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古城是古代九州之一,有7000多年的发展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12年的国道辉煌,有光县、广告省、南阳省、东方省、东莞紫城省等6个古城组。2013年,青州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古城文化旅游的范围约为10平方公里,大致由三部分组成:高东方省的北关区街区、松城;古代南阳城地区内的南阳旅游台、婺源历史文化街区、南门街、东莞子城的苏德古街区。
傅在文,又称南门,青州南阳市南大门。
这次山东青州游借在青岛执行任务的机会,感谢青州爱妾一家的接待。
一开始土星
ht="767"/>魁星楼是原青州府城东南角楼,宋代所建,明清重修,为两层建筑,高大宏伟。古“青州十景”中有“南楼夜雨”一景,即此楼此景。古代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魁星楼造型优美,庄重威严,是青州古城地标性建筑之一。
偶园位于青州古城偶园街中段东侧,原称“冯家花园”,原先为衡王府东花园,距今历史已有500多年,后来成为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告老还乡后的住所。冯氏是青州历史上特别是明清之际的名门望族,自始祖冯裕开始,世代为官清廉耿直,诗书文脉代代传承。
偶园北面与古朴宽大的冯氏宗祠,楼台参差的冯宅连为一体,互相衬托,实际上是一组宅第、宗祠、园林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古代建筑群体,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仍保持完好。
冯溥学识渊博,生性刚正,深得康熙帝的重用,康熙皇帝称其为“辅弼重臣”,并赞扬他“端敏通达”“勤劳素著”。冯溥74岁时告老还乡。冯溥在京有万柳园,偶园之得名,取“无独有偶”之意,故名“偶园”。清史稿说此园是康熙帝所赐,研究者根据冯氏研究考证,实际上在冯溥致仕之前就已经购得此园。
偶园的布局和规模跟皇宫内的御花园相仿,尤其是园内的假山,构思巧妙、手法高超。艺术构思与叠石风格技巧与中南海瀛台完全一致,青州偶园假山是全国唯一幸存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假山。园林专家推断,青州偶园是明朝中国造园名家张南元的后代张然的作品。
偶园内四株明朝的桂花,三株明代迎春花,四百年来花香依旧,还有牡丹亭。
偶园内 “福、寿、康、宁”四大奇石,弥足珍贵,当时就有“一两石头一两银”之说。
偶园之内的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
司空宫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简称“大齐碑”,碑高4.45米,宽1.6米。碑于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建于青州南阳寺(该寺于唐开元十八年,即公元730年改名龙兴寺)。碑额由两条盘旋的巨龙和佛像组成,中部阳刻“ 司空宫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12字的篆书,碑文为阴刻隶书,共29行,满行58字,现残缺近百字,碑文记载娄定远的事迹及南阳寺的位置等资料。碑阴刻“龙兴之寺”四个大字,系唐北海郡太守李邕(人称李北海)书丹。该碑为我国现存南北朝时期最大的石碑,有重要的文物,艺术价值,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青州古城博物馆内有一幅该碑的影印件。
青州府贡院是当时科举考试的场所。大门上方悬挂匾额“青州府贡院”,两边对联为“云门灵秀,砥砺士子怀文抱质;海岱钟奇,乐育菁莪表海殿邦”。现在,整个院落已成为青州科举博物馆。青州府贡院是明宣德十年参政王哲建造的,为山东布政使司衙署。至明洪武九年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整个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前有仪门、中为正堂、东西为廊房,正堂后是川房、西为庖房,左右为书吏房。明万历年间,衙署迁历城后,渐渐驰废,改为“云门书院”。清雍正四年,确立考选制度,即成为“学使按临之所,逐专考院之名”,民间俗称其为“考院”。
古青州地区是中国古代丝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不仅是古代中国通过河西走廊连贯西域以及欧洲诸国的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之一,而且是山东半岛通往日韩等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即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或称为丝绸东路)的首航地。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青州人石茂华而立。这是根据历史资料在原址复建。(自尚书里坊向北这几座牌坊,都是历史上就有的,基本上是按原样复建。)该坊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3.8米,总高度11.48米。
始建于嘉靖22年,为旌表青州府诸城县人翟銮而立。四柱三门式,宽度15.94米,高度12.65米。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旌表青州冯氏家族而立。原址复建,为四柱三门式,宽度12.92米,高度11.32米。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青州人陈经所立。2014年复建,四柱三门式。
始建于明弘治年间,为旌表大学士刘珝而立。2014年复建,四柱三门式,宽度12.78米,高度12.74米。
这座牌坊是根据古城保护修复规划,修复南阳城南门阜财门之后所立的第一座牌坊。古代青州地处海岱之间,历代为都会之地和军事重镇,曾长期作为山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贸发达
,商贾辐辏,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为彰显古代青州的历史地位,设立了这座牌坊,是青州古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该坊四柱三门式,总高度9.4米,总宽14.4米。四柱三门式牌坊,中间之门宽阔,可以通车马。一般情况下,官员可以走中间,平民百姓走两边的小门。
青州民居院落的一些门窗细部和建筑色彩等方面具有宋明时代的典型特征,整体简练凝重大气,而不失细部的细腻奢华。如常采用竖棂和方格窗、正厅前常建有露台、插栱的应用、屋脊端部基本不起翘与垂脊形成有力的直角交叉、举折大多符合清早期雍正年间编写的《清代官式营造则例》,而在墀头部位的框边又常带有莲花须弥类型的雕饰、重要厅堂的屋架会有绿旋子带锦文彩绘、室内的隔断装饰也大多为方格,清代晚期建筑隔断会有较华丽的装饰,颜色多为暗红等。青州沿街商业建筑色彩基调以沉稳的黑色为主,边框、封檐板等勾饰红色边框或绿、青、黄色色块。门板或沿街大门上张贴红色对联或年画,以街中色彩艳丽的行业悬挑幌子和遮挡布幔、广告牌匾等来体现大街热闹的商业氛围。青州民居以硬山式为主,用小青砖仰铺,屋脊平直,或实心砖或小瓦片堆砌;垂脊或合瓦三道,或竖砖上合筒瓦,一般带外撇戗脊。
青州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缘故,古城之内各种教派的建筑也林立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