初步设计方案及预算案得到批复。2016年11月8日,在临港水滴湖畔的荒地上,上海天文馆打出了第一根木桩。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看到彩虹!如果有天意,在成为上海天文馆基础的日子里,大风大雨,建设过程中风雨交加,可以克服超大型异型建筑面临的数千个建设难题。但是,深化设计和施工任务的华建集团和上海建工集团执着于将“理想上”转变为“现实”。
观众观看“打卡”
为了创造最佳的空间沉浸感,上海天文馆几乎所有混凝土和钢结构都采用了不规则形状,在建设过程中攻克了各种空间结构的技术难题。例如,天文馆主要入口采用了国内罕见的大悬挑,长36米、最大宽度61米的建筑钢结构,营造了简单干净的宇宙空间感。这意味着没有这种支撑的钢结构要承受2000吨以上的建筑物重量。想不到,一起红了双眼,
设计师、建筑师、施工方等多方聚力攻坚,最终呈现出了“天人合一”的圆洞天窗——每年夏至的中午12时,正午阳光会在地面投射出一个完美无缺的圆形光斑。这几天的压力测试,每一位走进天文馆的观众,都会在天窗下驻足仰望,欣赏太阳与建筑跳出优美的光影“圆舞曲”。倒转穹顶,与常见“穹顶”相反的构造充分体现了“再造一个地平线”的设计理念,让人仿佛置身一个大碗之中
入馆后,观众看到的第一个展项是“傅科摆”。傅科摆的上方,是上海天文馆独有的“无我之境”——倒转穹顶。通过独特的异型建筑设计人们视野中的“地平线”被重塑,参观者站在穹顶中心点,不受任何周围建筑物的干扰,白日问天,夜观星辰。然而,对于建设者来说,这里是汇集雨水的“漏斗”。上海偏偏又雨水多,如何堵住漏水点,一直困扰着建设者和馆方。
“倒转穹顶安装上去后,每次下雨总会有几个顽固的漏水点,怎么也排除不了。”天文馆建设运营团队拿出了攻坚克难的精神,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一起仔细排查,不厌其烦地钻入设备层,排查每一根管道、每一条缝隙,尝试不同的技术方案、做了多次模拟实验,终于解决了所有漏雨点。
“匠心+创新”
打造天文超体验
是上海天文馆,不是上海天文台,一字之差公众几乎没有觉察,而在设计者心中,却是灵魂般的专业拷问。“我们不是在写一本教科书,而是在创造一段体验。”经过调研,天文馆展示设计团队发现,天文在公众认知中明显两极分化。“懂的就很懂、很专业,不懂的就很‘小白’,基本就停留在对星座和太阳系的一知半解。”于是,上海天文馆致力于培养公众对宇宙星空的兴趣爱好,激发公众对天文科学的好奇心。”
与上海天文馆建设启动同步,馆内的展示策划与设计也启动了。“天文科学不仅专业性高,不易理解,而且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型天文科学展示鲜有可以参照的成熟模板。”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天文馆工程建设总指挥忻歌坦言,天文馆的传统模式是藏品展示+天象放映。”毕竟浩瀚星海,尺度宏大,要讲述天文故事和科学原理谈何容易,因此天文类的展览展示在业内是个挑战。”
世界顶级的“天象厅”里,地球、月球和太阳以巨大的尺度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外部直径20米的天象厅外层被投影成地球的形态,地球的旁边是巨大的月球模型,其大小与“大地球”的比例关系正是真实的地球和月球的比例关系
上海天文馆在立项之初就提出了建设世界顶级天文馆的高目标、高要求。可是什么是世界顶级天文馆,答案在观众,而不是建设者说。从2016年奠基到2021年建成,在黑暗中,摸索前路,成了她和团队这五年来的工作日常。为了瞄准“顶级”,展示团队调研了所有知名天文馆的资料,一项项展品分析,一个个指标解析,分析值得借鉴和需要突破的要点。同时,展示团队展开了对观众的广泛调研,通过数千份问卷、上百位专业人士和观众代表的深入访谈,并与中小学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充分研究了观众对于天文馆的期待和痛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天文馆展示团队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构建起全新的展示内容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创意策划了数百件展品。从文字到图纸、从内容到形式、从概念到方案,不断的头脑风暴、推翻重来、激烈碰撞、整合升华,忻歌带领天文馆展示团队以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用科研的标准打造科普展示。
“我们的展示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最终成型,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从30%、50%、80%到100%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请各行各业的专家把关,每次专家评审会都由院士领衔、十几位资深行业专家对设计阶段成果进行严格评审。”天文馆奠基之初就加入设计团队的陈颖,从一位设计新人历练成了副研究员。开始最怕听专家发言,到后来盼着专家挑刺,她习惯了随时“推倒重来”的工作节奏。14个月的整体规划设计过程中,每个布局、每条动线、每个展项概念、每块图文版面几乎都改动过……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打磨、力求极致,设计方案从1.0到4.4,修易了十几稿。最终,面对着近5000页的整体规划设计成果100%最终稿时,她自己也被吓了一跳,“原来我们经历了这么多!”
天和核心舱外景
同心协力
铸造科普精品
2020年新冠疫情,严重考验着上海天文馆的建设进度,天文馆展示工程总共80个采购项目分散在全国各地。“我们团队主动调整工作步骤,全天候云办公,并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和规划,让计划赶上了变化。”上海天文馆藏品征集业务主管杜芝茂无意间翻看手机,才发现自己5年来像个空中飞人,打“飞的”超过了12万公里。在新冠疫情常态化情况下,天文馆建设团队早策划、早安排、早落实,不推不拖、不等不靠,以“线路图”“进度表”倒逼工程项目进度,将任务逐个完成,保证了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设的齐头并进——2021年3月展示工程基本建成,进入调试阶段;2021年6月,上海天文馆展示工程整体通过验收;2021年7月17日,上海天文馆将正式开馆,18日起对公众开放。
上海天文馆的建成,是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硬核”表现之一。王莲华书记说: “今天,随着上海天文馆即将开馆,由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构成的上海‘三馆合一’科学技术博物馆集群也露出了全貌。站在百年新征程的起点上,真诚希望这个科技博物馆集群能够成为播撒科学种子、启迪未来梦想的地方,希望通过科普教育,为科技强国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海天文馆7月17日正式开馆,
18日起对公众开放,
19日(周一)正常开放。
售票(网络)时间为提前7天预售,
观众从7月12日00:30起可通过
上海天文馆官方网站(www.)
或微信公众号“上海天文馆”
购买7月18日起的参观票和电影票。
▽
- 票价信息
注意:线上预订优惠票的观众,检票时须同时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有效优待证件。球幕影院位于上海天文馆主展馆内,观看电影需同时购买上海天文馆参观票入馆。
- 免费人群
注意:线上预订免费票的观众,检票时须同时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咨询电话:021-50908563(咨询时间:开馆日的9:30-16:00)
- 友情提醒
1、上海天文馆开馆时间为每天9:30-16:00(15:00停止检票入馆),周一闭馆(国定假日除外)。
2、馆方实行网络实名制预约购票,所有观众(含免费观众)均需提前进行网上预订,每位观众每天只能凭有效身份证件购买一张参观票。参观当日观众凭身份证或购票时录入的人脸信息检票入馆。
3、订票时需选定入馆时段,上午票9:30—12:30,下午票12:30—15:00,参观票仅限预约参观日当天有效。参观票在预约日前一天23:30前可退票,超时不可退票。
4、观看电影须提前在馆内取票机上自助取票(仅可取当天电影票),凭票观影,一人一票。电影票在预约日前一天23:30前可退票,超时不可退票。球幕影院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实施限流。食品、饮料不得带入影院。
5、如当天网络预约购票(含免费观众)总人数达单日最大承载量,馆方将关闭票务通道。
6、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所有观众在入馆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出示本人实时健康码,接受体温检测并全程正确佩戴口罩。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马亚宁),部分综合上海天文馆
编辑:李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