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落差达500米的低矮悬崖栈道上漫步,一眼就能看到险峻美丽的德莱明大峡谷的景色。走到栈道尽头,到达低矮的大桥了望台,从这里看,1000多米长的吊桥横跨300多米高的悬崖之间,云雾缭绕,像天桥一样盘旋。桥下半山公路蜿蜒曲折,与大桥融为一体,很有情趣。“一座桥朝南北飞去,天空会改变道路”的描述在这里得到了绝妙的解释。
低矮的桥
技巧、气路、气谷、气爆市、吉首市“百年路桥景观、千年妙彩风、万年峡谷风景”的奇美深受游客的喜爱,从这里开始看,吉首市文化旅游产业迸发出的勃勃生机显露无遗。
“十三五”计划三年来,吉首市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4.31%和19.56%。今年1 ~ 10月全市接待游客1335.85万人,旅游收入达到111.72亿韩元,同比分别增长13.48%和19.16%。该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文化休闲旅游城市、十大自然、生态旅游休闲景点、“一带一路(中国正在推进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等。
吉首正大步迈向建立“武陵之心、魅力吉首”的武陵山区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
陈浩陈胜珍
[城市里到处都有风景]
在9月26日举行的吉首市招商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及项目推荐会上,27个重点项目签约资金总计达412亿元,其中干州古城门女产业综合开发、汽车门女真等5个文旅项目签约资金达160亿元。此次合同是吉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最近引进的规模最大的旅游商人项目,显示了投资者对吉首旅游产业发展的极大信心。
旅游事业建设正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德拉姆流动瀑布
开放的《吉首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吉首战役旅行的美丽画面慢慢展开,多姿多彩。
建设“武陵之心、魅力之路”旅游中心。
建设大美倭寨、天下奇异旅游胜地一处,以罗芝大桥为依托,带动德莱明苗寨、庐山保护开发,形成大的矮金旅游板块。
培育“山水人文景观轴”“民族文化定居轴”两大旅游发展轴。
构建“气宇景观游览胜区”“特色文化体验区”“乡村生态休闲区”三大功能区。
推进n个旅游开发支援项目。
这就是吉首生态文化旅游蓝图中的“1123N”项目。
2017年吉首北文化节在美丽的德达名胜天文台举行。
围绕该计划,吉首正在密切推进旅游事业建设。
在打造国家5A级景区的同时,低矮的景区进一步加强了景区设施建设,完成了断崖栈道、电池车道、生态诱导路、旅游厕所、停车场等项目建设。汽车营地、森林小屋、帐篷酒店、高山无限游泳池,
干州古城
建州古城建成了“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园”,2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名非传承人及民间工艺队进驻,核心景区民居保护、黄英玉美术馆、夜景照明、水上游戏等工程即将完成,“站立、建城”的体验更加丰富。
建州古城文化产业综合开发、西瑞红枫曲江洋中心、近丰农业旅游示范院、低矮的山寨特色旅游村、祁耀乡农旅一体化、屈河谷生态经济院、“百鸟潮峰”生态文化扶贫等几十个旅游开发项目在吉首市遍地开花。
包括乡村旅游公路在内的6条旅游公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31825&index=5" width="640" height="426"/>宁静村寨——坪朗 喻志华 摄
这些项目涉及到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体现了“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全域康养”的发展理念。吉首甚至提出要将市域1078平方公里面积作为一个大景区、大公园、大花园来规划建设,山、水、田、林、路、园、城、镇、村处处皆景。
【 一方山水 乐在其间 】
吉首市的生态文化资源得天独厚,这座位于武陵山腹地的小城,国字号的公园就有峒河国家湿地公园和矮寨国家森林公园,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4.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46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全省排名居首,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功在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吉首的文化资源同样丰富,6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个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8个中国传统村落、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以及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让吉首旅游产品独具一格。
狂颠之美-钢火烧龙 吴鹃 摄
近年来,吉首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吉首鼓文化节、乾州古城·魔幻之夜、德夯山地户外运动节、峡谷芭蕾·矮寨大桥平衡大挑战、矮寨大桥低空跳伞暨阿迪力高空走钢丝、矮寨公路奇观自行车邀请赛等重大活动的举办,让游客领略了吉首优美的山水风情;钢火烧龙、苗族四月八、清明歌会、“吉周吉年”春节群众文化活动等一批民俗活动让游客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已经连续举办五届的吉首鼓文化节,该节庆活动是省委宣传部确定的湖南三大民族文化节庆品牌之一,已经成为吉首生态文化旅游最亮眼的一张名片。每到鼓文化节举办之时,全世界各地的鼓舞艺术汇聚吉首,与苗鼓同场炫技,热闹非凡,吉首“天下鼓乡”的美名越叫越响。
吉首苗族四月八 吴鹃 摄
今年11月22日,第六届吉首鼓文化节又将如期举行。这些天,在德夯风景区工作的第二代猴儿鼓鼓王彭英生、第五代苗鼓鼓王黄娟正忙着排演节目,要在鼓文化节上大显身手。以他们为代表的德夯鼓队不仅每年在景区内要为游客表演上千场,还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炫技。作为苗族聚居区的吉首,打苗鼓不仅是周边农村苗族群众的休闲活动和庆典必备,而且也日渐成为城市里的新时尚,彭英生和黄娟他们经常被邀请到学校、机关、企业、乡村去教授苗族鼓舞技艺,人们对苗鼓的喜爱可见一斑。每当夜幕降临,吉首城区各公园里总会响起熟悉的苗鼓鼓点声,和一旁广场舞的音乐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可以说,鼓文化已经成为吉首的城市符号。
本土民族文化的繁荣不仅成为旅游发展的助推剂,也培育了不少本土文化企业,“山谷居民”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家文化创意公司成立仅4年就已声名鹊起,2014年他们的苗绣产品从全国各种文创产品中脱颖而出,作为“国礼”赠送给了世界银行行长;2016年公司作为中国民艺项目四家代表之一,参加了意大利米兰世界博览会。今年10月又参加了“文化中国·湖南文化走进德国”大型文化交流活动。
公司拥有2项发明专利,2个行业标准,100余项设计专利,收藏整理的图样素材1.3万余件,其业务从最初的苗绣产品逐渐扩展到了民族特色文旅、文创产品设计与生产,民族特色装饰和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等五大板块,业务范围走出了湘西走向全国,甚至在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国都有合作伙伴。
2016鼓文化节
“无论走多远,湘西吉首都是我们的根,没有这片丰厚文化土壤的培养,我们的企业就没了灵魂。”公司创始人林杰如是说。
【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
矮寨镇坪朗村“豆腐西施”石清香这两天忙得不亦乐乎,她在乾州古城开的豆腐体验店开业了。自打村里开始搞乡村旅游以后,石清香家的豆腐越卖越好,她的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成了吉首市非遗项目,她还在村里组织成立了坪朗顺心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2016年以来,已发放分红资金16万元,每位入社社员年均享受分红4000元。“这是我的第一家店,游客可以到店里磨豆腐、吃豆腐,等把这家店打理好,我还要去凤凰古城开第二家店。”说到自己的规划,石清香笑得合不拢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旅游带富一方百姓。
《吉首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以文化生态旅游融合为中心内涵,连点成线,串景成廊,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文化长廊——特色村寨集群——精品线路连接”的“廊—线—点”精品旅游产品空间格局,确立“一心一廊四环”的空间结构。
“一心一廊”是吉首市乡村旅游建设主战场,“四环”是连接“一心一廊”的旅游(自驾)线路。4条精品环线涉及100多个村寨,构成吉首市特色生态文化村寨集群,打造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加快让乡村居民共享旅游产业发展成果。
丹青清明歌会 吴鹃 摄
通过核心景区带动、公司化运作、合作共建、能人帮扶等方式,聚集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全市已初步形成了矮寨、马颈坳、河溪、己略、石家冲等乡村旅游圈,涌现出寨龙、坪朗、隘口、枫香、栗溪、勤丰、中黄、家庭、齐心、曙光等一批民俗文化主题村和观光农业、农事体验、休闲农业特色村寨。乡村休闲旅游成为吉首市旅游新增长点,预计2018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
矮寨奇观旅游区是景区带动促进旅游脱贫的重点景区,借助其品牌影响力,延伸产业链条,吸纳幸福、排兄、德夯、矮寨镇区等当地建档立卡户45人就业,积极引导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经营农家乐、特色民宿,扶持贫困户联合开展稻花鱼养殖、金秋梨及油菜种植,直接、间接带动周边2万村民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一批有实力的投资者以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家庭民俗文化园、栗溪桃桂谷、中黄非遗活态小镇、隘口茶叶产业观光园、龙午特色民宿、曙光花卉苗木基地、坪朗鲜果采摘、坪年苗寨写生基地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吉首乡村旅游通道成为生态文化长廊,触目所及,尽是色彩,放眼长望,皆是文化,展示出盎然生机。
吉首还重点支持农村产业能人、返乡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投身乡村旅游开发,构建良好的创业平台。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土地、扶贫资金、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乡村旅游。镇溪街道寨龙村组织贫困户“分贷统还”,年均收益10%以上,通过土地山林入股,参与分红,人均收益4550元。
德夯狮舞 向民航 摄(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吉首市委宣传部提供)
村民们有的开茶庄,有的办农家乐,有的卖旅游产品,有的当讲解员,有的卖特色农产品,村寨还是那个村寨,但早已变了模样,农旅结合不仅扩展了吉首全域旅游的网路,也拓宽了农村群众的财路,更加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和思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全市带动贫困人口1.2万余人脱贫,昔日贫困的苗寨,正在全域旅游的这股东风吹拂下,不断获得新生。
云海中,飞架在德夯峡谷悬崖间的矮寨大桥若隐若现,恍如天空之桥;德夯苗寨深处,传来阵阵宛若来自远古的悠远鼓点,苗家阿妹把锅灰一把抹在心仪之人的脸上,黑黑的脸庞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乾州古城的风雨桥上,人们静静驻足眺望,看那一条清清的万溶江流淌在两岸的吊脚楼间,沉浸在“岁月静好,年华无伤”的遐思之中;接过一杯精心冲泡的湘西黄金茶,浓浓的茶香扑面而来,微风吹过四面的茶林,带起一片绿波;一群赤膊的苗家汉子哟,包谷烧酒一饮而尽,砸破酒碗,一声大喝,举起龙头,就往那炫丽的钢火之中奔去……
此山此水此方人,让游客心神荡漾、乐在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