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政府为推进“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时期陕西省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最近以《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统领,精确对接了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等主要国家战略,国家《“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10-300010-300010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是“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时期指导山西省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21-2025年发展目标和综合交通网络空间结构预测到2035年。计划空间范围是全省11个老城区。计划内容包括全省铁路、公路、航空、水运、邮政等领域的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智能绿色、安全应急、综合管理等。
陕西省黄河1号观光公路。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短板基本消除,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综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治理结构明显加强,人民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功完成。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完善。综合运输路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省内国家高速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八建”民用运输机场基本建成,普通铁路网、普通国城网进一步完善。太原道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快速减速唯心体验”全球旅游交通网基本形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引人注目。
——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全面提高。充分发挥太原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京津-城中州、京张走廊、驿通道”的节点作用,建设太原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将太原对外运输通道由“大”字型向“六辐射”前进,连接京津、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3小时高速铁路交通圈,
——运输服务容量和质量效率明显提高。一体化、便利化客运加速发展,城市绿色旅游比例为70%,市中心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上是“3223旅游交通权”,即从省会到国内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从省会到老城2小时通达,从区到县2小时通达,老城区。现代物流产业初期具备规模,城市配送和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基本形成“123快速货流权”,即省内1天城市配送、2天农村配送、省外3天配送。
——交通智能技术的应用更广泛。各种交通方式信息交换和互联共享取得突破,枢纽站点无线接入网络广泛覆盖,基本实现全省交通卡互联、铁路货运业务实现互联网处理、汽车ETC安装利用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率、运输工具前装载率大幅提高。
——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和系统韧性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出租车、城市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交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5个百分点。交通安全监督和应急保障能力大大提高,重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到2035年,基本绘画进入了关于交通强国山西庄的全国交通强省行列。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国际服务功能大幅提高,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得到发展。网络设施的融合、运输服务一体化效率、技术装备先进应用、安全、智能、绿色低碳、国土空间开发、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口迁移、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系统、国际产业集聚、资源配置、空间扩张、经济辐射功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山西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主要内容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围绕牵引服务和深度融入新的发展格局,更好地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全省发展战略推进,优化地方国土空间开发开放保护,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战略性改造全省一体化立体交通网络,构建高效辐射发展框架。
(a)优化综合运输通道和枢纽空间布局
建立“两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以高速铁路、普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为骨干,完善普通公路、城际铁路、民航等,适当超前,建设高效快捷的联通周边省份,有效连接省内主要城市、经济中心、产业园区、旅游板块、人口集聚地,更好地支撑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的“两纵横一环”综合运输
建设“一周三大多极”综合交通枢纽。以整合和利用多种资源,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为统领,提高产业集聚力和区域竞争力为导向,构建与“一州三大六市域中心”城市化模式相匹配的“一州三大多极”综合交通枢纽系统。
(b)改善地方综合三维交通网络
建立高质量、大容量的高速交通网络。推进“八纵八横”高速铁路通道山西段建设,扩大高速铁路覆盖面,形成以以太网为中心的径向高速铁路网。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出省、断头路建设,继续推进省内重要连接线建设,推进重点高速公路路段的扩建改造,推进部分高速路段客货分离和重载建设,加快“四种十五横大连”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建设“八建”民用运输机场布局,探索货机规划。
场的可行性,扩大民用航空网络。强化灵活高效率普速交通网。扩大干线铁路运能供给,加快完善区际普速铁路网,推进干线铁路省内繁忙路段扩能改造和复线建设,扩大路网覆盖面,完善铁路运煤通道建设,强化重载货运网。加快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城市过境路段改线和提质改造,加快建设未贯通路段,全面消除无铺装路面,研究推进部分路段货运重载化专用化改造。建成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强化国省干线与支线机场以及重要产业集聚地、资源地、旅游地等有效衔接。鼓励支线航空和短途运输,加快推进地面交通不便地区、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旅游景区等地区通用机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