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旅游路线图】重阳快到了,我们沿着这些路线去看“金山银山”

汉路已经过去了,重阳近了,不知不觉秋深了。这时,从河北之间的汉巴到内蒙古额济纳、湖南十八洞村到重庆潭古镇,满山都染红了。御花园传令的阿妈们争先恐后地拿出匾,用金黄色玉米、红辣椒晒丰收的秋天,西江苗寨的桥下,姑娘小伙子们载着歌载舞,载着“乳房”,互相诉苦着忠长。

年龄是重阳,现在是重阳。和春光不同,比春光好。

今年春天,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关键时刻,我国以消除贫困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脱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上榜,地区全部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农村旅游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的建设立卡贫困村通过发展旅游业摆脱了贫困。

不久前,文化观光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及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建党百年红色旅游100条精品路线》。其中28条“扶贫成果体验、农村振兴”主题线,重点展示了我国在新时期扶贫攻坚、农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使游客在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的同时,也能真实地感受到美丽乡村的幸福变化。

今天也是重阳。本着“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一起来看看山多采多姿、平原青翠、花香交融的美丽中国的魅力。

只有繁荣的骆驼

看门人还没有

“脱贫攻坚河北”名牌路线。

河北省保定市平县龙川观镇骆驼湾村-富平县龙川观区嘉大村-石家庄市平山县江南镇李家庄村-西柏浦镇北庄村

离开石家庄高速公路,两个多小时到达河北省保定市平县龙川关镇骆驼湾村。这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镇,三面环山,村子西边流淌着水流。

下车后,我看到淡黄色的墙上有醒目的红色大字。"我们必须想办法,群策群力,尽快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这时,我好像听到了温和但有力的声音。字迹清楚,好像有投掷的声音。今天,骆驼湾村已经翻过了以前贫困的一页,翻开了新的篇章。村民们果然过上了日益发展的好日子。

初秋,清风徐徐吹来。夏天的热气已经远去,周围的空气凉爽柔软,刮风,丝绸擦着脸。远处近处的树木仍然是绿色的,深绿色和浅绿色互相依偎在一起,相互融合,美丽如画。正是瓜果散发香气的季节。板栗软糯,苹果甜,村里和山上各种水果不断走成熟的道路。尝了一口桌上的青粥小菜,咀嚼了浓浓的烟花味道。打开门远望,浓隐隐的雾气遮住了远山附近的树木,像层层叠的纱布一样,使所有的风景都显得空荡。

骆驼湾村有特别的博物馆——津滨博物馆。据说是博物馆,其实是低矮的土坯院子,也是村子里最好的房子“陈家大院”,建于19世纪30年代。那年,陈高兄弟住在这里,努力工作了一辈子,但仍未能因“半年粮食半年料理”而摘下穷帽子。为了不忘记过去的“穷日子”,村子保留了院子,并挂上了“津滨博物馆”的招牌。抬头一看,屋檐下挂着的藤编篮子、簸箕和高粱茎做成的窗帘映入眼帘。家庭日、盛蔬菜和水果的大米、偶尔蒸年糕,什么东西都不能少。门框上贴着红色对联,家家贴着对联,看起来很倾斜。窗外灶台不太远,不要看外形粗糙简陋,炎热气温高的日子里一日三餐都要在这里做。再往里走,有一个大十字院子,父母的本室。墙上放着很多农具,山间藤蔓很多,就地取材,农具大部分是藤茎制成的。

朋友拿起了一个叫大豆的杆子农具。田里回收的豆秸铺在地上敲打,豆荚爆炸后,豆粒噼里啪啦地冒出来。抓住木叉,打开豆秸,就可以收集豆放在包里。看到他们左右训练,配合起来,我们忍不住竖起了拇指。这种农具前面有编在一起的藤头,可以活动。打一下,抖一下,再回来。他们小声告诉我那是车轱辘。名字听说了,这次看到了实物,我还可以多见识一下,很高兴。连芝麻都能打豆子,芝麻和密度也经常用它脱粒。

骆驼湾一号院是曾经贫穷的唐英彬的家。我没看到老房子,房子和院子都在改造,墙上挂的大电视在放映宣传片。房间里的陈设仍然是老样子,是为了恢复过去的生活风景。现在房东已经搬进了不远的新房,那里家电齐全,有统一供水供暖。眼前的一切都回应了这句话:“只要下定决心,黄土变成金子。”我们在一号院子里东走西走,看到院子角落也干净整洁,树上枝叶茂密,花朵争鸣,空气柔软甜美。隔巷之间游客们走来走去,笑声热闹。村民们嘴角挂着微笑,热情地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我看着门上的窗帘,可爱地抚摸着,它们是草珠串。浅灰色的珠子一晃就发出“哗啦”的声音。这些珠子小时候很常见,现在再看,有亲戚在异乡遇到了旧知识。

近。

二号院的女主人满脸笑容,招呼着我们,也没冷淡了其他游客。她天天在小院里侍弄花草,为大家讲解家里从贫困到富裕的巨大变化和幸福生活。看她站在花前,摸摸这朵儿,又怜惜地捏捏另一株的绿叶,像看着被自己捧在手心的孩子,满眼欣喜。她说,喜欢照顾花草,像这样活动活动,身子骨硬朗。真是知足常乐,看着她那样欢喜,我也笑了。精心的照料有回报,院子里花木扶疏,草绿花红。她说,村里有评选活动,她要努力争取评上最美小院。

骆驼湾大舞台在村中心,几个小伙子正在弹唱。音乐铿锵,歌喉嘹亮,分立四处的人们也忍不住跟着节拍律动,轻松而愉悦。舞台对面摆着一溜五六家摊位,售卖各种土特产。枣、核桃、蜂蜜、菌菇,自产自销,原汁原味,闻一闻,空气都是香的,好像沉甸甸挂在了衣角,随着我一路走走停停。

小吃一条街两边挂着一盏盏红灯笼,透着喜气。这里摊位更多,一个连着一个,售卖的多是小吃或者其他美食,也有玩的用的,满足着游客的需求。一股面香混合着芝麻香扑鼻而来,买上几个缸炉烧饼,咬一口,又脆又有嚼头儿,物美价廉。给同行的朋友拿了两块儿,他说,这样朴拙的食品,才吃得到粮食真正的味道。不远处的大锅菜正出锅,香味儿像长了钩子,牵着我的步子,直站到炉灶前端起了碗。

走走停停,舍不得离开。这个明洪武年间因卫河码头商道成村的小地方,早已脱贫致富,而今正以她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吸引着八方来客。你看,果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八洞之晨

文<刘红春

“精准扶贫·首倡之地”精品线路

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吉首市矮寨奇观景区—湘西州乾州古城—湘西州泸溪县浦市古镇—湘西州凤凰县凤凰古城(包括老洞村、竹山村)—凤凰县菖蒲塘村

嘹亮的鸡鸣,仿佛一把灵巧的剪刀,只在朦胧的夜幕上轻轻地剪开一角,那浓浓的夜色就被撕开,随后翻卷而去,天空亮了起来,轻纱般的薄雾从山谷升起,在山腰、山顶缠绕弥漫着,恍若仙境。湘西大山深处的十八洞村,在清新润甜的空气中慢慢苏醒。

年过七十的石拔专起床了,她穿好衣服,走到猪圈旁,两头大肥猪听见响动,翻了个身,爬起来,扭动着笨重的身体,亲热地朝她走来,她舀起一瓢猪食倒进猪槽,大肥猪们“吧嗒吧嗒”地吃起了早餐。

柴火灶开始冒烟,石拔专往锅里加水,准备煮花生。自从老伴去世后,村干部就动员老人嫁到保靖的小女儿回到十八洞落户,陪伴和照顾她。今天女儿和孙女们回来了,她想给他们弄点好吃的。如今日子富裕了,孩子们想吃什么,她都尽量满足。

村子东头已经退休的杨东仕老师打开大门,门楣上的“幸福人家”几个大字在无声地讲述着这些年发生在他家的致富故事。大门边的苗鼓雄赳赳地立着,等下游客来了,主人家一定会激情满满地打上一段迎宾苗鼓。杨老师的儿子杨大哥早就忙开,他在厨房炸鱼块,烹制最受游客们欢迎的苗家鱼。冷藏展示柜里摆满了已经洗干净的新鲜小白菜、苦瓜、西红柿、南瓜叶。杨大嫂也不闲着,在他家的小酒坊里忙活开了。这酒坊不大,酒却很有名气,猕猴桃酒、玫瑰花酒、桃花酒、糯米酒、杨梅酒,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至于那喝一口就让人忘不了的“烧刀子”烈酒,更是理所当然地占据了大厅最显眼的位置。

走过青石板,绕过泥巴墙,遇见从青瓦房走出来的土家族姑娘张雪琴。她今年25岁,是嫁到十八洞村的媳妇。

她已梳洗完毕,苗裙精致,身姿窈窕。化好淡妆,戴上耳麦,她把腰间小扩音器整理一下,对准话筒试了试音,一切准备就绪,方才迈着轻盈的步子出门。出门前,她把那顶竹编小斗笠戴在头上,天气热,太阳大,可不要晒黑。作为十八洞村的讲解员,她了解村里之前的情况,更了解精准扶贫之后村里的变化,如今来村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她的工作也更加重要,更加忙碌。

从十八洞展厅出来,顺着停车场的水泥路往下走,就是十八洞村小学。校园不大,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和一间厨房,但窗明几净,桌椅摆放整齐,教室内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齐全。蒲力涛老师正在带领孩子们晨读,稚嫩的读书声在村庄上空响起,那么清脆,那么动听,那是脱贫致富的声音,是乡村振兴的声音。

“绿肺”茅荆坝

文<王勇

“艰苦奋斗路·绿色塞罕坝”精品线路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山岭长城—隆化县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围场县塞罕坝机械林场—御道口草原—丰宁县京北第一草原—千松坝国家森林公园—张家口市沽源县五花草甸—张北县德胜村

去河北隆化参观一个草莓基地,完事后,当地朋友说,带你去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逛逛,我说好。

从隆化出发,不足一小时,便抵达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沿途群山连绵,碧空如洗,艳阳清风是山峦的最佳旅伴。朋友说,这里早年是国有林场,被称为“京畿绿色之肺”“塞外绿洲氧吧”。

公园入口处,一座峭壁如刀切一般与白云对峙,有山松扎根于崖壁间,自远处看,如鹰头巍然耸立,人们称之为“鹰首山”。

我去时不是节假日,茅荆坝游人不多。山路遥远,燕山的习习凉风夹带着青草的味道弥漫四野。林木一望无际,间或一丛丛野花点缀其间,幽静安详。

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地处燕山北麓,接壤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翻过这座山,那边就是赤峰。”朋友说,清朝时,茅荆坝是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康熙、乾隆等皇帝都曾在这里骑马围猎,但后来生态破坏,这里和塞罕坝一样,处处黄土裸露,林木稀疏。70多年以来,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才换来眼前这28万亩莽莽苍苍的山地林海。如今,茅荆坝的森林覆盖率达92.6%,被誉为“中国最美森林”,生活着野猪、狍子、山鸡等野生动物200多种,其中,仅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就有30多种,还有濒危野生植物20多种。

一边听朋友讲着茅荆坝的“前世今生”,一边向山顶爬去。累到汗如雨下时,忽然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溪流之上有一块石头,上书“武烈河源”。原来这里便是武烈河的源头。武烈河是承德的母亲河,石壁清影,汩汩不息,养育了一方水土生灵。

在小憩了三次之后,我们终于抵达山顶。超出想象的是,山的那边不是山,而是丘陵,绿草连绵,百花遍野,在静谧的山谷里兀自盛放,将孤寂的旷野涂描得似锦如画。尽管少有人欣赏,但这似乎并不影响花儿们绽出自己的美丽,四季轮回中,它们自开自落,无论你看或不看,它们都冷艳高贵,春暖花开,冬来深埋。

从山顶遥望,没有想象中的峻岭险峰高崖,有的只是缓坡绿草和茂密树林,静若处子,遗世而存,如果没有风和人语,这里或许将安静如世外吧。山顶的小亭里有三五游人在瞭望、拍照,不时赞叹这里的静谧与似锦繁花,或许正是这深邃的幽静,为茅荆坝无涯的时光平添了些许神秘色彩。

作为蒙汉文化交汇地,这里的山顶还有一座巨大的敖包。敖包是蒙古族先民的文化遗存,有资料记载,清代,每年阴历七月初三,蒙古喀喇沁历任亲王都要到这里的敖包山祭祀,祈求风调雨顺。

站在山顶极目瞭望,冀北山川美景一览无余。起伏的峰岭勾勒出一道道温柔的水墨线条,旁边的山谷里坐落着一个小村,朴素而安详,村中小路也清晰可见。据说这条小路还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名字,叫“四好农村路”。有了这条路,这些年,村民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情,发展起了休闲农业旅游和精品民宿,搭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光。

山风吹拂,停留片刻之后下山,车子已在山脚等待多时。尘世间的黄昏已经来临,车子盘山而下,暮色苍苍的群山渐次隐没在深深的黄昏里。

朱家林花海

文<若荷

“齐风鲁韵·魅力田园”精品线路

山东省淄博市中郝峪村—临沂市沂南县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临沂市沂南县竹泉村—临沂市平邑县九间棚旅游区—临沂市兰陵县压油沟景区—临沂市兰陵县代村—临沂市兰陵县国家农业公园—枣庄市山亭区兴隆庄村

在沂蒙山区、崮乡之畔,有一座高湖水库,相邻一个村庄叫朱家林。走向朱家林,镌刻在大门一侧的“柿外桃源乡伴·柿子红理想村”字样格外醒目。打开当地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旅游手册,“朱家林田园综合体”跃入眼帘,一个既有乡村风情、又有时代风格的生态园蓦然而出,清朗新鲜的田园朝气和情调弥漫心间。

朱家林,坐落在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与我所在的小城毗邻。沂南古称阳都,为秦设立,东晋废,现存有古城东门遗迹。这里曾发现北寨汉画像石墓,出土过石器、铜器等。汉画像气势恢宏,刻工细腻流畅,其中,《七盘舞》已在《辞源》创建相应词条,《丰收宴飨图》曾入选中学历史课本,因此,这里也被誉为“齐鲁小敦煌”。

沂南历史人物很多,最著名的是诸葛亮和颜真卿,而在更多人头脑中与沂蒙紧密联系起来的则是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红嫂明德英、支前模范朱富胜等英雄人物。这里是山东省委、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山东分局和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成立地,山东省委党校诞生地。光荣的革命历史赋予这片土地独特的红色基因,这里的人们执着、智慧、坚韧,在推进沂蒙山区各项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朱家林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与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人们利用朱家林丰富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乡村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开发也在当地山区起到了引导作用,美化了乡村,服务了乡村,富裕了乡村,为外出打工者和老龄化空巢家庭提供了后方保障。

深入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你会遇到几个来这里创业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是名校研究生,来这里当起了“农民”。这片肥沃的土地,成了他们研究和耕种的对象。他们的所有付出,都是为了生产出绿色健康的有机食品,让人们吃到的粮食更纯粹。而他们的理想,就是“希望能够引进一批年轻人回到乡下,如果没有年轻人回乡,乡村即使有了资本,长远发展中还是会遇到很多瓶颈”。可以说,朱家林就是要打造青年返乡创业基地、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和城乡资源对接的平台。

要发展乡村旅游,自然少不了旧村改造。泥泞的小道变成了柏油路,泥石混杂的陡坡改成了石砌台阶,蓬乱纷杂的苇草、碎石烂瓦得以充分利用,一座新村替代了往日脏、乱、差的旧村。村里先后建成创客公寓、燕泥民宿、织布民宿、木作民宿等特色民宿,植入以柿子、小米、萱草为主导的乡创农业、科技农业文化创意和品牌,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具有了示范和创新意义。

除了民俗、旅游、食宿项目外,朱家林的田园里,还有一片美丽的花海。水生的有荷花、蒲草,陆生的有矢车菊、二月兰、麦蓝菜、狼尾蒿等,大片大片的格桑花张开了笑脸,仿佛在向人们示意幸福吉祥,可谓姹紫嫣红。《诗经》里的植物在这里焕发生机,现实中的植物与诗歌在互为碰撞下产生灵性脉动。无论是非遗展览馆里的剪纸、拓版画、沂蒙手绣,还是承载了很多人童年记忆的柳编、泥哨,都让人对这崭新的乡村田园萌生新的念想。

“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沿着那一片花海走向尽头,只见路旁的桑树上,桑葚果结了满枝。这些桑树有的是专为采果而种,有的则是为蚕宝宝提供桑叶。对于桑蚕文化的喜爱,恐怕没有哪个民族会超越中国。相传嫘祖在劳动过程中偶然发现有一种虫子会吐出白丝,这丝柔韧顺滑,用以纺织制衣,甚是华丽。嫘祖经反复观察研究,掌握了蚕的习性,创造了养蚕缫丝法,从此,中国人养蚕、取丝、织绸,逐渐培育起一种产业。悠悠五千年,服饰文化千变万化,而丝绸的记忆却从未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褪色。

我去时,正值朱家林田园花海啤酒节开幕。去参加啤酒节的,不仅有爱热闹的年轻人,还有喜欢漫步花海的中老年人,更有到“蚕宝宝”养殖基地参观学习的孩子们。正如当地广告词上所说:“我路过千山万水,住过百家民宿,只记得一个地方,早上出门就是醉美花海,晚上抬头就是满目繁星。”

闲暇时分,不妨到朱家林看山、看水、看炊烟、看农家,夕阳西下,收拾起落满晚霞的红装,欣赏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浸夜幕下的光辉,望轩窗下的疏影,远离束缚,眠一个喧嚣的城市里难以将息的长觉,收获满满的幸福。

东风航天梦

文<曹燕

“绿色阿拉善·多彩额济纳”精品线路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腾格里沙漠天鹅湖景区—阿拉善盟胡杨林旅游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黑城弱水胡杨景区—额济纳旗居延海景区—额济纳旗东风航天城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叫“东风航天城”。上世纪60年代,该发射基地与北京三个总部有线电话长途通信的秘密代号为“东风”,“东风航天城”这个名称随之沿用至今。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历史的记忆——额济纳旗与东风航天基地建设史料》中说,1957年秋,中央军委批准了《关于建设导弹靶场和试验场的规划(草案)》。科学家们走遍东北、华北、西北,经过紧张的空中和地面勘察,最终选定了位于甘肃酒泉和内蒙古额济纳交界处的这片区域。

去额济纳的路上,随着歌曲《苍天般的阿拉善》在天高地阔的戈壁滩上回荡,我不禁凛然一动。是啊,用母亲的温柔来形容这片广袤的土地并不恰当,这是一片父亲般沉默无言的大地,是“苍天般的阿拉善”。一路往西,遥远的天边似有隐约起伏的山丘浮在水面,原来,这就是海市蜃楼,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折射的幻象。

穿过“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远远便看到高高耸立的载人航天发射塔。东风航天城的整体地势要低一些,从地理环境来看,这里本来就是戈壁沙漠中隐匿的绿洲。如今,这座戈壁小城已成为世界闻名的现代航天城,其探索太空的脚步从未停止。

走进神秘的东风航天城,这里更像是一个小城市,剧场、学校、医院、火车站,一应俱全,城区里满眼的绿色令人惊叹。进出航天城,必须经过一座“神舟友谊大桥”,当地人称它为“彩虹桥”,是航天城里的一个地标。这里的街道取名都极具特色,太空路、宇宙路、航天路、胡杨路、黑河路、红柳路,契合航天城的光荣与梦想。在一片树林边白色的火箭模型旁,婀娜的“飞天”雕塑之下还有池塘,池塘里有长发般飘舞的水草和金鱼,别处稀松平常的景象,在这里却显得弥足珍贵。

白色与橘红色相间的建筑群映入眼帘,便到了著名的航天员公寓“问天阁”。这里是航天员进入发射场后生活、工作、训练、出征的地方,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都曾入住这里,并由此出征,飞赴太空,圆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

载人航天发射塔是蓝色的钢铁巨人,十分壮观,张开的是用于固定航天器的两侧抱臂,抱臂内部为分层结构,那是工作台。中间还有一个等高的圆柱形建筑,有电梯,那是留给航天员的逃生通道。发射塔正下方是喷射焰导流槽,呈U形,这样的特殊结构,保证了航天器的喷射火焰可以通过地下,从发射塔两侧斜向上方喷出。站在这里,很容易联想到那些激动人心的电视直播画面:随着庞大的力量喷薄而出,一个个航天器挣脱地球引力,向着浩瀚无垠的宇宙飞去。今年6月中旬,也是在这里,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成功点火发射。

所有站在发射塔前留影的游客,腰背都挺得直直的,骄傲而自豪。这里是一个民族梦想腾飞的地方。

回归袁家村

文<宋宋

“体验关中民俗·品味陕西味道”精品线路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甘亭镇东韩村—西安市周至县周至水街—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咸阳市兴平市马嵬驿—西咸新区茯茶小镇—宝鸡市岐山县西岐民俗村—宝鸡市陈仓区香泉镇大水川景区

走进袁家村,那些沾染了泥土味儿的记忆瞬间被唤醒。村落内,土地平旷,屋舍错落,绿树成荫,流水环绕,街巷交错,鸡犬相闻。一幅幅原生态的乡村自然田园风光,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袁家村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被人们称为“关中印象体验地”,2014年获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荣誉称号。

在喧嚣的城市辛苦打拼,人们开始渴望乡野田园的宁静和平实。袁家村的出现,正好提供了一种可能,让紧张、忙碌的身心有了诗意停靠的地方。

跨过袁家村门楼,那条总是人头攒动的老街道——康庄老街映入我的眼帘。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泛着古老暗雅的光,街边来自山上的清泉水终年不断,静静长流,贯穿于整个村落。行走在斑驳的石板路上,青砖白墙的店铺一街两行,静谧中透着安闲,古朴中隐着清雅,岁月经久沧桑,让这个古老的村落浸润在灵秀而又拙朴的风韵中。

布坊里,一位农家大嫂坐在织布机前细心地织着土布床单。她的动作非常娴熟,梭子在双手间不停飞舞。面坊中,游客饶有兴味地卖力推动,沉重的石磨缓缓磨出略显浅黄的面粉。我尝试着推了一把那石磨,仿佛回到了童年。老式的油坊里,庞大的压油杠子悄然陈列,飘出岁月的温热气息,细嗅却是炒熟的菜籽香。豆腐坊中,刚出锅的豆腐热腾腾的,弥漫着阵阵诱人的豆香。

走过一间间作坊,一个个老物件诉说着一段段故事,入目入心的是浓郁的关中风情,积淀久远的是深沉的关中文化。不论是这里的民风还是建筑,都被古老深厚的传统文化熏染得太久了,一切宛如一坛陈年老酒,藏在关中人的记忆里。

袁家村是吃货的天堂,关中小吃街是来袁家村的必选。村里不同的街道上已经有数百家小吃铺,每家各具特色。逛逛袁家村的小吃街,好不热闹,这里的特色民俗产品和地方小吃让我味蕾大开,舌尖满足。

千年古槐边,一家怀旧茶楼傲然而立,一个个大茶壶里煮的不知是茶,还是那在无声无息中悄然流走的岁月。要是转累了,就在茶坊歇歇脚,品一壶地道的土炉茶,听几折子秦腔戏,那份恬淡与闲适,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说该是多么难得和惬意。

老街紧挨的就是农家乐,都是当地村民用自家的院子、小楼改建的,或餐饮或住宿。拐进一家农家乐,只见小楼别致,院落宽敞,摆设富有情调,老式农具倚墙而立,长长的蒜辫儿、红彤彤的辣椒串挂在屋檐下,熟悉而又亲切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热情好客的主人笑脸相迎。在庭院的葡萄架下落座,不一会儿,香味四溢的农家饭就摆放在面前。待饭至半饱,酒过三巡,农家自酿的烧酒红了笑脸,热了心肠,让人身心得以彻底放松,油然而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叹。

遇见袁家村,不由自主地停留在这里,内心安宁。离开袁家村时,我忍不住回首望去,几丝若有若无的炊烟飘在湛蓝的天空中,浮在农家乐青色的屋瓦上,那人影绰绰的乡村小镇,透出令人向往的纯朴、恬淡、宁静和空灵。古韵悠悠,乡土绵绵,像梦中的故事。

累了倦了,何不回归田园。

滴翠莫干山

文<唐红生

“两山理念·振兴之路”精品线路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安吉县目莲坞村—蔓塘里村—安吉县鲁家村—安吉县黄杜村—湖州市莫干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景区—杭州市淳安下姜村—衢州市开化金星村

秋高气爽,风轻云淡,正是旅游的好时节。几位朋友碰头后,选定了莫干山。莫干山位于浙江省德清县境内,因春秋时吴王阖闾派莫邪、干将在此铸就雌雄双剑而得名。

到达德清,汽车在蜿蜒山道上穿行。沿途满目碧翠,溪流潺潺。至景区换车上山,只见“夹道万竿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峰回路转,过了一弯又一弯,此地谓之十八盘路,四周流淌着绿,仿佛一切被绿色浸染。

不久到达山巅,凉风习习,清新宜人。阳光透过竹林,留下深深浅浅的斑驳,摇曳成一个婆娑的境界。竹是莫干山胜景之一。漫山遍野的竹,层层叠叠,挺拔修长,青翠欲滴,如大海般波涛滚滚。我多想乘一叶轻舟,在绿海中畅游,那定然舒爽至极。这里毛竹居多,也有淡竹、木竹、苦竹、紫竹、凤尾竹等,今年的新竹尤显鲜嫩。时不时见到碧玉间的黄金竹,嫩黄色的竹竿上,每节处都有道绿色的浅沟,碧翠如玉,韵彩独特。竹摇清影,款款如君子,风骨卓然。

极目远眺,山峦连绵起伏,云朵变幻多姿,或堆积如絮,或游离如丝。白云似落入竹海,绿竹欲飞上蓝天,相互映衬着、灵动着,尤为赏心悦目。

向竹林深处走,一路“疏疏绿径处,绵绵雅竹魂”。眼前一幢二层楼掩映在林间,大块的砖石墙面、深绿色的窗户,与周边环境协调,拱形的窗子让人想起陕北窑洞。看似不起眼的小楼,却曾是“毛主席下榻处”。1954年3月,毛泽东在杭州主持制定第一部宪法时,曾上莫干山视察,看到此建筑,或许想起延安那段峥嵘岁月,欣然下榻休息。二楼的房间里仍保留着当年的模样,一张普通的床、两张藤编沙发和简易的办公桌椅,陈设简朴。陈列室中的图片和文字,展现了毛主席主持起草宪法的情景。一面墙上镌刻着毛主席手书《七绝·莫干山》:“翻身复入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莫干山的竹海林涛、漫山绿荫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回去后游兴未尽,即写了这首诗。全诗意兴盎然,洋溢着轻快心情。

穿过清凉亭,信步登上旭光台。这里能看到山的全景,一幢幢别墅散落于茂密竹林间,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或粉墙红顶,或黛瓦灰碧;或左右相邻,或遥遥相对;造型或中或西,屋面或陡或缓,如一粒粒珍珠镶嵌在绿色霓裳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磅礴的画卷。莫干山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誉,自19世纪末开始,西方人在山中建造别墅,20世纪30年代,民国富商政要来此筑屋避暑,风格各异的建筑俨然成了一道独特风景。

途经滴翠潭,只见山凹间盈盈一湖水,闪着晶莹的光,如人间瑶池,把山衬得楚楚动人。那水清澈澄明,倒映着岩壁上镌刻的翠绿色“翠”字,足有三层楼高,笔走龙蛇,气势非凡。这“翠”字高度概括,如画龙点睛之笔,一下子点出了莫干山的特质。一旁的挹翠亭古朴典雅,棕红色的琉璃瓦恰到好处地点缀在万绿丛中,犹如一支巨笔,蘸着满潭绿水,在山峦间肆意挥洒涂抹。这满眼的绿,莫非是它的杰作?

来到松月庐,其因周围古松参天,二楼的大阳台呈半月形而得名。倘若到夜晚,这里应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境吧。室内陈列的实物和照片,记载了一段历史。此处曾是蒋介石的官邸。1948年7月,为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蒋介石在此召开所谓的“币制改革会议”,决定发行“金圆券”,但终逃不出失败的命运。仅过几个月,蒋家王朝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而土崩瓦解。站在阳台上举目而望,峰峦锦绣,满目青翠,一座座用于风力发电的大风车不停旋转,山村一派祥和,早已换了人间。

从芦花荡公园出来,我静静地坐在木凳上。此时,太阳已偏西,秋阳倾泻在林间。满壁的爬山虎,叶子开始泛红,光线令色彩愈发斑斓。和着风过竹林的沙沙声响,优雅舒缓的钢琴声从一家咖啡屋飘出。客人或许正喝着咖啡,说着悄悄话;或许在幽静的院内,漫步鹅卵石小道,闻一缕花香;或许和我一样,呆呆地坐着。

早就听说莫干山的民宿不错,我们来到预定好的一家民宿,四层楼房,翠竹环绕,淙淙溪流打屋旁流过。院内种满了花花草草,肥大的芭蕉叶如竹般绿,一个劲地伸向花格窗。撑开的太阳伞、铁艺桌椅、精致秋千,一看就是放空自己的地方。与老板闲聊中得知,莫干山周边已有不少村民建起了民宿或农家乐,到这里旅游度假的人越来越多,山里人家已走上富裕之路。我不禁赞叹,果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简单休整一下即用晚餐。山里人朴实,菜就地取材,做法也不花里胡哨。土鸡汤炖得香味浓郁,喝上一口,香气瞬间弥漫于唇齿间。笋干烧肉,笋干喷香,五花肉不肥不腻,让人回味悠长。

晚饭后,我坐在秋千上轻轻摇晃。月亮如玉盘悬挂在山峦上,星星眨着眼,山体被勾勒得朦朦胧胧。秋虫呢喃,偶有几声犬吠,这是一种久违的清静。一抹抹绿沐浴在皎洁的月色中,我心愈加澄澈,不由得吟诵起陈毅元帅的词:“莫干好,夜景最深沉。凭栏默想透山海,静寂时有草虫鸣。心境平更平。”

晒秋篁岭村

文<姜满珍

“古徽州·新农村”精品线路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黄山市翡翠新村—黄山市黟县宏村—黄山市黟县西递村—黄山市歙县雄村—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晓起村—上饶市婺源县江湾景区—上饶市婺源县篁岭

在秋虫啾啾的光阴里,我们来到了四面环山的婺源篁岭古村。古村依照“天街九巷,三桥六井”布局建设,一条“天街”似玉带般串联起一座座古建筑,古色古香的徽式民居、一铺一品的商业店坊,家家门前溪水潺潺,鱼儿畅游。渐渐泛黄的草木在凉风中摇曳着,似乎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小猫小狗顽皮地搭讪着、嬉戏着,沧桑的老人静静坐在街边。

篁岭村地无三尺平,远看像挂在山崖上的盆景。初入古村的鲜花小镇,感觉进入了一个偌大的私家花园,缤纷色彩冲击着视线,红色、粉色、黄色、白色、紫色或混搭色的菊花,花瓣形状有直的、稍弯曲的、波斯卷的,要多美就有多美。高挑的月季花,还有少许含苞的、怒放的花儿在展现着它们的风采,或被塑造成拱形的门生长着。可以想象在春天、夏天,它们该是多么绚烂。大红、大紫、纯白的紫薇花依然如盛夏般妖娆着,可以一直开到初冬。红色、粉色的三角梅盛开在飞檐翘角的雕楼旁,橘子树、柚子树、柿子树上开始演绎“最是橙黄橘绿时”的美好意境。在这美丽的庭院里,捧上一本书、品上一杯茶、听上一支曲,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

一路上,遇到不少美院师生在溪水边、屋舍下聚精会神地写生,用画笔将篁岭的花草树木、鸡犬虫鱼、人物山川嵌入画中。还有我们这些兴趣不同的游客,也在用手机发微信、刷抖音,将这里的美食美景和凉爽惬意分享给亲朋好友。

站在古村山巅,整个篁岭簇居村落就像天使撒落人间的花瓣,五彩缤纷地镶嵌在大山的身躯上。村民世代传承,在自家屋顶搭晒台,用竹匾晾晒农作物,“春晒水笋、夏晒干菜、秋晒果蔬、冬晒乡俗”,绘就独特的“晒秋”农俗景观。一户农家的门联上,写着“新年新春房上晒,年头年尾好收秋”,这个“秋”,便是那红色的辣椒、白色的萝卜、淡黄色的笋子、橙红色的玉米、紫色的茄子……它们形态各异地摆在竹匾内、挂在竹竿上,接受着阳光的洗礼和风儿的吹拂,逐渐蒸发着水分,待恰到好处时,再被主人收纳进坛坛罐罐或布袋中。这独特的“晒秋”奇观,被文化人称为“屋顶艺术”“最美中国符号”。

饱览人文景观之余,我还是最喜欢大自然的风物。青山环抱的篁岭,有数百株被誉为“植物大熊猫”的珍稀红豆杉。“健康需要‘森’呼吸,豆杉氧吧显神奇。”看着这有趣的推广语,我不由得对红豆杉更添敬意。它们与香枫、香樟、银杏、石楠等植物一起,日日夜夜守护着村落的宗祠、牌坊、拱桥、五显庙,凸显着篁岭的古老文化和独特魅力。还有那闻名遐迩的高山云雾茶,尽管不是采茶时节,我们也忍不住与其亲近一番,闻一闻那草木清香,想着来年开春,定来采茶。

一直以来,婺源村落就有“杀猪封山”的乡谚。篁岭村的风水林也被严格封禁,除了孤寡老人可捡拾少许枯枝,其他无论老少,只要谁砍拾禁林内的树木,谁家养的猪都将被宰杀,猪肉分给村民,以示惩戒。或许,正因为有如此严格的宗法祠规,才有了今天这水草丰美、花香飘逸、树木葱茏、果实累累、村泰民安的最美乡村。

吊脚楼“游方”

文<邹安超

“多彩贵州·幸福苗侗”精品线路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遵义市播州区团结村—六盘水市盘州市岩博村—黔西南州兴仁市鲤鱼村—黔东南州从江县岜沙苗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黔东南州凯里市下司古镇—黔东南州丹寨县丹寨小镇

“吃好了没有,吃好快放手,碗筷妈来收,出来一小会,我在门口等,等你这朋友……”

山歌在空旷悠远的深山峡谷回荡,在西江千户苗寨的吊脚楼下,听着歌声的每一个游人都在思忖:这山谷里,怎这般充满温情?

一个长相俊朗、身材高挑的小伙,跳起轻快的舞步,用期盼的眼神对着一群姑娘放声歌唱。唱罢,停歇,吹吹口哨,再唱。小伙那大方不粗鄙、果敢不放荡的优美舞姿,让我们这些远方客人的心也跟着激荡起来。

仿佛盛大剧情的开场,人们屏住呼吸,急切地期待。

静默过后,众人随着小伙那顾盼的眼神望去,只见对面山寨的吊脚楼下,一群头佩银饰、颈挂银项圈的妙龄女子盛装出现,妖娆美丽,仿若一个个天上飞仙,袅袅娜娜地起舞,一边舞一边似答非答地推攘着,嬉笑着。

哪位女神,是心中所爱?

“远来游方的客人,口哨何必太烦人?我的村子好养身,你的村子好养心,你把步子踏破夜,扰我平静的心灵……”

听,姑娘中,已有一位接着唱起来。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怕是早已心有所属。

这方唱罢那方起,你一句,他两句,歌声把山间的一墙一木、一花一草都唱得柔情蜜意。这是西江千户苗寨表演的“游方”场景,是当地世俗文化的展演项目。

在西江,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苗家村寨里,人们住着吊脚楼,过着农耕生活,民风淳朴,民俗浓郁,不管是生产生活还是世俗俚语,都传承着苗家儿女的文明。

苗家人“游方”,就是约会。通常在农闲季节、传统节日、办喜事和赶场天,就能见到苗家青年男女们彼此邀约,在一起游方。

他们游方,有专门的“游方场”。几个寨子的中心地点、村庄附近平缓的坝里,就是游方场。在黔东南、黔南的苗族同胞中,青年男女传袭着这种独特的社交形式,通过游方结识朋友、选择伴侣。

在苗族同胞间,自古流传着“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舞蹈”的说法。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一开始便有歌声和舞蹈相伴。来到游方场,素不相识的男女青年毫无拘束地公开或秘密地、集体或个别地进行摆谈、对唱。他们对歌时不拘一格,见啥唱啥,但又遵循着自律的规则,有着严格的礼仪与讲究。在游方时,青年男女们去掉平时的羞涩和拘束,真情流露,欢快祥和。

龚滩听古歌

文<邱洪斌

“旅游扶贫·渝乡成就”精品线路

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白坪村、安静村—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重庆市酉阳县桃花源景区—重庆市酉阳县车田乡旅游扶贫示范基地—重庆市酉阳县龚滩古镇

伴随季节走过的足音,秋日和煦的阳光透过雄奇险峻的乌江山峡,照射在龚滩俊秀的脸上。凉爽的风吹过蓝蓝的乌江水和两岸的杨柳,悄悄地停留在鳞次栉比的土家吊脚楼上。

龚滩古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县,地处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因水而兴,因盐而盛。古镇源自蜀汉建兴元年(223年),屈指算来,已走过1798年悠远漫长的时光。如今,古镇上的纤夫路、西秦路、背夫路、油坊路、老盐路,路旁的川主庙、三抚庙、周家院子、冉家院子、夏家院子、西秦会馆,还有祥发永、祥记、吉亨、大业、永盛、茂隆、顺昌等盐号,无不记录着昔日的沧桑和辉煌。

“一个红苕一把伞,跑到龚滩当老板。”千百年前,象征财富的盐巴从涪陵溯乌江而上到达龚滩。在那个没有机械动力全靠人力的年代,250余公里溯江而上的水路上,船工和纤夫们与险滩激流搏击,一路江水咆哮,惊心动魄。正是他们的勤劳和汗水,成就了龚滩的繁荣和兴盛。

行走在秋天的龚滩,满街的三角梅和茉莉花盛开,街边的酥食和绿豆粉散发着扑鼻的浓香,大写意、大泼墨的古镇迎来了无数写生的学子。雕花窗、封火墙、绣花楼,勾勒出古镇俊秀挺拔的线条,描绘出“老家龚滩”的最美容颜。古镇人家、轻烟垂柳,在黑白的写意与五彩的笔韵之间,如吴冠中的《老街》旧作,一树、一舟、一屋、一画,宁静致远,演绎出别样的风情。

秋日的龚滩,停留在极致的梦幻中。川主庙、三抚庙里,人们来来往往,许下一个个秘密的心愿。石板老街清幽如玉,泛着岁月的油光,行走其上,一眼千年,恍若隔世。古镇清新的空气中,飘荡着旅行者喜欢的那种醇香慵懒的气息。坐在临江老酒馆的雕花窗边,满目青山绿水如画,听当地人闲聊,只觉他们把平静的生活过得像一首诗:“轻舟慢,乌江长,一夜漂渡过画廊。石板街,老院墙,一梦回首情悠长……”

到龚滩古镇,一定不要错过西秦会馆的大型非遗演出《梯玛古歌》。《梯玛古歌》全长40余分钟,汇集了酉阳古歌、面具阳戏、薅草锣鼓、酉阳耍锣鼓、上刀山、踩铁铧、木叶情歌、哭嫁等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现了酉阳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酉阳自古巫风盛行,古籍记载,昔日这里“言语侏俚”“连腰踏蹄”“喜鬼尚巫”。酉阳古歌属巫文化范畴,是土家族巫傩师“梯玛”在祭祀祈愿活动中吟诵或唱诵的文辞,风格诡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巫歌。

面具阳戏是酉阳人民千百年来在民俗活动中表演的一种原始戏剧,因剧中戴木质脸壳而得名,又名“脸壳戏”或“跳戏”。面具阳戏剧目繁多、曲牌丰富、唱腔独特,其仪式性、古朴性、民族性的特点十分鲜明,因在戏剧、宗教领域具有宝贵价值,被学者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薅草锣鼓又称薅草号子,俗称“打闹歌”,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歌艺术形式。表演遵循既定的程序,开始唱“起号”,中间唱“花号”,休息时可唱“打情骂俏”的山歌,结束时唱“刹号”。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是酉阳民歌中劳动号子的典型代表。

上刀山又叫“爬刀梯”,是将刀杆竖插在地上,人踩在刀刃上往上爬。刀杆通常有二三十米高,左右两侧各插上少则12把、多则36把钢刀。“上天刀”时,表演者头戴排子帽,身穿法衣,光着脚,背上挂一把伞,手执牛角号,走近刀梯,手握刀刃,手脚并用开始爬,直到桩顶。在桩顶,艺人还会表演凤凰展翅、双展单展、侧身摘星、猴子望月、空走四门、蝎子编尾、倒立杆顶等惊险刺激的动作,然后,站在刀锋上,吹起牛角号。酉阳上刀山,被誉为“跳跃在刀尖上的民间绝技”。

酉阳耍锣鼓,民间艺人称为“打家伙”,是流传于武陵山区的一种传统土家族打击器乐,由盆鼓、马锣、锣、钹组成,是酉阳众多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中的一朵奇葩,其乐律结构巧妙、密而不杂、疏而不散,地域特色浓郁。

《梯玛古歌》的演员大多来自酉阳县龚滩镇、宜居乡、天馆乡等乡镇,其中很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聆听着他们虔诚的吟诵和祈祷,仿佛随着这传承千年的非遗神韵,步入龚滩千百年的历史烟雨。(插画:呱咕;设计:王超;编辑:杨硕)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