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武汉解封后第一个周末】“一切都回来了,热气腾腾的生活!”武汉“海峰”一周年,上海援朝、湖北医疗重返江城,这样说。

陈珍珍是2021年3月22日发行的朋友圈《一年前的今天》,带领上海第三次援助湖北医疗队返回上海

武汉回归,是什么感觉?和记者联系上了,上海援助医疗队队员不约而同地说:“堵车了!”没想到会说。“一切都回来了,热气腾腾的生活!“4月8日晚上,被困在交通堵塞路上的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陈振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高兴。

江城春训迎来故人,2021年4月8日是武汉“海峰”一周年,2020年4月8日零点,经过整整76天,武汉解除了韩里后频道控制措施。

一年后的今天,武汉社会生活回到了正轨,全国各地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上海战争“瘟疫”集团再次见证了武汉,他们“拼命”守护的英雄城市的新面貌。

01“队长”回到强盛,“传染病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法”

4月8日上午9:11,双脚踏上武汉土地,朋友圈发得不好的陈进敲了下面的文章,——“武汉大城市重新开放后,又一个春天,武汉海峰一周年,英雄之城,向英雄的人民致敬!”朋友圈显示坐标: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这是我在疫情发生后第三次回来。一次比一次好,一次比一次多!”陈尔真的说了。

2020年1月28日,陈振振作为上海第三支援五医疗队队长,带领上海市40家医院,共146名队员帮助武汉,在武汉三元投入重症患者治疗。

“除夕晚上我接到武汉的电话,说没问题。放下电话,在急诊室行业打拼了这么多年,国家需要我,组织需要我,我想我必须带头。回顾过去,陈尔依然有些激动。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武汉回归,陈真的武汉日程排得满满的。第一天参加在武汉举行的第三届世界健康博览会,当晚与“战友”团聚,第二天去武汉三元、同济医院等奋斗过的医院与同事座谈。

“这场传染病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法,我们需要建立更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陈尔真的说了。在天津镇所在的西进医院,发热门诊升级、应急救援体系的新部署等正在见证上海这座城市建设更强、更紧密的空中防卫网。

"时隔一年后,对武汉回归既熟悉又陌生."4月8日下午,刚下飞机,上海第一医院原语言医疗队队长、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君华就给记者发来了消息。他和上海多名母语医疗队队长一起去了樱花约定。

2020年除夕之夜,不到3个小时,52家医院、共135人的上海第一支母语医疗队聚集在一起,“上海速度”、紧急奔驰援助武汉。

是全国第一支到达武汉的援朝医疗队,此后的67个日夜,这些上海医护人员在金银潭医院奋战。时隔一年后又去了武汉。郑君华最直观的感觉是路上车多,人多,“当时街道上空没有人,嗖嗖地经过的只有救护车。现在源源不断。武汉似乎已经完全恢复了以前的生机。”

郑君华计划在疫情发生后首次重返武汉,访问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金银潭医院、雷神山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源区等上海原文医疗队战斗过的地方。

其中最激动的是与“战友”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正宇的见面。“虽然饱受入冬症的折磨,但他的每一步都是坚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果断的。”郑君华说,由于一场战争“传染病”,很多医护人员结成了“全友谊”,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作为医院管理者,郑君华也一直认为这次疫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变化。

“我们要建设更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把党的伟大精神和方针政策贯穿于抗史事业中。”进入正常化疫情防控阶段,这一阶段是接种新冠疫苗的好时机,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朋友们也提醒说,可以尽快登记预约,根据安排及时接种,以建立免疫屏障。

02

《网红医生》:映在夕阳余光下的我其实是所有传染病者。

“凯哥”也回去了。2020年3月5日,乍暖乍冷的早春,一张夕阳温暖了很多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刘凯就是这张红色夕阳余辉照片的主人公之一。

当时,刘凯和中山医院元五医疗队一起在武大动员中奋斗,在将88岁的元武汉爱乐乐团乐师王欣老人送回CT的路上,刘凯和王欣一起欣赏夕阳。太阳快下山了,这位医生的背影让很多人记住了。

了这段生命相托的岁月。

“老先生89岁高龄了,状态越来越好,可以自己走一段路,也可以拉更久的小提琴了。”刘凯开心地告诉记者。就在这个春天,这两位落日余晖主角还“隔空”相聚樱花树下,和沪鄂两地市民共同完成一场迷你“樱”乐会。

此次武汉“解封”一周年,刘凯也回到了武汉。4月8日下午接到记者电话时,他刚结束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的论坛分享环节。作为演讲嘉宾,刘凯告诉大家:关于落日余晖这张网红照片,最让他感动的是,有一位武汉当地人后来对他说,这张照片,是他两个月来看到的第一张彩色照片。

“确实,武汉人民承受了很多苦难和不安,我很高兴这张照片能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希望。”刘凯说,其实,在他所在的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除了王老先生,还有很多这样让人感动的故事,“我想,那张落日余晖照片里的我,其实也不只是我,是每一个战斗的一线的医生、护士、志愿者,躺在那里的王老先生,其实也是每一个和新冠病毒斗争的患者。我们携手奋进,才一起度过了之前那漫漫长夜。抗疫期间,真的每个人都很了不起。”

与刘凯同台分享的,还有“黑脸”医生——武汉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易凡,感染新冠的他曾因救治过程而“面容变黑”,病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

重回武汉,受邀参加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刘凯(右)与易凡(最左)等同行同台分享战疫经历(刘凯供图)

“他上了两次ECMO,非常不容易,现在已经恢复工作,看门诊了。”刘凯说,重回武汉,同行“重逢”会抓紧机会交流业务进展,而作为呼吸治疗师的他,此行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参加呼吸治疗师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工作。

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呼吸治疗师新职业。“从以前没人做,到人很少,再到如今被确立为新职业,需要制定技能标准规范,我们一步步走来,这个职业的价值、需求在疫情之后被越来越人看到。”刘凯说。

03

更多援鄂医护“隔屏祝福”,以最平凡的姿态致敬这份不平凡的成果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前往武汉的医务人员还带着许多无法成行者的祝福。

“医生,就是要‘以己所学,救治病患’。”去年除夕,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志雄作为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奔赴金银潭医院;今年1月,他又驰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3月结束隔离重回原岗位。

2020年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里,身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第三医疗组组长的吴志雄,主管10余张重症病床。

在上海医疗队进驻金银潭后,第一例对重症病人的插管,就是由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教授和吴志雄共同完成的。两人前前后后花了3小时,顺利完成救治任务后,浑身都湿透了。

“当时大家对新冠病毒都不了解,只有满腔热情。”返沪后,吴志雄始终关注着新冠病毒的研究进展,不断提升自己的救治水平。

吴志雄和队友在市公卫中心救治患者。(吴志雄供图)

有些遗憾的是,吴志雄还没机会回武汉见见曾经的“战友”,“希望有机会,能带着家人一起回武汉,让女儿看看爸爸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在上海援鄂医疗队中还有不少90后队员,平日在家备受呵护的“孩子”,到了抗疫一线,为患者撑起了一片天。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90后护士朱瑜君就是如此。

去年,得知女儿要驰援武汉,朱瑜君的妈妈哭过、爸爸沉默过。朱瑜君说,经过武汉一“疫”,父母对自己更宽心了,“不再把我当小孩看,很多事情都愿意放手让我做。”

武汉“解封”一周年,身在上海的朱瑜君也迎来自己的特殊时刻,一年前,在武汉抗疫一线“火线入党”的她,明天就将转正,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她说,今后将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也不由感慨,“当下美好,务必珍重”。

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查医生援鄂日记》作者查琼芳,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仁济医院副院长张继东等,还有更多的上海援鄂医疗队员在临床医疗工作岗位上与武汉“隔屏重逢”,以最平凡的姿态致敬这份不平凡的成果。

正如张文宏医生说的,“抗疫不是目的,老百姓的安定才是目的。疫情不会终止,但我们都期盼过上正常的生活。”

作者:唐闻佳 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