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梅县旅游景点大全】广东梅州最美的八大古镇和客家人首都是最美的山水——人居高云。

广东梅州是正宗客家人的首都。

这里居住着大部分客家人,梅州被授予“世界客岛”称号,享有“广东汉剧之乡、广东汉乐之乡、葡萄柚之乡”的美名。

在这片美丽的客家人土地上,很多古老的村庄仍然像第一次一样寂静美丽,一起来看最美的8个梅州高村。美丽。

第一交界村

交界村藏在阴那山的一个山谷里,山民们沿着山势建了各种形式的房子,可以试试那里具有客家民居特色的民宿。

交界村是保存完好的客家山村,几乎没有外人打扰的迹象,直到13年10月才开始对外开放。

村四面环山,高高的香炉峰在村北远处画上隐隐的痕迹,挡住了来自北方的朔风,隔离了山外的苦难、烦恼和不公平的手掌。

村的许多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中,清光绪二十八年建立的“桂善楼”就是其中的翘楚。流水、森林、老房子、一座山里的古村今天仍然过着平静朴素的生活。

两座寨村

石寨村的石寨土楼是古代客家民居,石寨村旁边有城王山,山上矗立着宏伟险峻的青云塔。登上青云塔,可以鸟瞰石寨村的全貌,这里也是游客们一定能游览的摄影地之一。

石寨村是依山傍水、人文荟萃、保护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客家农耕文化典型,有5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村寨有千年的古盘和古塔,马山调查和赵玉飞地。还有许多客家人的典型建筑,其中绥德楼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岛原村

桃园村。村里的景色和它的名字一样,像世外桃源一样美丽。该村至今保持着“一村一城”,现有26个高敏家成功入选“广东省高村”、“中国传统村”。不仅有“文化名村”和“著名的交响乐村”的美名,还有“长寿村”的美誉。

图源村的古树三千、青竹古郎、数十座百年历史的古建筑气势宏伟,原生态的自然风格与古建筑很相配。桃园村的村民都是张居民,建于明朝中期。据记载,老祖宗9世祖文儒公为了躲避战乱来到这片广阔的盆地,携家人开辟这片土地,表达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因此将村庄命名为“桃源”。这个村子至今已有600多年了。张家后代继承了祖先的耕种,读了全家族的遗训,建立了家,建了房子,建了几百间牛班。玉金花和田郎相衔接,东面为保湿寨、北李溪官山、南门为贝雷斯特,从东南向西北延伸,绵延3里。

桃园村随处可以看到杂乱的苦恼建筑物。据统计,目前保存着大量完整的100多年来的古代民居建筑。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有武陵桥、猎空王、30

0年以上的有清河堂、华萼楼、迪光馆,200年以上的有司马第、存厚楼、承裕庄、铭馨室、敦仁楼、继述楼、承庆楼、重光楼、天照楼,其余多建于清朝后期和民国初年。

20多栋依山连片而建的旧时客家民居,结构形式主要有围龙式、杠式、混合式等围屋,格外独特风貌。主楼前面一般是祠堂、禾坪、庭院、花园,后面是化胎月影花头,起排水作用,既科学,又美观实用。如继述楼,是桃源村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之一。该楼是张氏化孙公二十五世祖贤乔公所建,历经200多年风雨仍保存完整。

4 侨乡村

侨乡村古朴的村落里,保存有大量完好的围龙屋。古民居建筑总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是中国客家地区现存围龙屋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形制最丰富的村落。被海内外专家称为世界民居建筑奇葩,"中国最典型的围屋古村落"。

侨乡村,顾名思义,海外华侨和侨眷众多,仅仅一个村,就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000多人。

清晨中的古村落,显得静谧又安详。晨曦中太阳缓缓升起,唤醒了沉睡的村庄。村子里开始热闹起来,鸡鸣狗吠声中,村民们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侨乡村有98座建筑风格各具特色的围龙屋。最具特色的是南华又庐。南华又庐由印尼华侨领袖潘祥初始建于光绪30年,左右共八堂,既独立又可联体,又称“十厅九井”。虽是村中唯一一家收了5元门票的古宅,但值得一看。侨乡村原本有座祖屋名为南华庐,潘祥初就出生于此。当其事业有成后再建一座这样的古宅,加了一个“又”字,显得与南华庐有区别又不失趣味。

100多年前,年仅17岁的潘祥初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在印度尼西亚谋生,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后回乡建造了眼前的南华又庐。不知道的人,不会看出建造这座房子的一砖一瓦都是从遥远的海外运送回来,不会看出这座有着118间房屋的宅子历经了18年才完工。

5 茶山村

被誉为“客家民居第一村”。茶山村位于梅州市水车镇西面,距梅州城区三十公里,与唐代著名的“水车古窑址瓦坑口”相隔二公里,县道荷水畲公路贯通全村,交通便利。村内原有一颗古油茶树,故而得名“茶山村”。

茶山村源于明代初期,逐渐兴盛,清末达到鼎盛期,村中现存34座传统民居,其中绍德堂为明代建筑,有五百多年历史,村中有三百多年历史建筑三座(萼辉楼、创毅公祠、伯荣楼),二百年以上历史建筑五座(畅云楼、德崇楼、司马第、培元楼、承庆楼),其余大部分历史建筑均在百年以上。

茶山村还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据资料记载,至废除科举制度期间共有进士、贡生、监生以上称谓者48人,村内仍保存有16根楣杆石。近现代,茶山村的大夫第里出了个北伐梅军参谋长黄新华,培元楼里出了个国民党四星上将、抗日名将黄琪翔,云汉楼里出了个嘉应首富、新加坡四大财团之一黄澐辉,资政第里出了个全国妇联原副主席黄甘英等,访云楼里出了个被人称为“鲩精”的黄康华。

6 石楼村

石楼村位于梅县雁洋镇东南部,景致秀美恬然,俨如传说中的世外桃源。白墙灰瓦的古屋矗立于山脚下,古韵之风悠悠然。

村中流淌清澈小溪,石径沿着清溪而建。风景秀美,站立山间田野,各有观瞻,其中的大岩石屋是景点之最,而它也是改石寮村为石楼村名的由来古迹,是石楼钟姓开基之地。

据石楼钟氏族谱记载,四世桂馨公传云:当时住雁洋镇大坪村塔上,强邻逼肆侵凌,馨公对家人说:“古人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所以智者选安身之处,务求仁爱风气浓厚,避患者入深林,我将去也。”随即牵男带女搬上大岩住石屋,得名石寮村,垦山种树开田,艰苦耕耘。经若干年后,将石寮村改为石楼村。如今,“石屋”已成为古迹,地基旁边尚有残存的屋迹、石基、石砌小路和石屋后面残存的苗竹、椽子树、竹桔、紫灵树等。

据悉,石楼村共有钟、黄、杨、朱、叶、许六姓,故石楼村宗祠较多,全村共有16个宗祠。在建筑特色上,石楼村各个建筑多成群集结在山下宽阔地,以客家围屋为主,大都是两层二堂三横的围屋,上、下堂及天井宽敞,这些围屋左右相邻,连片而建。

7 侯南村

侯南村是百侯镇政府的所在地,旧称“溪南”,与侯北村隔梅潭河相望。村内有畲坪子、茶亭下、宝善楼、银子坑等居民点。经济收入以农业、加工业、瓷业为主,侯南向来注重文化教育事业,清代科甲甚盛。

侯南村建村于宋代,现存种德堂和大书斋,均建于明嘉靖年间。拥有县级文保单位2座(通议大夫第、肇庆堂)。肇庆堂又名敬修衍庆,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距今已有90余年,占地近3200平方米,主体为“堂”“横”组合的府第式客家围屋,围屋侧是一幢精美的两层西式洋房,与其它地方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中那种民居形式有着区别,其特点为主次分明,一中一洋,虽然各据一方却又紧密相连,屋内梁柱、斗拱、屏风和门窗依然保留着一幅幅精美的雕刻和色彩斑斓的绘画图案,是梅州山区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客家民居。

8 松坪村

松坪村位于阴那山五指峰下,与叶剑英元帅故居相邻,这里古树蔽日,翠竹婆娑,绿树成荫,山青水碧。数十座古色古香而又各具特色的古近代民居建筑分布其中。具有500多年文化积淀的古民居,被游人誉为“客家建筑的活化石”。

松坪村古民居建筑十分壮观,100多年以上的老屋就有26座之多,而且颇具特色,有的自成一体,有的延绵而筑。依地势和环境或围龙,或合杠,或堂横各式,平房、楼屋,皆顺应自然。

“大夫第”松乡公祠,建于明宪宗成化年间,由杨氏梅州开基祖云岫公二十世孙讳春(号:松乡)公(明诏赠正议大夫)开基创建,有500多年历史,是松坪古村首座民居建筑(堂号“关西”,门联:“四知世泽,三相家声”),故松乡公为村中之开辟者。

沿着一个又一个回环曲折、窄小幽深的巷弄,可到孝义公祠一带"天光云影四面围"之村中心古民居。由明末进士及第、李氏梅州五世贵养公长子(继生公胞兄)孝义公创建,为上、中两堂、四杠一围式围龙屋,与继生公祠老楼同时期兴建,距今400多年。

孝义公祠为土木、单层夯筑结构,面积约2000平方米,有房近80间,标高偏矮,门楼无内门厅,两边山墙布“龙眼”圆窗以仰北(韩江河流),作潜龙昂首蓄势待发,令人拍案叫绝。

村后家山"文峰"--大瓜岌,登顶可见村东面添溪水面如镜流入韩江,一条经年不息的大圳水绕村逆河而上,直达村之隅"塔子冈"。自古有山歌唱到:"松坪是个好地方,又有圳水流冈上"。俯瞰古村落,新老建筑错落兼容相得益彰,如诗如画。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欢迎关注古村记头条号

(更多全国县市古村古镇关注微信号,搜微信号:gucunji)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