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大妈洪水中打麻将】谈论爱国,先戴上口罩。

原创-no。1183

作者:大队三千人

新型新冠病毒,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人的微博、朋友圈都用口罩刷屏,这是医护人员首次陆续发现热门科普普通口罩和医疗外科口罩的区别。“N95口罩”的这个“N95”到底是什么意思。

最上面的是走在超市卖场,有一些不戴口罩谈笑风生的极度乐观自信的人。喜欢打麻将的大爷大妈中,有一部分是乐观豁达的,在洪水中在裤腿上打一场麻将,全民齐心协力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今天,不戴口罩,围着麻将坐一圈就烦了。

年轻人开始席卷全国的这一抢购潮中,口罩已经成为抵御传染病的第一份保险,但仍然有人完全不重视口罩!

总觉得自己充满革命的乐观精神,各种毒都能不受侵犯吗?

你总觉得新型冠状病毒和别人的事有关吗,和自己无关?

我以为你爱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这和不戴口罩有关系吗?(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爱情名言)

.

我想说,这薄薄的口罩是人类几千年来改变成千万条生命教训的一点医学进步。

纵观历史,现代意义上口罩的发明也离现在只有100多年,我们应该珍惜这一小小的发展。

广义的“口罩”有着悠久的历史,异教举行仪式时,为了防止“不干净的气体”,经常用布遮住脸。《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宫廷侍从吃东西时用“丝绸和黄金围巾”遮住嘴巴和鼻子,但这种所谓的“口罩”不是医疗预防用的,因此不能视为医用口罩的起源。

追溯口罩的前身,古今医生也要看。

直到19世纪,法国化学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的存在,但在细菌概念确立之前,全世界的医护人员根据经验和直觉意识到空气中的飞沫在空气中的传染性,并以各种手段保护鼻子。

玩过《刺客信条》的朋友们要记住,游戏中的医生都戴着长得像喙的满脸面具。这种面具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在那个黑死病肆虐欧洲的时代成为了医生的代名词。

喙面被广泛使用是因为黑死病(鼠疫)在欧洲大规模爆发,在诊疗过程中,欧洲医生用喙面保护自己,使自己不生病。这种面具完全包裹着整张脸,头顶有一顶大屋檐帽子,眼睛里有两个红色圆形镜片,尖尖的鸟在嘴里加入香料,防止气味。

喙面具在医生的日常使用中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作为整体保护的一部分出现的。中世纪的医生可以说是把口罩、手套、皮鞋、长裤、长袍都绑得紧紧的,全副武装。

实际传播途径不明,干脆全身裹住了。这个设计思路不像口罩那样说话,更像防毒面具放射服。当然,这并不能完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感染的人还有很多,但有这个面具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与此同时,远在欧洲的东方也发生了“大肠炎病”。

在与西域的斗争中,中国明朝的医生也认识到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生活在明代中期的温热学家在他的《万氏医书》中遇到瘟疫,警告他“病房、食物、不要吞下去”,避免暴露在疑似传染源中。同时,可以用雄黄点进入鼻子,把瓶子塞到嘴巴和鼻子外面。

明崇祯十四年,中国东部发生大规模瘟疫,疫情惨烈,到了“胡同百余处,无人幸免”的地步,苏州医学家吴又毅然治病,投入到救人的行动中。通过观察和诊疗,他确认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当然,在细菌和病毒概念不存在的时代,他无法准确地确定瘟疫的来源,只能称之为“乐器”或“极纪”,但他已经找到了瘟疫真正的传播途径:“邪恶从嘴里传进来”。瘟疫过后,可以吴又著的《温疫论》分析了瘟疫的起源和治法,成为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e07df4d1bbe79248b531c303b?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4" width="640" height="360"/>

▲《大明劫》抗击瘟疫中的防护措施

以上种种,虽然都算是口罩的老祖宗,但毕竟是经验的产物,也未能广泛流行。待到显微镜发明,医学家们认识到细菌与病毒的存在,这才认认真真地对口罩进行了一番规范化、科学化的改造。

1897年,德国医生米库利奇首次提出,为了防止伤口感染,医生在手术时应该用纱布捂住口鼻。他的学生胡伯讷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通过实验,他证实了人的喷嚏中含有病菌,因此必须用口罩进行防护。鉴于纱布裹紧面部会导致呼吸不畅,他在这种早期口罩中加入一根铁丝,支撑起一个可供呼吸的缝隙。

两年后,口罩又有了新的进化,法国医生保罗·伯蒂加厚了口罩,将纱布从原来的一两层增加到六层,增强其防护功能。同时,口罩的使用规范也逐渐确立。

但直到此时,一般还是只有医生才戴口罩,普通人并没有理解口罩在防止交叉感染方面的重要性。口罩从医生手术专用的防护工具变成公众常备的用品,还得说到二十世纪初,两场举世震惊的传染病事件。

1910年,鼠疫传入中国东北,迅速蔓延至多个省市,曾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的伍连德临危受命,来到哈尔滨全权主持防疫工作。他准确找出了鼠疫的传播渠道——呼吸道传染,并发明了物美价廉的“伍氏口罩”分发给市民,有效延缓了鼠疫的传播。

▲伍连德画像

这场席卷半个中国的鼠疫终于过去了,但仅仅几年后,在欧洲也爆发了著名的“西班牙流感”。

由于缺乏防治经验,从1918年开始,配合着一战结束大规模的返乡潮,流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爆发,据事后最保守的估计,全世界有2000多万人死于西班牙流感!

在死亡的阴影下,再迟钝的人也晓得预防了,红十字会及全世界的医护人员都广泛宣传:

呼吁所有人在公共场合戴上口罩!

呼吁所有人在公共场合戴上口罩!

呼吁所有人在公共场合戴上口罩!

甚至出现了乘客因不戴口罩被售票员拒于电车门外的情况。

这场噩梦般的流感结束后,口罩终于走入普罗大众的视野,成为预防传染病最方便的必备品。

一百年来医学不断发展,口罩的制作材料已有所改变,但其原理是不变的,口罩的简单实用也经过了无数次证明。

在全国防止新型肺炎的情况下,从我做起,出入公众场合戴上口罩,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举动,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家人负责,还是爱国的一个具体生动的体现。

在我们国家,讲卫生不止是一个个人问题,讲卫生还能上升到爱国的高度。

1952年,朝鲜战争时期,美国政府向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实施细菌战。同年12月,我国政务院印发《关于1953年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作为跟美国斗争的一部分,中央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现为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其中一项长期坚守的重要职责就是“防治传染病”。

在新型肺炎传染蔓延全国的形势下,戴口罩这件事绝不是一件小事。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严控工作的关键时期,多地明确表示出入公共场所不戴口罩将受到处罚:

什么叫爱国?在当下这个时期,出入公共场所自觉戴口罩,这就是爱国啊!

在如今这个关口,戴上口罩吧!

参考资料:

1.赵书刚,吴有性《温疫论》对传染病学的创新性贡献浅释,《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年

2.李董男,明代温疫学者外感热病证治学术特色探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3.王斌全、赵晓云,口罩的发展及应用,护理研究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