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芜湖方特门票价格】申请IPO三次,方特主题乐园的上市道路为什么总是不快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融海财经,作者|星影

5月17日,中国招商证券发布华强方特IPO二期辅导进展报告,表明方特的上市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想打造中国版迪士尼的庞特上市的努力不是第一次。

《隆在京》2012年华强方特首次启动a股上市计划,但两年后决定自愿解除。2019年6月,华强方特再次寻求主板上市,但受疫情影响,华强方特于去年6月24日宣布,公司的文旅及电影业普遍受到新冠疫情的巨大影响,经营业绩下滑,疫情未结束,经过年度业绩不确定和慎重研究,决定暂停此次IPO申请上市。去年12月18日,华强方特宣布公司进入首次公开股票上市的辅导阶段,并提交上市辅导资料,进入第三次上市冲刺。

截至2020年12月,方特在全国16个城市开设了28个主题公园。另外,很多主题公园拥有《熊出没》等垄断IP,在国内主题公园的分布方面可以说是国内第一。据统计,2021年“5月1日”长假、主题公园的人气使国内主题公园的游客人数去年同期超过了20%。后疫情时代、方特主题乐园有机会以资本东风打造中国的主题公园吗?中国主题公园产业上市后亏损已处于正常状态,产业发展的核心又在哪里?

方特的下沉市场策略,农村包围城市有效吗?

不同于寻找交通量高、客单价高的一线城市的迪士尼、欢乐谷,华强方特的主题公园布局主要以重庆、青岛、厦门、郑州等新一线城市为主。与其他主题公园主攻一线城市不同,华强方特一直在走沉没战略。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华康邦特兰布局选择的城市中,近50%是三线以下城市,而在建立和提议的城市中,三线以下城市的比例上升到了70%。

华强方特就制定这样的战略向媒体表示,他认为主题乐园本身具有地域性,国际巨头经营的主题乐园辐射范围也有限。大城市的文旅市场已经基本饱和,但国内新兴城市的主题娱乐节目相对不足,所以华强方特决定进入属于蓝海的三四线城市。

《融财经》在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同时,看到华强方特在国内主题公园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根据最近世界主题公园研究机构国际主题娱乐协会发表的《2019年度主题乐园和博物馆指数》,方特主题乐园有5039.3万人,连续4年登上全球主题公园五强,游客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5月1日,主题公园游客人数正在迅速恢复,但并没有成为华强邦特的增长点。目前旗下大部分主题公园都处于亏损运营状态。2020爆发后,庞特的另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动画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系列动画大电影《熊出没》被迫撤离,公司收益也同比减少了40%以上,阻碍了二次上市。

据《融财经》报道,华强方特发布的2020年财报显示,第一季度报告期间,华强方特赚取了4.94亿韩元,同比下降了45.78%。净利润损失2.11亿韩元,同比减少1583.57%。根据该招股说明书,华强防特控股的77家子公司中,有40多家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厦门方特亏损达1.16亿韩元,被称为旗舰店的芜湖方特亏损也为8500多万韩元。有报道称,在方特乐园事业股亏损的情况下,企业能够在疫情前保持盈利,主要依靠动画电影《熊出没》的收益。截至2020年12月,华强方特制作了13部《熊出没》系列动画,推出了7部原创《熊出没》韩元线大电影,国内上映总票房接近27亿。

另一个是不为公众所知的隐藏收益。据股东书报道,2016年至2018年,华强方特获得的政府补贴分别为3.53亿韩元、3.3亿韩元和3.27亿韩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36%以上。同期,华康方特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占净利润比例分别在16%以上。

显然,下沉到三四个城市的庞特的主要收益来源不是主题公园的收入,而是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和电影《熊出没》,但长期持续盈利不足是庞特华在前几次击败IPO的重要原因。

被拒是常态,主题乐园上市为什么这么难?

传染病冲击对整个文旅的影响是巨大的。2020年,香港迪士尼的亏损达到了26.6亿韩元,香港海洋公园大幅裁员后的直接损失也达到了11.7亿韩元。利润困难是各种主题公园上市道路的最大障碍。

回顾国内文旅企业的上市情况,像方特这样多次冲击IPO失利的企业也不是事件。常州恐龙院IPO三次被拒,第四次申请后自行退出。从国内主题公园消费市场来看,大部分都是旅游景点类,净利润低,上市后市值也不高。整个资本市场对主题公园的爱总体上是冷的。目前国内旅游销售渠道大多被在线旅游垄断,创新水平有限,没有产业链支撑的主题公园实际上很难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国内主题公园盈利困难的核心是什么?

据《人民文旅》的文章(Wuzhen)称,国内旅游景点的门票收入占总收入的6%-80%,比如Uzin的门票收入也在50%-60%左右,很多项目高达80%。因为光靠门票赚钱,衍生品销售和旅游地的二次销售就会减少,旅游地成本也会提高。

,这一部分价格还会转移到景区的周边餐饮等游客敏感的领域,直接游客体验的下降。

此外,主题乐园的基础建设投资偏高,以常州恐龙园为例,其停车场的投资就近20亿。由于景区类主题乐园的的营业额有着很大的瓶颈,据统计,国内大部分景区项目的客流量基本保持在500万左右,这尚不考虑疫情等其他不可抗因素,这就直接导致了大部分景区的营业额大部分很难超过5亿。这就让不少主题乐园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除了寻求国资的扶持,只能博一把上市找资本市场帮忙。

最后相比迪士尼和时代华纳等美国主题乐园的经营模式,国内的景区IP收入文化创意、系统集成等收入比例不高。有报道显示2016年《美国队长3》上映首周,周边产品收入就达2亿美元,迪士尼的《冰雪奇缘2》上映后,仅公主裙就卖出了300万条,创造了4.5亿美金的收入,在迪士尼的IP经营模式中周边衍生品和票房的收入一般能占到全公司收益的70%左右。反观方特华强的《熊出没•狂野大陆》虽然票房也达到了5.35亿,但是2020年度报告显示,华强方特的文化内容产品及服务实现营业收入4.04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16.83%,总体比例偏低。

融资经营难,国内主题乐园有无突围之路?

“熔财经”看到,融资难经营难一直是主题乐园难以逾越的鸿沟。就方特而言,是否有其他的案例可供借鉴寻求突围呢?

首先是经营,从迪士尼公司的财报中可以看出,餐饮及相关迪士尼产品的销售才是财源所在。入园游客在饮料、点心以及纪念品上的消费,含有IP附加值的产品才是一个主题乐园增收的关键。

在经营中相对灵活的票务方式也是一种策略。近两年来,广州融创文旅城、华侨城顺德欢乐海岸PLUS、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等项目推出“开放式运营+分票制经营”的模式。改变了一张通票走天下的路子,通过分设“演艺套票”“游乐套票”“设备票”等多种票务政策,通过差额定价来引导用户去利润相对高的项目也是提高收入的一种方式。

最后从主题乐园经营的核心还是IP,方特的《熊出没》其实算是国内原创IP从动画电影发展到线下娱乐的成功尝试,但如何量产IP,实现了优质IP与主题乐园的共赢发展的道路才是正道。当然,有了IP并非就能一劳永逸。新颖的IP就像是网络热搜一样,如果没有持续的延伸推动和时间沉淀,一旦新鲜劲过去,很可能就被人遗忘在脑后。所以,乐园在打造自己IP时,需要考虑IP的续航力和延伸力,形成亚文化效应,保持话题性和吸引度。

“熔财经”最后说一说融资,主题乐园由于重资产高成本的特点,似乎除了问政府伸手要钱,只有转而进军证券市场。其实国内还有企业同类企业还有其他玩法可供借鉴。

一是通过可变现资产补充项目的方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无锡的灵山大佛景区。灵山通过打造拈花湾这个可通过资产和度假物业销售回收整个主题景区的成本。据相关报道,2015年前,拈花湾投资48亿,目前回笼资金近50亿。在拈花湾资金回笼后,景区再规划把度假、康养、商业与原有的资源景区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景区闭环,最后达成资产销售补充的模式。

第二种是资产方与运营方分开的方法。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浙江乌镇。乌镇2003年投资建设西栅,10亿贷款全部政府投入。但后期全面引入中青旅3.55亿的融资,资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保护性资本,比如乌镇的桥、房子,属于百分之百国资。另一类是经营类资产,比如酒店的经营,与中青旅合作分成。目前乌镇旅业中青旅占股66%,2019年收入累计超过120亿,利润超过43亿。由于这种混合制的方式,乌镇避免了过度商业化造成的景区体验的下降,也通过经营和资产的分开,保证了景区营收上的平衡。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