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北京圆明园一日游】台湾姑娘来到圆明园,惊讶地发现中国不再是过去的中国了。

站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的西楼遗址前时,你的心是什么感觉?

那天北京零下14度,7级风,我坐地铁一个人来到圆明园。

隆冬的圆明园显得寂静肃杀,里面没有游客,甚至有些景点只有我一个人。我仿佛走进一幅凉凉的画中,在时间的深处抚慰着那些岁月的创伤。

你能想象当时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吗,大火持续5天以上的情景吗?

有人告诉过我,项羽也烧咸阳宫,大火在三月以上。

这不能相提并论。项羽烧了咸阳宫,从现在开始属于中国内战。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是国耻,是外灭,是历史的伤痛,是给中华民族烙上烙印的永恒伤痕!

我不知道你们有这种感觉。当我慢慢进入西楼遗址的时候,看到眼前横躺在地上的伤疤,非常强烈的感伤立刻冲向脸,包裹着我的整个,吸了一口气,带着历史的沉重。

从那以后,一想到我进入圆明园的瞬间,这种感伤随之而来,在我心中萦绕了一段时间。

我觉得圆明园的痛苦已经渗透到我的骨髓里了。

韩元康熙把昌春园以北的园林给了四皇子尹镇,而李贺是“圆明园”。“元明”这个词的意思很深:“丈夫圆、神、君子的时候;明光照耀,还有达人的智慧。(西方。)意思是教育后代皇帝进行自我修养,达到深刻、完美、完美的圣贤境界,这就是所谓的“圆”。“明”的意思是政敌明哲、恩比民广、“元明”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贤明君主的理想标准。

康熙、雍正因为努力学习佛像,所以用这个佛家词来指黄家元林,鼓励自己和后代。四皇子润自称“圆明居士”,登基为雍正后开始扩张圆明园,圆明园从黄行宫开始,成为实际的行政中心。

到了干隆年,清朝国力达到顶峰,国债丰厚,圆明园又迎来了一次匠心。“谁江南风景好,移天,从军品中退缩”,乾隆皇帝一辈子下来江南六次,走遍江南著名的园林,烟雨弥漫的江南风景让这位“诗人”心碎不已。有一段时间,西湖十景、苏州狮子林、南京西达参院做的是庭院、浙江江宁陈家安兰园。意大利传教士龙塞宁在庭院中建造了西方大厦,这座欧式建筑园林也被称为“中国的凡尔赛宫”,圆明园建筑从此达到中西合璧的最高水平,是世界园林建设史上的艺术奇迹。

圆明园被称为“万元花园”。

文化价值不仅来自于建筑与格局,内部的珍藏品更是令人惊叹不已。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即使把我国巴黎圣母院所有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相媲美。”

看过园明园复原图的现代人大都被惊艳了时光,那么对于当时清朝皇帝的醉心园林,甚至是后来慈禧太后动用海军经费也要修建颐和园的心态,也就不那么奇怪了。乾隆后,一边是国力持续走下坡,一边园明圆持续地扩建,那时候国库尚且充盈,加之嘉庆没收和珅的财产,作为岁月温柔乡的圆明园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就连简朴成性的道光皇帝也是花钱如流水,不吝惜举一国之资也要来个锦上添花,咸丰时,内忧外患,国库吃紧,扩建已是举步维艰,这座伴随着清朝由盛转衰并让历代帝王无比痴迷的山水园林,也即将迎来历史性的痛击。

一步步踏着园明园遗址,想象着她曾经的繁华,你就会对当年清朝的腐败无能充满愤慨。中国有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仅六个字,却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耻辱。

在欧洲步入工业发展的大时代,大清却像一轮黯淡的夕阳,慢慢地走向没落。

可笑的是,外交上盲目自大、坐井观天的大清,还自认为天朝上国,外邦皆是跳梁丑夷,在一种关起门来是老大的愚昧心态下,中国,迎来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公元1840年,也就是英国大使马嘎尔尼访华后的半世纪,中国大门被西方船坚炮利轰了开来,中英双方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法国、美国见有利可图,也纷纷涌过来想要分一块肉,《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逐一钉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上,自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地流血,神州哀鸣,历史淌下她的第一滴泪水。

装睡的人永远叫不醒,列强的瓜分竟未唤醒道光皇帝的警觉,依旧苟安于现状,盲目自大,这就给古老的中国带来更深的劫难。

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父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大清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伴随着太平天国动乱,英法联军在沙俄和美国的支持下攻入北京,咸丰皇帝仓皇逃往承德,清廷从根本上放弃了对联军的抵抗。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再一次昭示着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皇帝逃跑了,清军武器装备落后,使得英法联军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地踏进园明园这座人间仙境。10月6日,法国军队先抵达圆明园,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水自尽,英军则于次日清晨抵达,劫掠是从10月7日开始的,他们像疯了似的,能抢就抢,不能抢的就肆意毁坏,人类通过纪律约束的本性在这一刻全都荡然无存,只余野蛮。到了10月8日,抢劫规模越来越大,英国人、法国人、印度人、非洲人的身影在园中横冲直撞,玉器古玩、珐琅饰物或辗转运至西方各博物馆,或遭毁坏,一地狼藉,最后,英特使额尔金一声令下,火烧圆明园。

烈焰腾空的那一瞬,开始了中国史上一场文明的浩劫。

多少人凝望着天空,眼角溢出了泪水?

浓烟滚滚,日月无光,大火五日不灭,这就是自诩文明的西方人对“野蛮”中国的行径。英法联军撤离后,当地地痞趁火打劫,掠走不少文物,甚至那些在园内居住的旗民也开始趁火打劫,自此,这座几经精心建造的园林只存在历史泛黄的纸页里,活在人们过去的悠悠遐想中,曾经强盛如汉唐的中国,已是一抹斜阳。

一个国家,生了病瘤,割了会痛,不割会烂,若不自己割一刀,就只能等他人来宰割,那时候的中国,就是一个内部长瘤的病夫,却昏昏然不自醒,直到列强一刀一刀地划了过来,领土丢了,大好河山再不完整,再一把火,把昔日的皇家园林,烧成了定格在时光深处的荒凉遗址。

令人惋惜。

今日的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象征,也是提醒吾辈奋发自强的精神指标。周总理说:“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若将圆明园进行了改造,成了一座崭新的园林,那么历史的教训不见了,侵略者的痕迹消失了,你再也无法在岁月深处看见那隐隐的火光,如今的我们,还会对那段历史深有感悟吗?

如此看来,一座饱经摧残的园明园,体现的,是另一种深度的文明价值。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游园,不是图她的美景,而是记住她的带给我们的启迪与警醒。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眼中的园明园,是个柔弱的女子,她在屈辱的岁月里沉痛过、挣扎过、哭泣过,在漫长的凝视中,等不到主子的解救,最后只能绝望地阖上双眼,转身,投入烈焰之中。

火光映红了北京的天空,将那段历史灼成了血泪,仿佛也照亮了今日中国人的爱国精神。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与光绪仓皇西逃,圆明园再次遭到摧残。

清廷的腐朽堕落,毁掉的又何止是一座圆明园?

当日天高云淡,北京天空蔚蓝,走入历史的长廊,往昔的惊心动魄全都一幕幕鲜明了起来。

天空还是那个天空,中国却已不是过去的中国。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