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谢延安实习生杨洁月。
10月13日,封面记者获悉,四川某科技企业派出的大型双发长航市双尾蝎子无人机携带气象雷达、激光侧风雷达、光电侦察室、温湿压力探测器等多种气象探测设备,完成了台风“浪卡”海上观测工作。
据了解,由中央气象台于10月12日8时发出台风黄色警报,2020年16号台风“波浪卡”在北纬18.2度、东经115.0度制造,台风中心位置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以东约740公里,强度等级最大,为热带风暴。
根据观测要求,四川腾达技术将大型双发长航市双尾蝎子无人机携带气象雷达、激光侧风雷达、光电侦察座舱、温湿压力探测器等多种气象探测设备,参与台风海上观测工作任务,同时安装并同时运行多种载荷,充分发挥该无人机的装载能力,功率大,载荷大。该无人机是国内首架大型双发长航市无人机,采用双发设计,安全性优于单发飞机,适合台风探测、海事巡逻等海上恶劣气候条件下工作。
12日12时左右,台风“浪卡”即将登陆,双尾蝎子无人机接到从海南博鳌机场起飞的指示,跑道风速达到6级12米/s。起飞后,无人机直奔台风“波浪卡”,对台风路径前的内部循环展开了风场结构和双面风浪的高分辨率观测。
根据的数据,此次飞行是国内首次大型无人机在台风路径前进行长时间内部观测,无人机用纸夹乘坐往返航线,在博鳌东部海域飞行长达4个小时,达到700公里。在强风多雨的恶劣天气环境下,无人机正常飞行,气象负荷观测正常,开创了在无人机台风前回流内部进行长时间高空观测的先例。
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机载激光雷达在台风7级风圈实现了高精度连续风场测量,这在亚太地区尚属首次。通过无人机和海面浮标合作,国内首次观测到台风内部海浪场的污染一体化。
此次双尾蝎子无人机在台风“浪卡”循环内部的双面风浪和云系观测工作中取得圆满成功,为台风路径预报和研究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对我国台风海上探测和预报预警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接下来,该公司将与上海台风所等气象用户单位密切合作,在双尾蝎子无人机上安装投航机、云雷达、粒子谱仪、催化剂播种机等多种气象载荷,为台风气象探测和人工影响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无人机的多种产业应用提供解决方案。
[如果你有新闻线索,欢迎回报我们。一旦被采用,就有费用补偿。关注报纸微信:ihxdsb,报纸QQ: 3386405712]